京东 摆不脱的“超市”命运

2021-02-05 18:54:52  浏览:548  作者:管理员
  • 京东 摆不脱的“超市”命运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48


【货源详情】


京东 摆不脱的“超市”命运 “目前我们是全国所有渠道最大的超市平台,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吃饭。这种线上线下的增长对我们来说特别大,我觉得我们会从中受益。这种增长应该说主要来自我们自营类。”

疫情过后,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特别财报季,JD.COM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JD.COM集团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增长20.7%。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自营业务的贡献,JD.COM也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解释了上述情况。

正如JD.COM所说,“道碴石”的自营业务使JD.COM成为中国“最大的超市”,但正因为如此,带着“超市”基因创业的JD.COM,尽管一直想做平台,却似乎逃脱不了“超市”的命运。

01.自营+POP两手抓,只是一场“伪战略”

JD。COM从来没有隐瞒过要成为一体化电商平台的想法。

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年里,JD.COM从最初的3c业务开始,不断扩大其范畴,涵盖家电、图书、日用品、服装等领域。结果从交易数据来看,其POP开放平台部分的交易规模已经赶上了2016年自营部分。

然而,2017年后,JD.COM POP交易规模的增长开始受到限制。直到今天,JD.COM开放的POP平台GMV的比例也控制在50%以下。

而对于相当“线上地产”的电商平台,商家的佣金和广告是更直接有效的改变效率的方式。既然你想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又放不下第三方业务,为什么JD.COM会有这么“别扭”的做法?

对JD.COM来说,没有他,自营企业的市场地位就无法动摇。

一方面JD。COM自营业务和物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资产重、投资高的物流,只有保证自营业务的基础盘,才能平抑物流的刚性支出。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超过730个,其中包括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库区,总仓库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虽然在疫情肆虐的Q1,当全国范围内的电商和快递业务大规模停止时,JD.COM自营物流的优势凸显出来,但财报反映的数据是,2020年第一季度JD.COM的实施成本为10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1亿元增长29%,为三年来最高。

另一方面,在天猫淘宝和品多多的市场结构下,JD.COM无法在其他无法自营的领域取得根本性突破,尤其是在服装和美容化妆品等核心类别。早在2017年,天猫在服装市场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80.7%。尽管JD.COM一直试图反击,但情况并没有改善。

即使JD.COM想扩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也无能为力。而且在没有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即使有商家愿意合作,最后的结果往往也是失败。

在2019年JD.COM零售表彰大会上,JD.COM零售CEO徐磊曾经说过:“POP和自营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平台生态上,要实现POP和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

但基于JD.COM“自营市场无法分割、无法占领核心区域、无法拓展POP”的现状,JD.COM POP和自营市场的平台生态战略将成为伪战略。

02.“放不开,也看不见未来”的POP

那么,为什么JD.COM没有涵盖自营职业的所有类别?

如果可以,估计JD.COM也想。但在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下,自营模式的瓶颈在于难以快速覆盖更多的品类和SKU,尤其是非标准化产品。因此,JD.COM不能没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然而,JD.COM目前的流行模式非常尴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POP商家品控、售后等问题,是京东的“陈年弊病”。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JD.COM的第三方,你会得到这个界面。一名买家在贴吧中含泪抱怨JD.COM第三方卖家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此前,在知乎,一位JD.COM前员工呕吐,在第三方旗舰店买了一个电磁炉。收到货后发现不能用了。然而,联系客服是一种“有能力就投诉,我不管”的态度。申请平台介入时,在提供相关视频证据后,仍然要求他去维修点进行鉴定,确认有故障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收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就足以让用户产生不好的感觉,证明产品的问题需要时间和精力。另外,以客服的态度,谁能忍?

正是这些第三方商家的质量控制和售后问题,使得第三方在JD.COM的口碑在消费者心目中基本等于“买不到”。

第二,在POP和自营上流窜的假货,是随时会爆的雷。

JD.COM之所以能做个体户,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用户在JD.COM购买个体户产品不用担心假货,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

然而,用户仍然对POP和自营中相互跑来跑去的假货感到困惑。

此前,一些社交平台上的网友报道称,他们在JD.COM苹果自营旗舰店购买了一部手机,但使用两年多后发现屏幕不是原装的。

t: 2em;">自媒体“AI科技新社”在《京东售假被处罚,网购不应是假货的逞凶之地,再买到假货怎么办?》一文中,就提到:在2018年消费者权益日,刘强东才喊了打假口号,次日一个网友在第三方旗舰店购买的U型枕被确认是假货,但京东却说是另外一个品牌的正品。这件事还遭到了王思聪的吐槽:“比如,我在京东8000块买了一部iPhoneX,收到货结果显示的是iPhongX,在我们定义中一定是买到了假货,而京东却告诉你‘我们经过认真的核实发现,你购买的iPhongX并非假货,而是例外一个正品品牌,是卖家发错货导致的,非常抱歉’。可能是知识缺乏限制了我对假货的想象力,这次谢谢你京东,是你让我重新学会了假货的定义。”

这些伤害用户的假货事件,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消费者在京东面前止步。2020年Q1,京东增加了2500万活跃用户数,但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和去年同期的73亿相比,差了足足62亿,同比下跌接近85%。也就意味着,产品问题暴雷,或让京东又回到了“用烧钱换取用户增长”的原始阶段。

对于京东来说,既需要POP来覆盖更多的品类与SKU,但又无法有效监管品控与售后问题,甚至还有假货流窜事件的发生,这种放不开POP又看不见未来的状态,就会让京东左右为难。

03.摆不脱的“超市”命运

《失控》一书中提到过两种模式,一种是钟表模型,即头牌(自营)模型,指所有的头牌必须像瑞士的百达翡丽一样,生产的手表品质特别好,可以卖很贵的价格;另一种是离散模型,即蜂群(POP)模型,蜂群中的每一只蜜蜂都有生产能力。任何最复杂的事情往往都是这两个模型的集合,单纯的任何一个模型都不能产生规模特别大或者特别美好的东西。

纵观现阶段互联网的成功平台模式,无论是哪个行业,我们看到的亚马逊、天猫、甚至携程等等,基本上都是头牌模型+蜂群模型的有机结合。

对于京东来说,既需要POP做补充,又无法降低自营的基本盘,从而需要一直限制POP的发展,哪怕京东第三方平台GMV已经达到万亿规模,净服务营收都达到了161亿元。

并且,这种拧巴的发展态度,让京东POP一直活在天猫的阴影之下,如果没有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POP占比一半的战略又如何实现?

况且,POP的各种弊病不仅会是自营业务的拖累,如果自营业务受到影响,船大难掉头的京东物流,该找谁分担成本?

在这种状态下,还面临着翻不过的阿里这座大山,与攻势凶猛的拼多多,京东的最终结局也许只是有徒有平台之名的“超市”。

注:文/曾响铃,公众号: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