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

2021-02-05 18:59:52  浏览:551  作者:管理员
  • 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51


【货源详情】


便利店“复苏”:销售恢复至疫前9成 全职便利店的关闭和退出,导致很多便利店都在说运气不好,但实际上远远不能代表便利店行业的普遍现象。与今年2、3月的悲观论调相比,大部分便利店经营者重拾信心。单店日销量基本恢复,延伸店数量同比增长,都指向了便利店行业的后疫情机遇。

《第三只眼看零售》经过多方采访,获得了一组数据。广州天府便民、福建苻坚便民、武汉今日便民、安徽益都便民、江西家便民等区域龙头品牌表示,在疫情爆发前,其收入已经恢复到90%左右,其中客流量下降了25%左右,而乘客单价上升了20%左右,达到100%,处于整体增长趋势。

新行动方面,天府便利店表示,4月新店扩张创历史新高,将于5月18日在江西开设首家门店,并将福建、广西开城提上日程。今日便利店将于6月初开设其子品牌“今日店”的第一家店铺。福安已经接管了成都100多家门店。罗森便利店也在4月15日宣布进军河北,开始京津冀一体化。

可以看出,便利店的商贩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打算抓住疫情后的机会,为之而战。从便利店品牌的现状来看,疫情给便利店行业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小餐馆、个体服装店等业态关门歇业,使得便利店企业获得很多优质点。疫情期间民生消费旺盛的状态也增加了很多加盟商投资便利店的信心。邻里便利店的创始人刘表示,近期的重要任务是加快门店的收购。

二是很多以办公区、CBD商圈为主的企业开始重视社区商圈。虽然疫情导致的客户单价上涨有所下降,但也形成了消费者的便利店购物习惯。天府便民董事长欧阳华金、乐斗佳便民创始人杨翔等高管均表示,将加强即食产品研发,通过现场热食和外卖吸引小餐馆原有客户,充分挖掘社区店价值。

三是“店仓一体化”开发的社区团购便利店模式,成为便利店企业提升日常活动、检验新鲜果蔬、冷冻食品原料、进口商品等产品的有效渠道。“社区团购能给便利店带来社区积累和日常用户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现在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团队负责人扣分打折恢复正常,让规模上去盈利。”杨祥说。

但是,虽然大多数便利店的营收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90%,考虑到连锁便利店的品牌通常有15%左右的年增长指数,目前的便利店业态实际上并没有达到2020年的计划营收。所以每个企业只有在疫情加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二三月营收锐减划出分水岭

社区点价值显现

疫情初期,《第三只眼看零售》就便利店现状采访了很多企业,当时得到的反馈比较悲观。很多企业被迫关闭50%以上的门店,单店日销量锐减,供应链中断。就连区域头便利店的品牌运营商都说,他们单店收入只有几百元,不够交电费。

但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地区开始恢复经济,扶植商家,便利店业态开始见底反弹。其中,便利店品牌根据店铺类型、商业区和位置的特点,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一方面,许多区域品牌拯救了自己,生存了下来

因为就便利店行业而言,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只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熬过2、3月份的严峻考验不是问题。比如总部设在武汉的今日便利,在疫情期间关闭的门店占50%以上。但《今日便利》表示,当时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收益,主要是保证供给和价格,他们在后疫情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恢复市场信心。

“疫情对武汉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客户去了店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的,投资者需要更有力的说服才能放心加入。”武汉一位零售高管分析道。

这也是今日推出子品牌“今日店”的原因之一。与今日店相比,今日小店的初期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选择的商业区范围更广,有利于扩大今日总部和加盟商的覆盖面,降低开店难度。此外,与Today共享供应链系统也有利于扩大其采购量,获得规模优势。

与武汉相比,其他地区的情况相对温和。其中,以办公区和商业中心为主的便利店品牌受被迫关门影响较大,而在社区周边开店的反而得到一定的好处。比如以社区店为主的天府便民,第一季度收入整体增长。虽然客流量下降,但客户单价普遍翻倍。安徽益都便民客户单价上涨20%,带动收入增长。

“我们的门店主要位于小区门口,只有10%位于商业办公区。为了保证供应,地方当局会为我们开辟一条社区通道。所以疫情期间门店收入普遍增加。其中,嫁接在便利店上的社区团购平台销售额增长了5-8倍,收入翻了一番。”安徽益都便利董事长盛会展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解释。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述便利店品牌大多在疫情期间添加了包装大米、面粉、粮油、新鲜水果等民生类。这也让一些便利店高管感叹,“不是社区店行业做不了商圈和办公区,而是我们的产品没有被很好的发现。”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江西有一家便利在南昌找新鲜供应商。除了供应和采购,还有包装和理货服务,不仅可以送货上门,

店,也可以一件代直达消费者,且能够为有家便利贡献20%的毛利率。这使得有家便利在疫情期间通过生鲜服务提振销售,减轻经营压力。但有家便利总经理张磊同时表示,这样的供应商非常难找。

拓店力度普遍加大

+餐饮、+生鲜成疫后尝试点

当疫情进入后半段,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也出现两个方向。邻几便利、见福便利、天福便利等企业大多将加速拓店作为重点工作。但也有企业经营者表示,部分资本方因为疫情而变得相对谨慎,使得一些依靠融资扩店的企业可能会放慢速度。

壹度便利董事长绳惠展表示,他认为便利店发展应该遵循盈利原则,即先做单店盈利,再做区域盈利,最后谋求全面盈利。“这样才能保障健康的现金流,即便出问题也是新店,老店不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始终保持80%以上的单店盈利比例,留出10%-20%的新店预亏比。简单说就是有钱多开店、没钱少开店。”

而现阶段就是绳惠展认为资金链充足、且时机成熟的开店机会点。他们从疫情至今,平均保持一个月开出30家新店的拓展速度,整体门店数达到500多家。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小餐饮、服装个体户在疫情期间损失惨重,不得不关店止损。而空缺出来的物业方也急于转租止损,因此会为便利店拓展团队给出性价比较高的价格。

这些优质铺位不仅降低了便利店的选址难度,还提升其开店效率。比如说,针对一些普通铺位,便利店拓展团队通常需要观察一定时间,达成各项指标后才选择开店。但上述优质铺位则可以迅速开出。“一般区域内的优质点位我们都长期关注,时刻盯着,它一空出来就会立即出手。而疫情期间这种频率大幅提高。”一位便利店拓展负责人举例称。

与此同时,不少个体经营者看到了连锁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在疫情期间显示出的刚需性及抗风险性,开始思考转行加盟。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即表示,其二、三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新开门店数也有往前同期的70%左右,而4月份开店数则创出新高,可见加盟者热情。

鉴于上述情况,便利店品牌一面在疫情后发力区域扩张,提升点位密度,唯恐慢上一拍错失机会。一面也希望抓住疫情产生的消费增长,从品类优化等方面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便利店+生鲜”,这是不少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应对客流下滑的重要举措,但对于是否留存则看法不一。

比如说乐豆家创始人杨翔表示他们始终认为应该坚守便利店本业,因此只会在个别门店通过预包装水果等品类进行测试,短期内不会大范围推广。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大部分便利店经营者的态度,即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夸大生鲜对营收的贡献度,同时忽视生鲜经营难度。但是,也有个别便利店企业在疫情期间看到了社区生鲜的价值,表示将在近期推出独立社区生鲜品牌,可谓差异不小。

而有家便利、壹度便利、见福便利等企业则希望将生鲜和便利店通过社区团购的形式融合,拓展“店仓一体”。相比较单纯的社区团购来说,便利店企业有门店及供应链基础,且可以通过营收分成的形式将店长发展为拼团团长,增强其稳定性与社交属性。

尤其是随着社区拼团第一波热潮淡去,团长扣点、商品折扣大多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使得一些便利店经营者评估后认为即便是按照往常模式操作,也能从亏损转为打平,至于如何盈利,还需要从规模上突破。

此外,不少便利店品牌注意到,疫情不只催化了个体餐饮户关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卫生意识。比如说在早餐场景中,以前消费者可能不介意在街边摊购买,但疫情后则会转向连锁化便利店门店。

这使得不少便利店高管表示将在热食方面进行突破。例如有家便利希望在南昌拌粉、武汉热干面等区域性美食上突破,弥补日式鲜食短板。而壹度便利则与餐饮品牌合作,在门店中开发即热即食的商品,达到仅增加一名员工但创造餐饮销售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疫情也是一块便利店“试金石”。依赖资本输血,基本功不扎实的企业遭遇重创,乃至撤店离场。但占据头部位置,以商品、门店、供应链稳扎稳打的企业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注:文/ 张思遥,公众号: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