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小店能给这个“零售帝国”添几块砖?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32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苏宁小店能给这个“零售帝国”添几块砖? 2019年5月底,瑞幸宣布计划到2021年底在中国建立1万家门店。现在一年多过去了,千店之梦还未竞,欺诈丑闻和退市接踵而至,“故事”里的一万张蓝图早已束之高阁。
与此同时,另一个新的零售巨头也喊出了一万家店铺的新计划。
开店、开店还是开店
近日,苏宁店正式宣布推出“南京攻略”,提出今年年底前完成1500家社区网点布局。在南京以外,苏宁董事长张也在相关会议上公开表示,苏宁的小商店目标是在三年内建成1万家。
在新的零售浪潮下,规模似乎是许多企业都在寻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他们眼里,规模越大,才能更好的抢占市场。至于国际收支甚至利润,都不是目前要考虑的事情。
其实这几年无数的坠入风中的例子提醒我们,尺度根本不是法宝,甚至成为压垮梦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具体到社区零售(配送)市场,可以看到社区的用户数量基本是固定的,需求也是固定的。
如果一个小区1000户一天内使用一个日用品和生鲜食品配送平台,如盒马生鲜、每日生鲜、沃尔玛(JD.COM)到货、超级物种配送,或者美团配送、饿了么配送、各连锁店超级配送等小区配送服务,基本覆盖了他们的需求,1000户同时被太多“应用”分割。每个应用程序实际上都在参与一个零和游戏。面对这么多竞争对手,苏宁的小店机会有多大?
显然,苏宁把胜算放在了“覆盖”上。
从2017年底苏宁提出“智能零售发展”战略,正式推出苏宁的小店模式,其发展的确可以称得上“迅猛”,至少从开业速度来看。根据剥离苏宁易购财务报告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苏宁门店和迪亚田甜自营门店总数为5368家。
单看5300多家店的数字,可能意识不到苏宁的开业速度。我们不妨和那些传统的线下零售品牌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Familymart于2004年进入中国,其在国内市场的门店数保持在2500家,持续了十多年;美益佳成立于1997年,20年间终于将门店数量扩大到1万家。相比之下,苏宁一年的成绩相当于美一佳过去十年的成绩,或者说是过去十年整个家族在中国开的店数的两倍以上。
所以苏宁在小卖部的业务拓展速度是可怕的。
快速开店没问题,更多线下店会覆盖更多用户,增加市场份额。但是在苏宁店落地的过程中,似乎太快了,甚至忽略了其他关键因素。
相关人士指出,对于线下零售店,企业在开店前要做详细的调查,计算出每家店可以辐射的用户范围,尽量避免店铺覆盖的用户重叠,造成资源浪费。而过去一年线下零售经验丰富的苏宁,在小店的落地上,似乎忽略了过去几年积累的经验。
去年春节过后,我学会了记笔记,发现不一会儿就开了两家苏宁店。重点是两家店直线距离不到500米。从商业策划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布局显然不合理。两家小店辐射的用户大多是同一个小区的居民。最后这两家小店都在今年春节后“销声匿迹”,苏宁这么快就换店背后付出了真金白银。
对此,苏宁退休员工Rolling(化名)表示理解笔记:“苏宁的内部小店业务早期非常激进,开店数量(KPI)是必须的。比如本月开店业绩高达10家店,那么这10家店就成了相关部门员工的KPI。为了完成任务,尽快达到门店数量成为首要目标。”
但对于小店开业后的经营情况和各店的效率比,Rolling摊手:“这些不是他们的KPI,他们自然不会考虑这些。”
你见过似曾相识吗?这种为了开店而开店的做法,很多人并不陌生。曾经盲目奔跑的瑞幸,毫不犹豫地以比市场价高出20%的溢价,为开设的门店数量拿下了一些人气较高的商圈门店,并在一些僻静的商圈加速开设“专属”门店。上面两家相距不到500米的店后面好像也有类似的原因。
“规模是很多企业发展新业务最重要的因素,而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企业很容易陷入规模的陷阱。互联网领域有很多依靠金钱拉拢用户快速成长的案例。但在国内市场的线下零售领域,从来没有企业出现过短期内规模快速成功的案例,尤其是直接模式。”相关零售行业专家表示,可以直接在线接触所有用户,线下零售是区域性的。“管理者还应该考虑商店服务、人事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冲完之后,苏宁店自然就被冲动攻击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媒体就报道了苏宁店大规模关闭的消息。滚滚也深感无奈:“苏宁一直允许员工试错,尤其是新业务。小卖部业务的前期扩张太激进,也算是试错的成本。该部门本身也在反思。”
“狂奔”后遗症陡现
苏宁店开业速度很可怕,但这种恐怖不仅仅是针对苏宁店的竞争对手,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店铺不仅带来了更高的市场份额,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成本。尤其是前期苏宁所有门店都采用自营模式,无疑让苏宁感受到巨大的成本压力。
根据苏宁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2019年,
上半年苏宁小店带给公司的净亏损为22.13亿元。当然,对于苏宁小店的亏损苏宁内部自己也是坦然面对。去年8月份,谈及苏宁小店亏损的问题,张近东曾对外表示:“外界说苏宁小店贴钱,苏宁小店就是要贴钱,不是10亿20亿的问题,而是100亿200亿的问题,那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从苏宁小店半年亏损22亿元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张近东口中这200亿元亏损的冗余,似乎说得有点保守。
与此同时,苏宁本身的业绩也略微尴尬。分析苏宁过去多年的财报数据,从2014年开始,苏宁的扣非净利润就持续为负数,这也就意味着苏宁的主营业务早就已经不再盈利。财报显示,2019年苏宁易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2.29亿元,同比增长9.91%。净利润98.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5%。但扣非净利润的状况,却是巨亏57亿元。
主营业务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其依然能够保持盈利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断地“卖卖卖“。
从2014年开始,包括线下门店(卖掉后重新租回经营)、仓储供应链、PPTV、苏宁金服股权以及最重要的阿里巴巴股票等等,一系列资产的出售让苏宁易购在整体财报上始终保持着盈利。尤其是2017年、2018年5月先后卖出总计1316万股阿里巴巴股票后,苏宁在2019年又出售了苏宁金服的股权,总算为公司这几年的净利润数据打下了基础。
但很多人都知道,这种模式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资产总会有卖完的一天,这也是外界目前对苏宁易购最大的担忧。
对于苏宁小店的亏损状况,上述零售行业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亏损是正常的,这种线下零售店本身是有回本周期的,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当然这是单店的情况,如果将其所有门店放在一起考量,这个周期就会更长,毕竟每个店每天的经营情况不一样。”同时专家也强调,线下零售便利店本身就是微利状态,加之苏宁前期很多店面开设时的考虑并不完善,也很难实现盈利,“所以这种亏损的情况大概率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在行业专家看来,苏宁小店对于苏宁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需要盈利的业务,也肩负着拉进用户距离、推动物流、金融等业务发展的任务,“只是从现在来看,这些目标的实现效果都不理想。”
为了避免苏宁小店每个季度带来的巨额亏损影响到财报和股价,苏宁易购已经选择将苏宁小店业务剥离,移出了财务报表。不在财务数据信息公布后,苏宁小店并没有就此放缓发展的脚步,所以外界可以看到苏宁小店的“万店计划”。从另一个角度看,吃过了前期快开快关的教训之后,苏宁也放弃了全部自营的策略,如今的开店模式和竞争对手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样,都选择了开放加盟的方式。
相较于此前自营模式的重资产状态,加盟这一轻资产模式显然会减少苏宁的直接投入。但目前因为线上流量增长见顶而窥视线下零售市场的,并不只是苏宁一家,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线下新零售战场,苏宁面临的竞争对手远比线上要更多。
远大梦想和残酷现实
回顾一下苏宁小店推出的大背景,不得不说是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电商企业纷纷下探线下渠道的那个阶段。所以,尽管阿里巴巴持有苏宁易购19.99%的股份,但苏宁小店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依然包括天猫小店,以及电商巨头京东推出的线下便利店。
与其形成竞争的其实远不止这些。当传统商业零售连锁机构开始上攻线上,从7-11、罗森、全家等连锁超市,到阿里盒马鲜生、京东7FRESH和永辉超级物种等生鲜新零售,再到美团买菜、每日优鲜这些生鲜电商配送平台,无一不是该领域的有力竞争者。而它们的模式,其实都属于本地生活这个大的业务范畴。
7-11、罗森这些老牌便利店早已深耕在线下零售市场,每一家店的选址、运营、人员培训、供应链管理都非常成熟。而阿里、京东这两家电商巨头在体量和实力上显然要比苏宁高一个层级。毕竟相较于苏宁依靠资产运作实现的盈利,这两者可都是每个季度依靠主营业务就能实打实获得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利润的存在。
对于整个线下新零售市场的发展现状,相关零售领域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现在的大体趋势是传统的零售商或者便利店,比如罗森、7-11这样的日系便利店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不是它们需要去做线上销售,而是它们需要更好的大数据管理、智能化等因素的加持,在这方面便利蜂做得就很不错。而京东、苏宁这些由线上转线下的巨头,则需要在商品结构、区域内物流配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该人士同时强调:“虽然苏宁是线下起家,但大卖场和社区便利店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式,很难把经验复制过来。所以我们会看到苏宁前期盲目扩张的状况,另外以往苏宁在家电卖场配送的那套物流模式,也是不可能照搬到苏宁小店上的,因此仓储管理、供应链把控、物流配送等都是苏宁要完全新建的。”
公司管理层面,老员工张恒也表示:“苏宁是一家零售基因非常重的企业,虽然说目前电商业务拥有相当的体量,但每年和京东拼得也很凶,内部的理念也还是相对传统些。”
张近东的梦想是“沃尔玛+亚马逊”,所以在过去处理一系列资产、快速扩张苏宁小店之外,苏宁还在大规模的“买买买”。这其中包括30多家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等重资产项目。在苏宁的计划中,其希望将线上线下完全打通,将用户留在自己所打造的完整零售闭环之内。
但从现在市场状况来看,无论是苏宁小店、万达百货(现更名为苏宁易购广场)还是家乐福中国等庞大的线下零售体系,虽然能覆盖更多的用户,但目前来看这些庞大的重资产业务都不是赚钱买卖。而在主营业务无法实现盈利的大背景下,苏宁这种靠“买卖动作”不断输血的模式绝非长久之计。毕竟阿里的股票已经清空,苏宁自己的资产又能辗转腾挪多久呢?
注:文/左岸,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