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2021-02-03 13:49:28  浏览:526  作者:管理员
  •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26


【货源详情】


我所亲历的小米10年 “我承认现在的小米不如苹果、三星、华为,但是小米这几年其实做的挺好的。”8月11日,小米十周年讲话,雷军公开表示。

2010年,小米公司从一碗小米粥开始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几年来,小米从一个13人的中关村小公司成长为年收入2000多亿元的8栋楼,也实现了雷军在500强公司“上班”的愿望。

现在站在过去10年的十字路口,小米无疑更加成熟,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第三方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季度手机追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华为出货量为2840万台,占市场份额的42.6%,其次是vivo和OPPO,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8.1%和17.8%。

小米没有挤进前三名。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包括红米手机)出货量仅为700万部,占国内市场的10.6%。

“自从华为海外市场被封杀,转向国内市场后,从国内其他手机厂商那里抢走了不少股份。小米其实很难,”一位小米员工告诉科技星球。

小米的海外市场并没有进展得那么顺利。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场贡献了小米出货量的1/3,该季度印度市场销量为1030万,占当地市场的30.6%。

印度是小米第二大手机市场,但今年6月,印度掀起抵制中国制造的狂潮,小米不得不将印度零售店招牌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以减少影响。

小米海外员工表示:“小米的海外市场战略一直稳健,自从国内海外公司遭到抵制以来,小米加强了这一战略。”。

但小米不仅仅是手机厂商,已经将业务拓展到物联网、互联网服务等领域。

今年年初,雷军甚至在一封全体员工的信中表示,未来五年小米将在“5G AIoT”战场上投入至少500亿元。在昨天小米10周年的演讲中,雷军还透露,小米今年的研发预算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

“小米远远没有迎来自己的精彩时刻。三四年后,生态链和海外市场稳定后,那才是小米最辉煌的时刻。”小米R&D部门的员工汪洋说。

在小米十年的节点,科技星球采访了一批小米员工,包括前不久加盟小米的新人,以及陪伴小米度过艰难岁月的老人。从目击者和玩家的角度,他们还原了小米十年的进攻之路。

从“米粉”到“小米人”,担忧下个十年发展

顾非 | 在职时间:2年,岗位:海外市场

2013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买了小米手机3,我拥有的第一部小米手机。

当时小米的手机系统和其他国产手机相比,真的非常好,只卖了1999元,在价格上有绝对优势。从此我也成了“米粉”,现在买了50多种小米产品(包括小米生态链产品)。

2018年,我大学毕业。出于对小米公司的好感,我把简历投给了小米。因为有海外留学经历,面试都很顺利,所以我成为了小米海外市场的一名员工,我的身份从“米粉”变成了“小米人”。

成功成为“小米人”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欧洲国家负责市场工作。

2018年夏天,小米刚进入这个国家时间不长,人气上升,销量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小米的本土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从20%下降到10%左右。

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我工作的国家没有中国这样发达的电商和移动支付系统,大部分的销售还是靠本地运营商。但当初小米也采用了和国内一样的线上销售模式,在海外市场根本行不通。

而且当初小米还是维持着很低的价格,使得线下渠道提供商无利可图,不会卖小米手机。

到年底,总部已经更换了负责这个国家的业务领导,并引进了其他人来调整销售模式,关注线下渠道,给渠道提供商一些好处。经过这次调整,整体销量逐渐反转。

在我工作的国家,小米生态链产品竞争力很强。本来当地市场全是杂品牌产品,国际品牌很贵,一般消费者买不到。小米生态链产品进入市场后,立即以性价比和设计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也赢得了很好的本土评价。

当然小米也有一些问题。去年小米电视进入我工作的国家。当时因为前期宣传的好,销量突然上升,但是小米在供应链中的控制能力还是太弱,导致产能跟不上销量

小米的海外扩张战略一直稳健

打,没有特别大张旗鼓地进行扩张,而在美国封禁华为后,小米也更加坚定了稳扎稳打的策略。

但其实小米面临与华为一样的问题,如果美国封禁小米,可能比华为更惨,因为技术比不过人家,而且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很不错,小米抢不过华为。

其实我还挺担心公司下一个十年,国内其他手机厂商都在盯着小米,现在国内企业出海也受到地缘限制,竞争真的很激烈。

不过,我还是很钦佩雷总的,十年可以带领小米成为世界五百强,而且我在小米也获得了很多成长,未来希望小米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艰难时期没当逃兵,加班常到凌晨两三点,还睡过办公室

王阳 | 在职时间:7年,岗位:手机研发

我从2014年就加入了小米,经历了小米一大半的发展历程,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跌宕起伏再合适不过了。

我加入小米的时候,小米已经声名在外了,但是进去后发现小米处境其实挺艰难的。当时我们研发部门人很少,公司整个研发体系也不够完善,感觉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当时,在2015年之前,小米靠着营销火起来了,确实老板们也挺会做营销的,但之后就遇到了供应链问题,直接导致2016年小米销量骤然下降。

当年,我们和供应商对接的时候,发现公司有些人觉得小米很牛,有很多供应商可以选择,态度的确会比较傲慢。

后来,雷总亲自上手抓供应链,慢慢也改变了一些东西,比如验收标准更严格,审核也更加公正、透明,也改变了对供货商居高临下的态度,现在更把供应商看作是合作伙伴。

那段时间,我们也是开各种动员会,鼓励士气,也在一直反思自己,同时对产品的测试标准也更加严格了,当然加班次数也更为频繁了,那一年经常凌晨一两点回家,我还睡在办公室好多回。

不过,虽然当时公司情况不好,但我们部门没有一个人离职,要是这个时候撤退,感觉像是逃兵一样,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把手机做好。

当时,我们还在研发全面屏手机小米MIX,为了让小米MIX达到量产标准,我们经常熬夜加班泡在公司,凌晨两三点下班是常事。

小米MIX手机,图源网络

不过,我可能是技术出身,当初研发MIX的时候,对这款手机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感知,也没想过这款手机会这么火热,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等发布后,发现同事都开始天天用这个手机。

现在想起来,还是挺骄傲可以深度参与这款手机的研发。也就是从这款手机开始,我对用户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认识到工程师可能太关注参数和技术,但事实上应该多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对科技感的追求。

现在我们经常和用户打交道,有时候我也会假装自己是客服,向用户了解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原使用场景,这样在后面产品设计中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哪怕有些使用场景非常小众。

比如有次我回访到一个用户,他在打印室上班,因为打印室有很多打印机、复印机,他在打印东西的时候手上就会附着一些静电,这样他在触碰手机的时候,会发现手机可能会稍微卡一下,但过一会他手上静电放完后,手机又恢复了。

这种情况的确非常少见,但他向我们反馈这个问题后,我们后续就提高了小米手机防护标准的设计。

尽管现在小米度过了十年,而且也成为了全球五百强公司,但我觉得小米还没有到最辉煌的时刻,可能再过三四年,等生态链企业更加成熟稳固,海外市场也跑起来,才算是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上市后我部门一半老员工套现离职,去了字节快手

刘彦 | 在职时间:2年,岗位:研发

我是小米上市后才加入公司的,所以对期权、股票都没有什么感觉。

这两年来有两个比较大的感触吧,一个是小米真的穷,像我们新员工入职的话,只有一个1000元的优惠券,买手机也没有内部价,小米迎来十周年了,我们每人发了一个T恤,去年上市一周年,每人一瓶米酒和一件T恤。

也是因为这个,去年我所在的部门迎来了离职潮,大约有一半老员工套现后都离开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去了字节跳动和快手,毕竟钱多,而那个时间点,刚好是公司上市半年,股票和期权可以解禁的时候。

但小米的股票表现确实不好,到现在我们已经回购40次了。小米股价一直跌也是正常的,因为大量股票是个人持有,而不是机构持有,个人总会套现的嘛。刚上市的那年,虽然小米的股价表现不是很好,但我们年会的时候,还是包下了一个大型体育馆,看维密天使,那年的大奖是小鹏汽车。

另一个是小米的调整真的很多。可能雷总也很焦虑吧,害怕自己被淘汰,他也知道小米的护城河可能不是那么深,就没有办法躺在功劳簿上赚钱,小米没有这样的资本。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出击(IOT、金融、小贷什么的都在做),这也没有办法,现在大家也赌未来的方向,你看百度赌AI,但这个太飘忽不定了,谁知道最后到底能不能成功。

去年,商业化那边一个月要实现毛利10个亿,那个月天天加班,9点上班,12点下班,周六也要上班,后来我们完成了KPI,结束之后,雷总专门过来开过一次会鼓励我们,那个让我印象深刻,他已经有小肚子了,看上去还挺憔悴的。

虽然钱少,但小米的氛围还是很好的。相比而言,小米有很多微软的员工,管理体系上比较easy,没有PUA,没有强制加班。这也是我当初来小米的原因,虽然我同时拿到了华为和阿里的offer,他们的待遇都比小米高很多

每年米粉节,我们都会给米粉写名片,一开始每人写2张,后来每人写20张。去年,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1000股股票,大概三个月后,我们签署了协议。

现在这个情况,印度事件,高通的情况,注定了小米未来的路不会很好走。但我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对小米来说也是好事儿,因为小米便宜呀,只要你足够便宜,总有人去买单。

小米盛产营销人员,缺乏内部成长起来的技术人才

徐猛 | 在职时间:4年,岗位:小米生态链

我是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部门,当时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我原来是传统的行业,跟朋友们吃饭,他们总吐槽我思维太落后,谈到什么是共享经济、什么是小米模式,什么是互联网+,我一头雾水,于是,我就降薪加入了小米。

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雷总真的很勤奋。当时,很多打米标的产品,雷总都是要亲自过的,包括牛仔,包括手环等等,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有一次很晚的时候,我跟雷军在电梯里偶遇,我问他,什么是小米模式。雷总回答我:你是在生态链部门吗?其实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他一个CEO,还记得我是哪个部门的,也挺荣幸的。

雷总所说的小米模式其实渗入到小米的每一个细胞里。

小米并不像外界说得那样是一个代工厂,它养了大量工业设计师,我们推一个产品,有一整套规划。从用户需求收集到立项到最后销售,是一个体系。

小米客服刚成立的时候,雷总非常重视客服,因为客服是最接近用户的地方,雷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客服、用户组汇报。小米客服有很大权限,他们的待遇很好,这个就变成了一个收集用户需求的渠道。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列出一个用户需求TOP 10,然后我们根据排名再去研究产品定位,之后商务部门会介入这个产品,研究要不要去做。

我们当时有一个定价逻辑叫成本定价,后来改名叫诚意定价,诚实评价。比如,一个空气净水器的价格市面上普遍是3000元一台,我就卖3000元,因为我的成本只有1000元,那我们的定价就加10%左右。

小米生态链产品,图源小米官网

价格低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行,比如小米净水器。这个行业有个行规,就是通过售后换部件赚钱,一个净水器里面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部件。但其实明明只有10个或者20个部件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解决成本。最终,我们技术提到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技术,用户在去买了净水器之后,我只需要换到三四个滤芯就可以了。

2016年,整个小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快速扩张,生态链部门也会出现产品标准放低,用户需求把控不到位等很多问题。那个时候所有的生态链公司都在集中思考一个事情:如何有一天我脱离小米之后,如何生存?所以后来才会出现小米有品这个品牌,就是我可以卖一些非小米牌的东西。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反思,小米一直盛产营销人员,营销的同事也带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小米缺乏持续创新力,那个时候很多技术人员都是从外面挖过来的,没有自己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这是小米需要长期克服的问题。

坦白来说,小米现在要进入3C新零售领域,要突破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首先就是用户群体的变化。比如一条那边过半以上的用户都是知识女性,付费意愿很强,但小米过半以上都是男性用户。

2018年因为职业发展问题我离开了小米,虽然直到我离开我的收入都没有在传统行业高,但我还是很感谢小米的。其实,在小米内部,我们很少去强调我是一个什么模式的公司,小米本质就是对效率的追求。

昨天晚上,我也看一下了雷总的小米十周年演讲,算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吧。

小米巅峰时“遇劫”,我们补课重构了供应链

林浩 | 在职时间:7年,岗位:信息部

我是从传统行业跳去小米的,当时朋友推荐说小米有个机会,要不要去聊一下,过来聊的时候发现小米在搭建企业级信息化框架,我正好是做这方面业务的,就这样加入了小米。

昨天雷总演讲中提到的黑灯工厂,其实除了生产高端手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黑灯工厂试验成功的模式,向全球几十家代工厂输出设备、标准和系统,让代工厂可以快速满足生产小米手机的各种要求条件。

比如,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厂中,提前测试出各种设备的最佳状态,然后形成一套标准化体系,这样就可以快速复制推广到下面的代工厂中,提高生产效率。这套系统诞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小米10年中经历的那次重要挫折。

现在回头来看,2016年一定是小米特别关键的时刻。当时小米供应链遇到问题,老板们意识到只有互联网基因做不好手机,还是要深耕制造业。

就像雷总在演讲中说的,做手机就像卖海鲜,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死掉。在电子行业,原先100元的东西,一年后保守估计折价率在30%到50%,如果手机卖不出去,整个小米产业都会出现问题。

当时小米手机就卖不出去,背后一大堆供应商还在要债,工厂还有一大堆原材料在不断贬值,整个处境真的很惊险。想想乐视手机倒掉,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小米在巅峰时期遭遇波折后,公司开始各种“补课”。我们部门把供应链相关的方方面面,整个做了非常全面的梳理,找出哪里有问题,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一步一步去调节改善,相当于重构了整个供应链的流程。

别看现在大家都在谈数字化,但当时想要落地其实还挺难的,我们需要把业务、物流、财务等所有内容,全部标准化,也就是说要做出一套管理全球代工厂的标准。

因为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所以当时大家都憋足了一口气,都在想各种办法,想让公司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挽救公司。

基本上2016年,我们都是在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周末几乎也没有休息过,当然老板们比我们更晚,常常在凌晨一两点下班。最终趟出一条数字化供应链的路,对小米往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小米还充满各种挑战,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可以改变行业的事情,还是相信小米可以走出不一样的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顾非、王阳、刘彦、徐猛、林浩为化名。)

注:文/周晓奇 王琳,公众号:Tech星球,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