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天龙山石窟在哪里,太原天龙山石窟属于哪个省市

2022-02-11 05:50:12  浏览:308  作者:管理员
  • 太原天龙山石窟在哪里,太原天龙山石窟属于哪个省市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08


【货源详情】


太原天龙山石窟简介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又名房山,海拔1700米。这里风景优美,曾经是北齐高阳皇帝高欢的父亲高欢的暑假。

太原天龙山石窟简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又名房山,海拔1700米。这里风景优美,曾经是北齐皇帝高杨的父亲高欢的颐和园。四周山峦起伏,山中松柏葱茏,山上龙王洞内春水荡漾,山前溪水潺潺。因为天龙寺建于北齐时期的山脚下,后人习惯称之为天龙山。天龙寺,宋代改名圣寿寺,1948年起火,寺庙被烧毁。1981年,太原南郊南大寺迁山,现已整修。太原天龙山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位于天龙山东西两峰的崖腰处。东魏、北齐、隋唐共发掘洞穴24个,东峰8个,西峰13个,山北3个。并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这些洞穴是在不同时期挖掘的,其中唐朝的洞穴最多,达到了15个。东魏石刻比例适中,形象逼真逼真,生活氛围浓郁;唐代造像更加严谨、精致、精美。唐代石雕姿态生动,姿态优美,衣纹流畅,质感丰富。第九窟“漫山阁”弥勒佛塑像高约8米,比例和谐,外形端庄。下层观音像高约11米,造型饱满,用花圈和薄纱装饰富丽,而微笑自得的蒲仙像则是一件精美的石雕。明代张冕诗《天龙寺》有句“门对松石,庙围龙柏,丘倒”,指的就是这一幕。天龙山上,松柏遍布,尤其是盘龙古松龙游神盘,是天龙山上的又一奇观。太原天龙山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以其娴熟的造型、恰当的比例、柔和的线条、精细的雕刻,为后人研究佛教、美术、雕塑、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太原坐小巴到清徐,或者坐8路公交车到晋祠,然后在晋祠后面绕道到天龙山,沿着盘山公路走。太原天龙山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石窟最早的开凿者是东魏丞相高欢,即东风二号洞、三号洞;他的儿子高阳挖了三个洞,分别是东风一号洞和西峰十号、十六号洞;东风11号洞发掘于北齐至隋代;晋文帝杨迪时,伐东风八号洞;我为唐朝挖了18个洞穴。它跨越了四个朝代,延续了400多年,反映了每个时期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成就,但也有传统的关系。如北齐1号、10号、16号洞窟,前廊为木构,廊内雕有两根柱子,柱子上有一斗三升斗拱,缝隙中有人字叉手,是北齐仅存的建筑实例,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隋代第八洞是一个底部洞穴,中心有一个方形塔。洞壁和塔都被壁龛包围着。结构很复杂,但处理得很恰当。双钩图案简单、流畅、独特。西峰九号洞是晚唐时期罕见的精品。山顶有一座高755厘米的弥勒雕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有一种略显简单而温暖的感觉。现实与现实的结合,服装图案的合理聚散,为严谨的佛像增添了活泼的气氛。下部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威胁。它们以男女结合的方式处理,奇妙地展示了编织身体、薄纱和装饰品的雕塑技巧。在后墙上,坐着的弥勒、坐着的佛和许多佛坐在莲花座上的光浮雕,构成了一组倒影,反映了弥勒的净土世界。悬崖之间有几个壁龛,宽大与凶猛、复杂与简单相结合,寓意深刻。为了保护这组石窟,重修了仿明代的三层亭,汉白玉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上,中间建有木梯,一直到弥勒佛顶。沿用旧名,名为“满山亭”。“高阁止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天龙山石窟北坡伏家峪寺也有三个唐窟,南坡六子沟滩崖有五个五代至元明时期的洞窟(三个洞窟没有佛像)。这样看来,天龙山石窟应该是33个洞窟,其中有30个洞窟有佛像,而不仅仅是25个洞窟。然而,由于南北路线不好,悬崖险峻,工程相对较晚,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放眼天龙山景区,以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其特点是成熟、丰满、精致、细致地表达感情,贴近劳动者的生活氛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以“小而精”著称。它体现了天龙山雕塑艺术区别于其他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因此被称为“天龙山风格”,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太原天龙山石窟特色天龙山石窟始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挖洞穴。高欢之子高杨,在北齐建立晋阳为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洞穴。隋成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于晋阳,石窟建设达到顶峰。天龙山石窟位于东西两峰之间的悬崖中间。在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发掘的27个石窑洞。东峰八洞,西峰十三洞,山北三洞,寺西南三洞,以山路相通。有石窟造像、浮雕1500多尊。

、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

天龙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进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构“漫山阁”,阁内唐代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弥勒大佛,坐像高约八米,局部虽有毁损,但仍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下层,观音立像高达十一米,形态生动,姿态优美,身披璎珞,罗纱透体,体态丰满,薄软的罗纱质感清晰,是天龙山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尊雕像。

太原天龙山石窟重点石窟

天龙山石窟属灰白色砂岩,易雕凿,也易风化。其中东峰十二窟、西峰十三窟。 北魏末年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虽然都以“大魏”为国号,但实际上都已是傀儡政权,东魏由高欢摄政,公元550年其子高洋称帝,改魏为齐,史称“北齐”。太原古称晋阳,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 年)时为高氏的别都,高欢曾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使这里的佛教迅速兴盛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寺营造工程。

两座东魏窟和三座北齐窟都是方形窟室,三壁三龛的形制,东魏尊像组合皆三尊像,为正壁释迦、左壁弥勒、右壁阿弥陀的三世佛。西魏改为五尊像,倚坐的弥勒佛改为交脚坐的弥勒菩萨。东魏像清瘦,造像手法朴实、简洁,仍是“秀骨清像”的风格。北齐像更减少了动感,重在形体结构的雕造,雕塑语言臻于完美。同时,还可以看到龛形和窟形上对于建筑结构的关注,相当精确地再现当时木构建筑的原貌。

隋代仅有的一窟,保存着有名的“开皇石室铭”,可知建窟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晋阳又是唐太祖李渊的龙兴之地,因此在唐代也是别都,地位重要,佛教更为发展,因而天龙山唐代开凿最多,达十五 座,可以第9窟“漫山阁”为代表。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大窟,上层有8米高的弥勒佛倚坐像,下层以6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分别为乘象的普贤和骑狮的文殊。造像丰腴、优雅,手法细腻。

总体来说,天龙山造像的艺术水平在同时代其他石窟之上,生动显示了石窟艺术由北朝向隋唐转化的进程。可惜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到难以置信的盗凿破坏,大批精品流失国外。 天龙山石窟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更好的保护与弘扬这一历史的和艺术的宝贵遗产。

太原天龙山石窟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季节: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春夏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

交通:坐太原到清徐的小巴,或者坐8路公交晋祠下车,然后绕道晋祠后面上天龙山,沿着盘山公路一直走就到了,现在收进山费。

住宿:从火车站乘坐308路(原8路)公共汽车到晋祠,然后乘坐去天龙山的旅游小巴,可直接到山顶。一般有几个小时便可尽兴地游玩,如果还想继续感受朝露晚风,可下塌天龙山庄。 天龙山庄于1993年7月建成,山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客房十余套。会议厅、餐厅、游艺厅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在山庄下榻,早迎朝阳,晚观山色,常饮龙泉圣水,可祛病怡神。

美食:天龙山石窟同圣寿寺在同一景区。山腰是石窟,山脚是圣寿寺。在圣寿寺处有天龙山庄于1993年7月建 成,山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客房十余套。会议厅、餐厅、游艺厅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在山庄下榻,早迎朝阳,晚观山色,常饮龙泉圣水,可祛病怡神。在圣寿寺外有2、3家乡村小店,有野味买。

太原天龙山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与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不同,他们所属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样,因而在造像与壁画的题材上,也要根据自己那一宗派的经典造像。所以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时间、地点的不同,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后汉人所开的窟画出一些大乘经变以外,其余早期开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经中的故事造像。这些石窟群中,遗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释迦和菩萨等单独的形象,其次则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寻求解脱)等故事画像。这些画像多数是根据《声闻藏》各经创造出的,与外国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学小乘教唯礼释迦的记载相同,与法显、玄奘等人所记天山南簏各国信仰小乘教的记录也完全吻合。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这应该是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