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哪个省市

2022-02-09 23:50:55  浏览:420  作者:管理员
  •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哪个省市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20


【货源详情】


塔克拉玛干沙漠简介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九大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塔克拉玛干沙漠简介,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九大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耸立在平原上方300米处。风可以吹沙墙,高度可达3倍。沙丘在沙漠中延伸。受风的影响,沙丘经常移动。沙漠中也有少数植物,根系异常发达,比地上部分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吸收地面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天睡觉的现象。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在维吾尔语中,“博格达”的“达克”、“塔吉”和“达(克/克,轻声)”都表示山。“喇嘛干”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大漠”,意思是“辽阔”。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大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因此被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流沙区。沙漠海拔西部和南部高达1200 ~ 1500米,东部和北部高达800 ~ 1000米。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马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大最美沙漠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迷人的沙漠之一。沙漠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风沙大,气温变化大,年降水量少。卡拉马甘沙漠流动沙丘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可达300米左右。沙丘的类型复杂多样,有复合型的沙丘和沙脊,像龙卧在大地上,有塔状沙丘,有各种蜂窝状、羽状、鳞片状的沙丘,变幻莫测。沙漠中有两座高大的红白相间的沙丘,名为“圣墓山”,分别由红砂岩和白石膏组成,是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造型奇特,高约5米,巨大的覆盖下可以容纳10多人。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白天,塔克拉玛干烈日炎炎,银沙耀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剧烈的蒸发使地表景色飘忽不定。沙漠旅行者经常在远处看到海市蜃楼。沙漠周边,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车尔臣河沿岸,茂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生长发育,形成“沙海中的绿岛”。特别是在贯穿沙漠的和田河沿岸,生长着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杂草,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流水与绿洲相连。兔、鸟等动物生活在林带,也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还发现砂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石油等矿产资源,有利于开发。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塔马干沙漠是暖温带干旱沙漠,最高气温67.2,昼夜温差4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一年有三分之一是沙尘暴日,大风风速达到每秒300米。由于西北和南北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非常频繁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估计,低矮的沙丘每年可以移动20米左右。在过去的一千年里,整个沙漠向南延伸了大约100公里。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环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神奇而神秘的色彩。不同的沙漠形态,丰富的耐盐碱风沙的沙漠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沙漠中仍有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活在沙漠中的野生动物、鸟类和昆虫等。尤其是深埋在沙海中的丝绸之路遗址、古村落、地下石油和各种金属矿藏,都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塔克拉玛干沙漠地理位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两侧是雄伟的山脉:北部是天山山脉,南部是昆仑山,西部是帕米尔高原。逐渐向东过渡,直到罗布泊沼泽盆地,在南部和西部,在沙漠和山脉之间,有一个由卵石碎屑沉积物组成的倾斜的沙漠低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特征的几个小山脉和山脉是由古近纪和新近纪(6640万年至160万年前)的砂岩和粘土形成的,它们生长在沙漠的西部。和田和叶尔羌河谷之间的弧形马扎拉山脉向西南呈弧形延伸。全长145公里,宽3-5公里,海拔1635米。平均只比砂的原始表面高出300 ~ 350米。附近是另一座孤山,周围是流动的沙丘;沱河高子(至

khtakaz)山脉海拔达1560米,山岭高于平原183~244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米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其为风所移动的沙盖厚达300米。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较大的沙丘链幅度可观︰高30~150米,宽240~503米,链间距离0.8~5公里。风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东部和中部,以中间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复杂的沙丘链形成的网为主。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东面)亦属常见,横贯与纵向(指风)的地形形式共存。这样一种风形成地形特征的多样形,是盆地风复杂状况的一个结果。

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最高气温为39℃。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毫米到东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东部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9~-10℃,冬季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以下。

西部地区夏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气流在位于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会後,造成复杂的环流系统,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状上。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米。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著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水系

由于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内流水系盆地,从周围山脉而来的全部径流都聚集在盆地自身之中,为河流和地下水层供水。沙漠下面的地下水多半有持续不断的水道,从西面流向东部的罗布泊。由于降雨量小蒸发率高,降雨对于滋润沙漠和给地下水供水微不足道。昆仑山水系河流渗透到沙漠中达100~200公里,逐渐在沙漠中乾涸。只有和田河穿越沙漠腹地,在夏季偶然可将水流注入塔里木河。

塔克拉玛干沙漠动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食肉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该沙漠动物约有272种,高等植物有73种,还有许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景观

浩瀚塔克拉玛干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乘车于沙漠公路犹如荡舟大洋,遗憾的是人们的视线过早落到地平线上。然而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海拔1413米的乔喀塔格山(红白山)上眺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另一种的浩瀚。苍茫天穹下的塔克拉玛干无边无际,它能于缥缈间产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奇异力量,令面对此景的每一个人都感慨人生得失的微不足道。 在红白山上看和田河的秋色,是一辈子不能忘怀的。和田河两岸的胡杨在阳光下泛着浓厚的金黄,如宽大的金色丝带缠绕着大地,从天际延伸过来,又蜿蜒消逝到天的另一尽头。我们发现,要欣赏此景,恐怕塔克拉玛干是惟一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

如果将全国各地的胡杨作比较,无论胡杨之美还是胡杨之刚毅都由新疆获冠。新疆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在轮台的塔里木河附近沙漠地区,胡杨林的气势、规模均在全国之首,轮台的胡杨林公园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沙生植物胡杨树林的观赏公园。当秋色降临,步入胡杨林,四周为灿烂金黄所包围。洼地水塘中,蓝天白云下,胡杨的倒影如梦如幻。由轮台往南100公里的沙漠腹地,为大面积原始胡杨林,不少古老的胡杨树直径达1米以上。 和田河的胡杨树皆为次生林,大部分树型呈塔状,枝叶茂盛,秋天时通体金黄剔透,此处的胡杨以成片的优美林相为显著特点,加上起伏的沙丘线条,随时进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在塔克拉玛干南部的沙漠中,经常可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那里的胡杨静静地伫立于沙丘,千姿百态,仿佛人间修饰。

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

塔克拉玛干沙漠文化

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的曾经有过的繁荣。

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有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有品味的旅行者都会关注旅途中的人文内涵,关注相关的社会话题。为此,穿越塔克拉玛干有必要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而欲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不能不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西域古国历史,以及千百年来各方面的变迁——为什么一系列的故国遗址今天大多远离人类社会,沉默于没有生命的大漠中?这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的话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遗址

英国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西方当时流行的考古探险热潮推动下,1901年1月来到新疆于田。他获得尼雅河流域以北大沙漠里有古代遗址的信息后,找到进入过尼雅遗址的维族人,并从他们手中购买了几件从尼雅遗址中带出来的卢文木简,随后带着一批发掘工人和骆驼队,沿尼雅河的干涸河床跋涉数天找到了当前的尼雅遗址,他将此遗址正式命名为“NIYASITE”(即尼雅遗址)。斯坦因的发现,在当时的中外探险考古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因为,尼雅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它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斯坦因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个悠久、古老、光辉灿烂的沙漠古代文明,尤其尼雅河三角洲的考古文化将会揭示大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诸多谜团。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和研究它。于是,“东方庞贝”,一个被大沙漠湮埋的古代文明构成了历史浪漫主义的新概念,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其传说和故事源源不断。

1949年后,我国考古单位单独考察或与日本考古学术界联合考察尼雅近10次,1995年10月中日联合考古行动收获最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外考古学术界。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