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赛道VC退场 PE只看头部玩家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54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生鲜赛道VC退场 PE只看头部玩家 11月22日,代罗博确认因经营不善资金紧张,对公司日常经营影响较大。而五个月前,代萝卜刚刚拿到6.3亿的融资。
大萝卜资金链突发事件背后更严酷的一个真相是,资本对生鲜食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像2017年和2018年那样投入那么多。这将给依靠融资生存的保鲜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用生鲜食品创始人张宏亮的话说,这是一个靠“肾透析”才能生存的群体。
多家资本机构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在2019年的新鲜轨道上,虽然新老玩家频繁招募,但有意义的新模式很少出现。另外,资本在资本的寒冬里“用光了钱”。
纵观2019年新创企业的融资有两个趋势:一是资本投资的逻辑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职业型”激进策略转变为目前保守稳定的投资,资本建立了长期的商业模式。性、操作健康、节奏稳定是主要考虑因素;第二,VC退出,大型PE机构将重点投资于龙头企业,最终会呈现强者依旧强者的局面。
“最近没人再投资生鲜食品了,”洪章资本的创始人翁伊诺说。“生鲜零售其实是一场分阶段的流量竞争。从投资保障的角度来说,VC的压力其实很大,因为需要验证的东西太多,行业变化快,所以新鲜的业务不是很适合VC投资。”
前两年资本的疯狂推广,让一些激进创业者看到了行业的“窗口”,希望进行大规模融资,迅速占领市场。资本冷却后,几个保鲜企业的经营者呼吁企业尊重保鲜行业的本质,“耐心”经营。
资本投资逻辑发生转变
VC为什么看新鲜赛道?一位投资者表示,新鲜食品的高频率和按需性质可以使企业在一周内与消费者进行多次接触和互动。一旦企业在前端垄断了这个流量入口,其他品类的商品也可以自然分流,从而实现流量实现。这是企业争夺客户最直接的接触点。
但目前,资本新鲜感观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投资钱阿姨的启成资本创始人常斌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他仍然长期关注新鲜轨道,资本对业务本身没有方向偏好,但他会把长期建立的商业模式、运营的健康和稳定的节奏作为最重要的投资考虑。
一位投资经理表示,资本对新轨道上不盈利企业的容忍度已经改变。就某些保鲜企业烧钱补贴用户而言,这种模式要想长期可行,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把这种补贴赚回来。
“但现在一些新创企业的困难在于,无法证明用户的消费需求是否真的得到满足,也无法预测补贴最终能否解决问题。有大量企业直接补贴到底,钱就是这么烧的。".以上投资经理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一家新兴电子商务公司的创始人表示,他在6月份联系的所有资本方都已暂停投资。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真正垮下来还为时过早。
“鲜活商品难以保存,运输损耗率高达20%,物流成本高到净利润率大大降低。如果客户单价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损耗后基本没有利润。虽然理论上可以在客户单价和用户习惯之后迎来规模效应,但在那一刻能否达到还是未知数,这让每个家庭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充满了变数。”公司创始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为过去两年新鲜食品热潮的推动者,资本也发生了转移:中小型风投将退出,大型投资机构将迎来收获季节。
“风险投资,回报期一般为5~10年,强调单个项目的收益。目前新盘的资金投入要求比较高,不是一般创业者和风投可以参与的。
曾投资佳佳悦和生鲜传奇的洪章资本创始人翁伊诺也认为,目前的生鲜业态已经不适合VC投资。
对于新航道的投资业务,大型投资机构有很大的机会。Head Capital的一位合伙人表示,除了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外,Fresh Track的投资机会将被高淳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一流投资公司瓜分。
许多投资者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今天的资本可能是未来生鲜零售领域最赚钱的投资公司。今天,丁咚投资买菜、交友保鲜、致富已成为龙头企业。
此外,从投资重点来看,生鲜的资金投入重点已经从之前的渠道(生鲜零售)转向供应链层面(生鲜加工)。
“生鲜是唯一没有产业化的上游产业。因此,后端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机会很大,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前端产品、类别和渠道的创新。现在很多机构已经从原来的C端视角变成了供应链视角,从后端到前端看整个消费市场。我们更关注供应链基础深厚的企业。后端是基石,可以搭建起来推动前端的发展。”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资金重仓头部企业
目前资本市场正在收紧保鲜企业的“钱袋”。
以生鲜电商数据为例,中国电商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显示,2018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融资近120亿元人民币。但《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与用户画像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3月,生鲜电商企业仅募集资金13家,融资约3.9亿元。
《2019社区生鲜调研报告》还指出,与去年相比,2019年生鲜行业的投资总额和投资数量均有所下降。
以上数据反映了资本的谨慎态度,也说明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花钱更加谨慎。
在一些注重新鲜感的风险投资经理群体中,存在失业恐惧和大环境下滑,甚至有些投资经理已经开始准备休假。这和他们2018年底的工作状态大相径庭——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个投资经理每天要出差几个城市,面试几十个创业者,这是一种常见的工作节奏。
背后是资本的寒冬。从去年年底开始,资本寒冬笼罩了整个风险投资圈,VC和PE都很难筹集到资金,甚至母公司基金都很缺钱。一级市场正在经历大浪淘沙,很多基金公司都很“悲哀”。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在资本寒冬,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
几个中小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说:现在资金圈大部分资金都很缺钱,钱都集中在一些头机构。基于此,台长资本的筹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将重点放在接近枯竭模式的台长保鲜企业上。
目前,一些顶级资本继续在前沿阵地和社区团购上增持,希望在行业的巨大变革中分得一杯羹。对于中小投资机构来说,基本上很少关注新鲜轨道。
对于资本的寒冬,一些实体店经营者的共识是,生鲜要回归“耐心”运营。一个获得A轮融资的保鲜企业创始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大量资金肯定会促进保鲜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投资泡沫。就企业而言,一些企业看到了行业机会,努力筹集资金,迅速大规模占领市场。希望企业尊重生鲜行业的本质,耐心经营。
一位投资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家独角兽生鲜B2B企业,用户增长快,回购率高,近两年不断融资抢占市场。其创始人在6月份公开表示,该银行仍有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储备
“对于一个没有新鲜背景,希望通过资本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的新鲜电商公司来说,这是令人鼓舞的。整合全国生鲜市场需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耐心’运作,需要时间,需要长期资本的加持,而不是短期的风险投资。”以上投资人告知《第三只眼看零售》。
但是,不同的投资者对投资这个业务表现出不同的投资风格。比如今天的资本创始人徐新,他认为资本投资的创始人应该对自己残忍,有杀手级的直觉和强烈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学习,坚定执行,有野心,有坚强的心,永不放弃。高淳资本的创始人章雷希望“找到最好的公司,成为时间的朋友”。
注:文/,微信官方号:第三只眼是零售。本文为作者独立见解,不代表88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