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香港买手店鼻祖该往何处去?

2021-02-17 02:05:00  浏览:571  作者:管理员
  • 红极一时的香港买手店鼻祖该往何处去?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71


【货源详情】


红极一时的香港买手店鼻祖该往何处去? 时代的产物最终会随着时代而消逝。时尚界,潮流变化的本质特别残酷。

据时尚商讯,连续四年亏损无力承担,香港买家店铺鼻祖乔伊斯精品集团(以下简称乔伊斯)获大股东溢价约91.78%,拟私有化。昨天,乔伊斯集团与要约人宝月国际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要约人要求公司董事会向协议安排的股东提出公司私有化的建议。协议安排的股东可获支付每股协议安排0.280港元的现金,较2019年12月6日的收盘价高出约91.78%。所需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1.23亿港元。

事实上,在香港股市,乔伊斯集团的股价已经跌到无人问津。虽然私有化消息刺激该股今早复盘涨80%,但股价仅为0.26港元。乔伊斯于1990年在香港上市。早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乔伊斯集团就跌入1元以下的小盘股,总市值4.22亿港元。

就在今年6月,乔伊斯集团刚刚发布重组方案,将控股公司注册地从百慕大改为香港,未来将以香港为管理运营基地。一些分析师认为,此举的原因是,百慕大、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被称为避税天堂,由于政策变化,它们的税收成本更高。将控股公司的注册地迁回香港,在税务上更方便。

然而,在过去的半年里,香港低迷的零售市场给了乔伊斯集团意想不到的打击。

根据乔伊斯集团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告,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团收入同比下降18.4%,至3.38亿港元,净亏损增加1.26倍,至5492.4万港元。在财务报告中,本集团承认,由于经济表现及市场情况疲弱,以及自六月以来香港零售环境疲弱,对旅游业及购物意欲造成沉重打击。与去年同期相比,集团第一季度收入下降11.0%,第二季度下降26.0%。

香港市场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19.6%,市场占集团营收的86.7%,略低于2018财年的87.9%。此外,由于存货周转率放缓导致存货拨备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香港市场的经营亏损增加1,810万港元至3,940万港元。Mainland China的收入下降了9.9%,营业利润为150万港元。

此外,本集团与意大利奢侈品牌玛尼的合资业务销售额下降24.8%,毛利率下降2.4个百分点,亏损260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是乔伊斯集团连续第四年亏损。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财年,乔伊斯集团的收入下降2.1%,至8.424亿港元,净亏损约为2229.2万港元,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近2亿港元。去年,乔伊斯集团关闭了5家店铺,达到34家。

这位曾经在中国时尚界占据话语权并大获成功的香港买家商店的创始人,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前行。更糟糕的是,由于全球买店模式的失败,网络直销的宏观趋势,以及影响香港零售市场的外部因素,行业看不到光明的转型路径。有分析师表示,虽然乔伊斯拥有丰富的时尚基因和一定的品牌底蕴,但暂时没有重大的创新趋势和明确的商业前景。

乔伊斯创办于1970年,创始人是香港著名家族永安郭氏家族的第四代传人马和她的丈夫马景华,英文以马命名。马被称为“亚洲时尚大师”,即亚洲时尚大师。她以自己的个性化品味,率先从欧洲市场引进了一批轻松有趣的设计师和奢侈品,这与当时在其他香港时装店销售的法国品牌有着天壤之别。

70年代,香港经济全面繁荣,文化生活也有所发展,TVB电视文化盛行。郭志清

当时是全球时尚界以法国高级定制为中心的时尚文化多元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一批日本设计师和比利时设计师从80年代开始闯入主流时尚视野,重构全球时尚潮流的焦点。

运营方面,乔伊斯采用百货公司与代理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买店,采取买断式的运营模式,每年派出专业买家收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产品,然后在店内分类整理出售。由于乔伊斯是强势渠道,一些品牌的限量版或经典款可能会被乔伊斯这样的买家店铺作为独家产品买断,所以在价格和品种上有很大优势。

1990年,乔伊斯率先提出了“特殊生活方式零售”的流行概念,并推出了包括Joyce美容、JOYCE生活、JOYCE花卉和JOYCE咖啡厅在内的生活方式系列。

乔伊斯的运营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顶峰,净利润分别为1.33亿港元和1.51亿港元。2015财年,乔伊斯店数量达到52家。这主要得益于当时mainland China奢侈品时尚市场的启蒙,以及市场认知和消费能力的成熟。当时的时尚电商和时尚信息传播平台还没有今天这么成熟,而消费者对时尚的渴求却持续上升,造成了供需和信息的失衡,为中间商买店创造了利润空间。

其实港资的买者店Joyce在一段时间内扮演了时尚中转站的角色。当时,大多数时尚品牌在中国都没有开店或代理。依托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税政策和文化优势,在引进海外品牌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将欧美最新鲜的时尚潮流先传播到香港市场,再传播到中国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港资的买家店也是“代购”的先行者。

连卡佛进入大陆市场,就感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剧变。

同期连卡佛连卡佛百货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其实连卡佛和乔伊斯都属于连卡佛乔伊斯集团连卡佛扎伊斯集团。连卡佛虽然实行了类似的买方制度,但其服装更加正统、老套。连卡佛再思集团将商品统一配送给连卡佛和乔伊斯,但通过选择产品来打造两个买家店铺的不同定位。连卡佛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英国百货商店,1968年被房地产公司惠德丰收购。2003年,惠德丰董事长吴光正将乔伊斯集团的股权转让给他的家族信托公司,并使乔伊斯集团成为连卡佛扎伊斯集团的成员。

连卡佛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两次尝试,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时期市场环境的变化。

早在2001年,连卡佛就在上海淮海中路上海时代广场开了一家店。但当时奢侈品行业在mainland China刚刚起步,连卡佛作为香港精品百货店高调进入内地。实行买方制的连卡佛引入了大量小众品牌,并没有水土不服当时内地浮躁的奢侈品消费心态。2006年,连卡佛被迫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连卡佛第一次测试中国大陆市场是在10年前。2012年,以成熟的中国大陆市场为目标的连卡佛回归上海,2017年在大陆市场全面扩张。现已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北京银泰中心、上海时代广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设立了4家实体精品店。

但无论对乔伊斯还是连卡佛来说,进入2010年后,时尚业务的重心从香港转移到了mainland China,香港资本的背景也不再明亮。在同一时期,许多在mainland China孕育的买家商店新面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更年轻,更脚踏实地,在媒体曝光和消费者关注方面占据了风头。

巴黎知名的买家店Colette的倒闭,对全球买家店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中国市场内部的权力博弈。沉浸在中国时尚市场爆发的喜悦中的人们,却忽略了行业稳定表皮下的地壳运动。

首先,巴黎明星买家店Colette宣布2017年关闭的消息引起了震动。让人震惊的不是自恋、不屑于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小众买家店铺,而是位于全球买家店铺之首、客流稳定的买家店铺标杆科莱特。

同样在2017年,10科索科莫,一家著名的意大利买方商店,关闭了其在北京的SKP商店。今年5月,地标性的10科索科莫上海商店也随着商店租约到期及其与中国合作伙伴欧世利的母公司和记集团的协议而结束。一直冷清的10科索科莫上海店在歇业前,以最低30%的折扣清仓,最终吸引了一批时尚爱好者,尴尬。

不仅中国市场冷,近五年来,米兰10科索科莫也不断传出管理不善的负面消息。Dieci Srl持有米兰10家Corso Como旗舰店牌照,2016年共亏损29.34万欧元,累计负债1300万欧元。

随着网络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时尚潮流更新的不断加速,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偏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浪潮带动的浪潮,已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抵挡的了。与实体买家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Yoox Net-a-Porter和Farfetch这样的奢侈品在线零售电商的疯狂增长。

低成本模式取代高成本模式。传统的受实体店拖累的买方店虽然努力发展线上销售,但是被高租金拖累。90年代日本潮流市场爆发后出现的香港it,基于类似乔伊斯的逻辑,面临类似的问题。

去年营收近90亿,利润近4亿,说明I.T的商业模式在暴露问题。

从文化上来说,以香港和日本为中心的90年代的it话语权,正面临着被以千年一代和Z代掌握的全球文化为中心的潮流所取代的危险。

从商业模式来看,在成功突破2017年收入80亿港元后,I.T集团的利润率一直徘徊在低个位数。去年,I.T集团的总营业额同比增长5.4%,至88.32亿港元,接近90亿港元,而净利润增长则较上一财年的37%大幅放缓至2.8%,仅录得4.44亿港元,主要受运营成本高的影响。

信息技术集团此前曾预测,截至8月31日的6个月将出现净亏损。鉴于地缘政治冲击及宏观经济挑战,本集团于报告期内增加折扣以增加销售及减少存货,导致mainland China及香港的毛利率及利润下降。

在过去的五年里,趋势品牌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最赚钱的业务。最初在中国市场布局潮流业务的I.T集团,现在代表着300个国际品牌,拥有IZZUE、b ab等潮流自营品牌,按理说会成为市场潮流变化的直接受益者,赚很多钱,但现在看来黄金时代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到来。自2016年初以来,I.T集团股价一直在持续上涨,但在2018年6月达到峰值后一直在下跌。

《泰晤士报》给了网上购物者一个“信息中转站”的奖励。I.T .创始人沈家伟倒卖进口马丁靴和李维斯501牛仔裤赚了第一桶金。长期以来,在消费者对时尚的巨大需求的支撑下,这种买方商店甚至没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商业策略就赢得了最初的积累。

但是今天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尚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是结构性的。互联网弥合了信息鸿沟的鸿沟,使得依靠信息鸿沟红利建立业务的“中介组织”退了出来。

消费者不必为了获得最新的时尚潮流而去商店购物,可以通过时尚电商随时选择购买想要的物品。时尚博主已经取代商店买家成为意见领袖,甚至通过出售自己的商品来实现商业。电子商务一方面实现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量的时尚博主资源,优于传统的买家店铺。

买方店铺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的两个中介角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买家的店铺失去了生存空间。在寡头众多的时尚零售环境下,买方店铺已经成为对精细化管理能力和产品选择要求极高的业务,考验买方店铺与时尚潮流、商品结构、空间利用、动线设计、本土市场品味、运营效率等维度的结合。它要求极高的管理粒度,任何一个层次的偏离都会导致全身。究竟是“小而美”的买方店铺,还是更有能力做这一行的大型零售巨头,目前还没有定论。毕竟任何一家成功的买家店铺都离不开它特定的土壤条件。

时尚产业不断变化的属性,决定了它给任何人一个非常有限的转折窗口。甚至取代了买方店铺风头的时尚电商也很快受到市场的质疑。随着业务移动更快、更直接,奢侈品牌正计划从时尚电商撤出批发渠道,转而通过品牌官网直销或代销,寻求对产品的直接控制,这无疑会降低电商平台的利润率。

无论是乔伊斯、连卡佛、I.T .还是Yoox Net-a-Porter、Farfetch这几个在今年之前大受欢迎的,困扰他们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的“中介”角色不能被取代?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