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2021-02-16 03:14:42  浏览:589  作者:管理员
  •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89


【货源详情】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随着2020年的到来,电商新年促销战的应急准备开始,预示着新一轮的节日电商大战即将来临,谁胜谁负不得而知。但很明显,节日促销是一场所有电商平台都输不起的战争。

尤其是在增长停滞、电商平台流量见顶、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进入股票时代的时候,节日推广就成了刺激业绩增长、推动平台创新的大杀手。

当然,除了节日推广,在股票时代,各种平台开始规划如何让平台盈利,试图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在这方面,JD.COM是一个代表。

谈到JD.COM,我们过去认为它是一个自营的电子商务平台。事实上,JD.COM过去的收入结构进一步巩固了这种认识。然而,根据JD.COM过去几个季度的财务表现,这种认识似乎已经过时。

增长减缓,京东开始“减自营化”转型

JD.COM平台的净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台自营商品的收入,另一部分是平台接入外部业务的服务收入。

从JD.COM近几个季度发布的财报来看,JD.COM正在逐步加大平台开放力度,提升对第三方业务的服务能力,以提高平台净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的数据,JD.COM平台服务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7.2%上升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1.9%,同时,平台自营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上升。92.8%下降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88.1%;JD.COM平台“角色”的变化可见一斑。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同时,根据JD.COM发布的2018年Q1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JD.COM平台的净服务收入增速始终快于自营平台的商品收入增速。比如Q1 2018年,JD.COM平台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0%,而产品收入增速保持在31%,增速差距接近一倍。

就业务增长而言,平台服务收入显然将是平台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尽管增长率如此之高,但到第三季度,JD.COM平台的净服务收入仅占11.9%,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JD.COM集团平台开放的战略方针下,未来业务将继续快速增长。

显然,是想撕掉“平台自营”的标签,这也是刘过去看重的。通过重度自营,可以解决打假对平台声誉造成的损害,但这样做的成本是,JD.COM会陷入无止境的亏损,平台运营成本高,利润长期不见。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JD.COM的股东显然无法承受。随着业内品多多的异军突起,阿里高举新零售大旗,四面出击,导致电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流量的高峰和互联网高增长阶段的结束,JD.COM不得不从零开始思考自营电子商务的未来。

环顾四周,无论是国内的拼多多,还是国外的亚马逊,主流电商平台都释放了自营的枷锁,走上了平台化的道路。电子商务自营化正成为一种趋势。

电商去自营化是一个趋势

自营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发展史上具有浓厚的色彩。国内JD.COM从3C家电等业务起步,当当从自营书籍起步,早期是通过自营模式完成的。后来,唯品会等电商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之前,自营模式曾经是国内B2C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

而且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标杆,比如亚马逊,也是以自营书起家的。正是因为亚马逊自营模式的成功,才使得自营模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

亚马逊成立后亏损了十几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营业务高投入带来的高成本。这种高成本抑制了平台的盈利能力,也没有逐渐改善

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里,亚马逊不断开放平台,增加外部业务的准入,从而增加服务收入,增强盈利能力。随着亚马逊云服务的增长,亚马逊也在盈利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亚马逊先后开放平台资源,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但直到2010年,自营仍然是主要形式,收取第三方服务佣金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但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自营业务增速开始下滑,而第三方服务发展速度很快,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39%。

服务收入的上升大大提高了亚马逊的盈利能力。此外,由于第三方商家的涌入,平台的产品类别迅速丰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在线购物,使亚马逊日益发展成为一家巨型平台企业。

JD。同样自己创业的COM,也面临着和早期亚马逊一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长期以来,JD.COM亏损,即使后来盈利,盈利能力仍然有限,并不时波动。自营电商的重资产模式拖累了JD。COM长期的财务表现。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随着JD.COM大力拓展第三方服务业务,平台扩大了类别,毛利率迅速提高。自2010年以来,平台毛利率从2010年的4.82%上升至2018年的14.1%。结合之前平台服务收入占平台总收入逐年增加的情况,因果关系已经明确。

是平台服务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平台整体毛利率的增长,这在行业内并不鲜见,比如以集团起家的品多多。

从拼多多的整体收入结构来看,主要由网络营销服务收入和平台交易服务收入组成。

前者主要依靠平台商家的营销和推广获取收入;后者是平台向卖家收取平台交易费获取收益,这两种收益模式也是目前基于平台的电商收益的主要形式。

在其收入构成中,网络营销技术服务占比超过80%,平台交易服务占比不到20%。总之,第三方服务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无论是网络营销服务收入还是平台交易服务收入,其收入模式完全接近阿里的“平台”模式。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品多多一开始是自营保鲜集团,现在主要是以平台收入为主,不知不觉品多多已经完成转型。

京东一步步撕掉“自营”人设

再来看看拼多多的毛利水平。毛利率从2017年Q1的56%上升至2018年Q2的86%,此后一直保持在70%以上。得益于平台模式下高毛利的优势,拼多多虽然损失惨重,但丝毫不影响外部市场的信心,也正是有了这些毛利,拼多多才有信心开始“百亿补贴”之战。

对于品多多来说,高毛利意味着只要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比如市场地位稳定),只需要大幅降低一些期间费用,品多多巨大的收入带来的高毛利就会迅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净利润,股东也会从中受益。这也是尽管拼多多亏损严重,资本市场依然看好拼多多的原因之一。

仔细研究,会发现完全是平台模式的品多多,毛利率比JD.COM和阿里高70%以上。虽然JD.COM的毛利逐年增加,但JD.COM的毛利与拼多多相比还是偏低;阿里从平台模式起家,现在基本维持50%-60%的毛利率。相比JD。COM 14%的毛利率,还可以说是云泥分离,但和拼多多比,略逊一筹。

有趣的是,2014年JD.COM在美国上市时,他前期打造的具有高度“自营物流”经验的护城河一度在美国股市得到高度认可。美国股市曾以此为基准,与美国亚马逊进行对比。2015年,JD。COM股价上涨39%,阿里下跌22%。当时没有提到阿里模式,没有受到重视。

随着阿里打造的天猫和菜鸟的发布,JD。COM在自营和物流方面的优势很快被阿里捆绑。在没有JD的情况下。COM的固有优势,阿里原有的高毛利率模式的价值被凸显出来,逐渐被资本市场认可。自2014年上市以来,阿里股价飙升和市值翻番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今,阿里的“模式”逐渐成为上市电商效仿的模式。不管这些电商一开始是不是这么做的,都是出于品类拓展的需要,或者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总之最后殊途同归。虽然我们在感情上承认这一点,但这是事实。

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再看深一点,这个转折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减自营化的底层逻辑

首先,外部因素是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年,流量难且贵,去中心化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大平台原有的用户增长进入了瓶颈期。在成长缺位,荣耀难以维系的情况下,平台在思考如何拓展新途径,深化股市,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与之相适应,就需要建立这样一种新的增长模式来取代原有的增长模式。JD。COM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好,弱点在于平台运营成本高,难以有效拓展。平台的规模很难成长,成长的天花板很容易看到,这就是JD的原因。COM的规模优势不如阿里。

另外JD。COM完善的线下物流、支付、平台技术等基础设施是其平台的优势,对外开放平台也是体现平台优势的重要方面。在放开个体经营后,JD.COM可以在品类扩张和规模增长上保持规模增长,实现平台的二次增长。

其实这种变化早就是前兆,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模式上的“转向”,更是整个集团整体战略上的“转向”。国际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预言,“未来的竞争不是个人或组织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15年以来,阿里大张旗鼓地梳理整合自己的供应链。无论是阿里菜鸟物流还是天猫超市,意向都非常明显。2016年,JD.COM也开始逐步释放信号,弱化电商背景,加强对外供应链合作,先后与“大流量用户”签订合作协议,推出“北京X计划”。

此外,自营京东物流平台对外开放,进一步对外开放供应链优势。为了进一步推动京东物流的开放,京东物流于2017年独立。

因此,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入了一个以“供应链竞争”为特征的竞争时代。在这个时代,电子商务的零售色彩已经褪去,电子商务公司也从零售公司变成了供应链公司。

自由化的供应链在JD.COM与其伙伴之间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生态,JD.COM与其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也从以前的“商业合作和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出口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新合作模式。

同时,随着平台商家和品类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这就是平台电子商务的逻辑。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表示,“飞轮效应”也大致如此,即通过拓展品类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不断推动平台向行业内拓展,形成持续的业务闭环。

回顾电子商务的整个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电子商务诞生后,可以分为个体户或平台。前者靠自营商品赚钱,后者靠平台服务和营销赚钱。H

之前,马云和刘坐在一个金融论坛上。当主持人问到马云的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的区别时,马云说:“阿里的模式是让更多的企业成为京东这样的电商公司”,而且坦白说,并不看好自营电商。

当时激起千层浪,一场口水战,但今天,似乎尘埃落定。当JD.COM模式变成阿里模式,电商平台就不用为模式之争展开口水战了。

注:文/刘磊,微信官方号:财经(ID:佘艳财经),本文为作者独立意见,不代表88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