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焦虑 焦虑的微信

2021-02-04 00:14:30  浏览:569  作者:管理员
  • 微信的焦虑 焦虑的微信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69


【货源详情】


微信的焦虑 焦虑的微信 核心要点

模块越多,填充的内容越多,消耗的时间越多,微信吸引用户留在视频号的策略与之前的“用完就走”的思路不符。

“基地”修建的护城河,给微信带来了2017年左右的安全高峰。在内部,当创新的步伐放缓时,做事的氛围和想象的空间也会发生变化。

一旦其他快速崛起的产品重构用户获取信息和社交娱乐的使用习惯,社交关系链带来的迁移成本可能会变薄,微信看似稳定的护城河也有隐忧。

克制是微信上的一个标签,但今年,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知识星球创始人吴鲁佳马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有哥们说:微信里全是焦虑的痘痘,以前不是这样。”附图是微信发现页面满是红点提醒的截图。

在量小的时刻,这个动态收到了近1000个赞,400多个回复。评论里和吴鲁佳有类似感受的用户不在少数。

进入2020年后,微信确实变得更加活跃。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微信几乎每个月都发布重大更新:微信好友数量突破5000人的限制,增加了一个新的群组代理,微信官方账户的消息支持多轮回复盖楼,备受关注的视频号码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出现在用户面前。

微信作为国家级应用,微信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很多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所以一举一动都会被推到放大镜下检查。对此,张小龙也吐槽道:“全国每天有5亿人吐槽微信,1亿人教我做产品。”

这种自知之明让微信早年进入极度谨慎的状态。比如年初开通的5000好友限制不是新话题,相关讨论已经出现,但5000限制直到今年才被突破。

2016年1月,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意外亮相,分享了四个价值观。其中,好的产品要用完就走的思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但现在,微信越来越希望用户留在微信系统里。无论是新上线的视频号,还是之前已经上线的看看,他们的产品形态并不完全符合“用后走”的价值。

近年来,从设置红线到突破红线,微信的思维和态度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分裂的用完即走

今年1月22日,在张小龙宣布“微信一直在探索短内容”13天后,微信正式宣布“微信视频号开始内部测试”。

当时在新冠肺炎肺炎肯定会在人与人之间拉响疫情警报的背景下,视频号收到的关注度远低于当年小节目出来时的预期,但微信对这一全新产品的关注度丝毫不减。一个佐证的细节是,在视频号内测初期,除了很多微信员工主动给朋友发内测邀请外,张小龙还亲自出门,邀请了一批明星用腾讯内部资源入驻,包括YCY和万倩。

不难理解为什么视频号待遇这么好。一方面,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版中,张小龙明确表示“相比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缺少一个大家都能打造的载体”,而视频号的任务就是帮助微信弥补遗憾。另一方面,在颤音和Aauto rapper引发的短视频浪潮中,腾讯必须打造拳头产品来抵御外敌。

视频号测试拉开了2020年微信忙碌的序幕。除了疫情防控最严的2月份,其他时间微信都不小动作。据不完全统计,微信今年做了如下更新:

1月,取消5000好友限制;微信PC更新,添加特色内容一看,新的订阅号浏览体验;开放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使用微信支付。

3月推出“群做”、“群聊工具”功能,优化群聊体验。

4月,灰度测试“备注群聊名”进一步完善了群聊功能;微信官方账号后台新增模块“相册”功能,“留言”功能支持多轮回复,搜索组件上线。

5月通讯录新增“只聊天的朋友”,微信官方账号编辑器上线导入Word排版新功能;团体接龙增加固定入口;小程序添加了一个喜欢的功能。

6月,视频号迎来重大更新,首页新增4个模块,具体分为“跟随”、“好友”、“热点”三个列表模块,代替原来的单曲“视频号”演示,并添加个人页面符号。“附近视频”模块;还增加了支持@ user、拖动视频进度条、视频采集、转发等功能。此外,6月份还推出了Pat Pat、微信官方账号底部添加赞分享按钮、修改微信号等功能。

7月,微信小店发布;小程序可以和朋友分享,之前的禁忌终于被打破;视频号增加弹幕功能,正在分享到朋友圈大图模式。

可以看出,与之前相比,微信今年确实进行了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总的来说,今年微信的很多更新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工具优化,基于微信定位社交工具,不断优化社交和信息获取体验,为运营商或开发者优化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的操作便利性。

另一种是添加,在微信中插入更多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消磨时间”的选择;并且为细分模块提供了更大的流量入口,比如给朋友圈打开分享小节目的大门,把视频号改成更大的图片模式。

工具优化的思路不难理解。无论是细化好友链的关系管理,添加微信群的功能组件,提升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分享、信息收集的体验,还是优化使用小程序的体验,这些动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更顺畅地使用微信。换句话说,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服务于张小龙四年前提出的“跑出去”原则

念。

根据张小龙此前阐述,“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

但是做加法的目的就相较显得有些面目模糊。比如,极受重视的视频号,采用的是信息流的呈现方式,在改版之后,它所推送的除了用户订阅以及基于好友关系显示的内容外,还有热门内容――意即,除了用户主动选择的结果外,系统还在持续推荐短视频。

更多的模块,填入了更多的内容,消耗了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微信还给视频号打上了小红点的强提醒标志,一切意图,都是为了吸引用户在视频号内多做停留,这与此前“用完即走”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曾被大力赞扬的“用完即走”理念显然已经走到分叉路口,那么,让发现页长满“青春痘”的微信,究竟为何做出改变?

微信的远虑与近忧

原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是在一路赞誉中成长起来的。

与PC时代甚少克制的产品相比,初上线的微信以极简的界面和操作迅速俘获用户的同时,也建立了良好口碑。

在微信的成长历程中,语音消息、摇一摇、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是微信不断攻城略地的重要产品节点。得益于入局较早的先发优势,腾讯原有社交关系链的输送,以及产品层面的创新,微信一路顺风顺水,将自身影响力从社交逐渐扩大到了支付,成为用户的“装机必备”、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重要渠道以及腾讯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底座”之一。

“底座”构筑出的护城河为微信带来的安全感在2017年前后达到顶峰,表现之一是,在庞大用户体量与良好品牌形象的双重把持下,微信愈加谨慎和克制,例如,在张小龙于2016年1月微信公开课PRO版上预告了“应用号”这一新产品后,时隔一年,微信团队才正式推出小程序,且在初期对内测资格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控制――与如今推动视频号的节奏和态度截然不同。

在内部,当创新的节奏放缓,做事的氛围与想象的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

2018年,微信团队多位核心人员离职创业,开发了echo瞬间、POPIM以及核桃等新社交产品。其中,echo创始人为黄天晴,曾任微信事业群开放平台基础部基础产品中心总监一职。而核桃创始团队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通过漫画方式讽刺职场现象,让“打马球”成为腾讯内部的一个梗。

与如今探索弱关系与强关系相结合的视频号产品,以及对公众号进行频繁、大力度的调整相比,此前,微信的大部分动作更像是基于已有成绩的小修小补。

然而,就在微信步入舒适区的同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靠“拼团+低价”模式,拼多多借助微信,通过裂变式社交传播迅速打开局面,成长为中国电商第三极;而通过大手笔的流量采买、品牌投放以及创意运营,抖音快速崛起,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尾巴,成为字节跳动手中的新王牌。

更重要的是,无论巨头、新秀、独角兽,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衰竭――自2018年以来,微信的增长曲线就已经趋于平直。在增量市场空间被急剧的压缩的背景下,争夺存量――用户时长成为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在后来者的冲击下,稳固多年的BAT格局此时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微信的焦虑 焦虑的微信

图源:QuestMobile2020移动互联网全景生态报告

外部挑战与内部人员流失的双重夹击成为摆在了微信面前的近忧:外部,对用户时长的白热化争夺,必然会侵蚀微信的流量池,给竞争对手留出反攻的薄弱点;内部,当产品找不到新的增长点,曾经习惯了高速发展的团队无法适应平缓的节奏和日趋逼仄的上升空间,必然更容易受到外界机遇的吸引,导致人才流失。

而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一旦其他快速崛起的产品重构用户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使用习惯后,社交关系链带来的迁移成本便存在被削薄的可能,微信看似稳固的护城河也会遭遇挑战。

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在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产品在行业立足后,字节跳动就从未停止对社交链路的探索。基于自身的巨大流量池,字节跳动已经在游戏、教育领域进行尝试,这与微信为腾讯旗下游戏等产品开辟入口的逻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实施路径不同。

远虑与近忧面前,微信必须做出改变。

自2019年开始,微信围绕公众号、直播等产品的更新消息便时有传出,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再一次梳理并总结了他对产品的思考。与四年前相比,这次的思考更加落在实处。随后,相关探索迅速落地,形成了2020年微信频繁更新的观感。

与此前的小修小补相比,如今微信所做的尝试很多都需要思考原先的红线问题,已有积累给了微信足够的尝试空间,同时也带来更多掣肘。「深响」曾在微信视频号一文中提及,在一款产品内同时满足强关系和弱关系社交需求的做法,并没有成功案例可循。但是对于微信而言,如此冒险已是必需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者重新定义了信息获取、推荐的底层逻辑和用户体验后,如何基于自身优势将“连接”的效率和观感做到更好,是摆在微信面前的最大挑战。

视频号以及今年以来的系列更新,是微信新征途的开始,而无论尝试的结果如何,一个愿意尝试突破舒适区的微信与一个过于谨慎小心的微信相比,至少更有趣了。

注:文/丁直仁,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