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生鲜超市操盘手的下沉打法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19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二十年生鲜超市操盘手的下沉打法 沉没市场要新鲜吗?下沉市场如何做好新鲜感?下沉市场需要踩线坑吗?沉没市场有未来吗?
2020年(第三届)中国新零售大会上,《商业观察家》邀请安德里超市副总裁王奇分享《沉没市场沃尔玛打法》。
王基以前在日本工作,住了16年。在便利店、卖场、小区超市、标志牌等地方,他一直都很新鲜。回国后,王基先后来到生鲜传说、苏宁店工作,负责社区的新鲜和在线菜场。
一百多天前,王基孟在三四线县地区零售上市公司安徽安德里百货扎下了根。王琦就任前,安德里超市的鱼日销售额为70多万韩元,此后,从6月17日开始,安德里出生日的销售额持续上升,到9月23日为止,鲜花可以达到230多万韩元。(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连续剧),季节名言)安德里在整个生辰销售中的比重达到了28%到45%左右。从7月到8月,安德瑞的新鲜销售额同比增长45.3%,新鲜毛利增长80.4%。其中,与8月和6月相比,新鲜销售额同比增长28.3%,新鲜销售额同比增长105.4%。
从日本到国内,从社区新鲜线下点到网络菜场,到下沉市场的鱼超市,王琦的20分钟主题分享,可以说是20年生鲜零售实践经验的沉淀、浓缩。构思了一个月,准备了20个小时的材料,推出了新鲜的实战干货。
(以下内容根据王琦口述整理)
下沉市场
在百度上,了解“沉没市场”3354是指3线以下城市、县、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市场,范围广、分散、服务成本更高,是沉没市场的基本特征。
这和我们企业很相似。
事实上,沉没市场很难制造出不熟悉的东西。为什么?
我加入安德烈才一百多天。安德里是一家很小的企业,主要在三四线城市。
加入之前也感到困惑。究竟下沉的市场如何变得新鲜?
第一,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客单价很低,比一二线城市低15%至20%。
其次,由于客群结构上沉没市场注重质量的年轻消费者的流出,顾客更加关注价格。
第三,人口密度方面。下沉的市场小区社区少,密度低。小区人口基数少。例如,上海的密度很大,但安徽湖那边基本看不到三层以上的房子。
第四是竞争环境。沉没市长/市场竞争无序,低价,同质,不规范。当然,安德瑞是上市企业,要规范。
在购物环境和购物习惯上,平息市场的平民更习惯于去菜场和商人购买。(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购物)。
最后是当地商品。安徽是农业大省,消费者本身也很多,是种植者,所以不需要在超市购买。
到底下沉的市场能不能新鲜?最终让顾客来说话。
今年1 ~ 8月,安德里超市销售同比上升23.7%,而毛利增长55.3%。其中,7 ~ 8月的生辰销售额同比增长45.3%,生辰毛利增长80.4%。
其中,与8月和6月相比,新鲜销售额同比增长28.3%,新鲜销售额同比增长105.4%。
生鲜“打法”
具体我们是怎么做到的?也就是说,下沉市场如何制造新鲜的东西?
主要是五维,我叫线下袖子的底力。“底层力量”是日语,就是底层实力。
首先,菲尔德。
我们是深耕地区,多种形式的经营。
安德里成立于1984年,2002年改制为民营企业,2016年在A股上市。安德里的超市2019年销售额为10.4亿韩元,预计今年将销售13亿韩元左右。
安德里主要是围绕安徽的巢湖地区布局,主要有6个地区,即3354余江、巢湖、华县、无为、唐斗、咸山,都是巢湖下的县市。所以安德瑞在整个巢湖做,去也是城市模型。
同时,我们还有各种形式的——社区商店、新鲜商店和大型商场。
安德里百货商店有上初百货商店家电购物中心。我们超市有购物中心店、时尚店、和政府合作的惠民料理市长/市场、有乡村味道的店。
超市形式,我们有41家县城店,20家乡镇店。其中乡镇店占32.7%。门店类型有社区店、标志和综合商超。经营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300-1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截至9月末,安德瑞在巢湖周围6个地区突破了61家门店。
第二条是我们的供应链3354“公司化”(基地组织化、品牌化、本土化、便利化)之路。
我们的供应链、蔬菜类别现在大约有30%的基地采购。不是太多。但是基地的直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优势很大。
我们的重点是将基地的直债和市长/市场购买结合起来。一个比价格,一个比质量,哪个更好,我们选哪个。根据性价比衡量在哪里购买。二是重点商品进行年度合作协议。然后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公司提供标准种植、原材料提供、定制的自有品牌。
在直采中,水果类的直采比例比较高。因为国内水果的标准化程度很高。水果方面除了要基地化外,还要品牌化、本土化、便利化。
聚焦“调节”。
n>安德利在每周三这天做了一个节。销售上,之前我们差不多生鲜是卖70多万元,然后从6月17日开始,是一直攀升。到9月份,开学了,开学之后我们正式迎来了生鲜的春天,老百姓终于回归正常生活了,这样一下子提升到192万元。
刚才我看了一下数据,今天(9月23日)我们生鲜可以做到230多万元。
整个生鲜销售占比,从28%做到了后面的45%左右。整体的销售,从220万元提升到9月份的450万元。今天(9月23日)可以做到500万元。
大家可能会说:你这是做促销。但可以看到,我们的综合毛利可以做到18个点。这是生鲜的综合毛利。其他的品类还要更高一点。
具体怎么做的?很荣幸,董事长让我负责营运、采购和企划。
图右“周三经营宝典”,是每周五晚上要发给门店的,这是两页纸。你在门店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实现。这上面有一个门店销售目标,比如这个店要做3万,下面自动把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匹配了。
还有一个周三的检查表,周六做什么,周日做什么,相当于一个检查表。
这个动作我连续做了13次,即每周五会把周三的情况进行一个复盘,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开线上的店长电话会。最近改为直播的方式,每周两小时,进行全面地复盘。
为什么可以做好生鲜?概括来说,是14个词——价格临界点、绝对低价、综合毛利、表演便宜、单品突破、60%原则、应季BC、三八原则、磁石卖场、吸睛商品、痞一点、弹性订货、你买不买、PDCA。有些词是我造的。
价格临界点:大家都听过,什么意思呢?即当你的价格达到一定的临界点的时候,你的销售就是五倍、十倍的提升。
比如卖黄瓜,卖价是2.1元,进价是1.92元。你从2.18元做到2.1元倍增,如果做到1.98元,你的销售就可以翻五倍、十倍。1.98元就是黄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的价格临界点。
每周三所有的价格我自己定。比如我们一个山芋,从平时的两三吨,用两次的时间做到50吨。应该有20多倍的提升。这就是一个价格临界点。
为这个事情我和采购吵了一个小时。但你做到了,顾客就会感动、惊讶,同行就会惊怕。这个价格临界点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不断摸索才找到。
什么是60%原则?
海报商品基本上只关注19个品。
应季BC:我做海报很少选择敏感商品,基本都选一些应季的BC。比如我们做洋葱,从一天一吨,到现在可以卖到20吨。很多人跟我抱怨,家里都是洋葱。
大家讲运营非常少,其实真正门店的陈列,你的卫生,你员工的状态,你的服务,你的品质,这个如果做不好,你的供应链再好也不行。
什么是“三八原则”?今天如果卖100件,你至少陈列38件,这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节约出来做其他的事情,可以和顾客交流,可以把卖场进行更好的打理。
“吸睛商品”:即你如何吸引眼球,可以让顾客心甘情愿地围绕卖场找到喜欢的商品,把你的卖场转遍。
什么是“痞一点”:周三我们销售不错,但是我不喜欢这个周三把卖场搞的太漂亮,搞得太漂亮只能说顾客不买。把卖场更多的进行陈列,把这天不需要的,动销比较慢的商品先不要卖了。想打造一个菜市场的感觉,我说哪一天你说我们员工、顾客吵起来了,打起来了,为了抢货,那我太高兴了。因为顾客真的是从内心中认可你。
除了做销售之外,销售只是暂时的,要长久地提升员工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三个一百”:百日打造、百张标准、百日会战。
我给安德利超市做了营运标准化手册,包括安德利店长应知应会100条、营运标准准则细则、店长每日工作流程、熟食经营宝典、水产经营宝典、肉禽经营宝典、水果经营宝典、蔬菜经营宝典、安德利营运标准等。而且标准手册是天天改,使用活页,不断完善。你改的越多,就越精准,门店可以接受的程度就越高。员工缺的不是标准,而是可以落地的、简单清晰的标准。
“三个一”:一件事、一张纸、一分钟。
在一分钟中,如果员工看不懂,我们就要精简,可以让员工看懂。
有了标准之后,仅仅是开始,需要做大量的培训。我们培训的更多是执行力。
我自己也在反省。之前很迷恋标准和执行力,员工不需要考虑,只要做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过了一两年之后,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所以说我现在在安德利,除了有绝对的标准和绝对执行力之外,还要发挥员工最大的能动性,我给的标准更多不是说太严格意义上的框架。
大家都用直播和小视频带货,我们的直播是用来培训的,我们的短视频也是培训的,我们自己培养了主播很多是自己的员工。
同时,我还在花一百天时间打造,把每个商品打造成一个商品卡。每个商品都会给到员工,员工可以按照这个来进行更好地操作。最大程度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
线上
“坑”这个词不是我讲的。我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疑问:深耕线下很多年的实体店,倾尽所有资源都没有做好最擅长的领域,怎么能讲你在不烧钱、缺人才、模式不透明的情况下,能把线上做好?
我做不到。
我觉得我们现在只有50分。当然我不是不做(线上)。如果哪天我可以做到80、90分的时候,我可以考虑。
昨天(9月22日)很多人讲线上战略做了四五十点占比,有没有考虑这个什么概念?这关系到整个门店的布局,门店的商品结构。
我认为,线下零售是很有希望的,只是到目前没有做好自己而已,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下沉市场怎么做好拼团?
可能是十问。主要看这十个问题有没有解决。
第一、采购能力。
线下与线上的选品、定价、供应链搭建等完全不一样,你一个只有线下思维的怎么做线上?
第二、标品成本。
线上比线下成本多15%-25%。你要说价格线上比线下便宜?我不信。
第三、分拣配送。
头一天晚上十点下单,第二天八点配送,多少企业可以做到这么高效、极高难度的时效工作。
第四、拉新复购。
我们开店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花钱把人拉过来,基本就是发一些海报,但是线上拉一个人的话,线上习惯的养成,需要花费的拉新成本应该是在50-80元一个人。
第五、运营成本。
线上的运营比线下运营的工资一个人贵两三倍,线上运营团队的搭建成本是比较大的。
第六、顾客体验。
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当天能买的东西,改为第二天去自提,这难道不是一个零售业态的退化?
第七、顾客要求。
其实顾客对线上的要求特别高,品质0容忍。
第八、门店配合。
门店线上思维逻辑的养成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
第九、团长管理。
团长的忠诚度和拓展难度。
第十、技术支持。
是第三方平台还是自己研发?这也是要花钱的。
下沉市场做拼团不是说不好,非常好,我们也不是不做。安德利第一次拼团做了110万,但是我们发现不能这么一直做下去。
我们要改。
我们怎么做?
我们是做增量,赚毛利;我们做主题,做网红品+新品;对我们来说,做拼团是商圈(客群)的扩大;也是线下会员的转化。我们每天线下有很多会员。最后一个是根据被教育程度的变化,迅速转型为自提+配送的模式。我们有常年积累的经验,我们有运营和团队。
未来
最后,下沉市场还有未来吗?
大家昨天(9月22日)一直讲疫情。说实话,我对疫情无感,因为我在日本16年,整个日本的趋势一直是这样的——负增长、零增长。同比可以做到98%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国内稍微有一点下滑就受不了。
所以,对于下沉市场而言,不是说有没有未来的问题。我觉得很有未来,市场非常巨大,只是我们有没有做好而已。
怎么做?还是零售的变与不变。
首先,下沉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小镇青年的回归;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下沉市场是人口基数最大、面积最大、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
我们不做价格战,而是做价值战。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我们永远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我们一定要变的。我们从卖东西变成经营商品(不做原材料的搬运工),从提供素材变成一日三餐的综合解决方案。
也有不变。一定是有的。这个不变是什么?这不是我讲的,是日本的7-11铃木会长讲的,他经常说的是零售要“朝令夕改”,是因顾客而变。
他也有不变,就是他的“四原则”——商品齐全、鲜度管理、干净整洁、亲切服务,这个就是不变。
我们现在缺的是精细化运营。我们有时间研究线上和拼团,为什么不研究一下线下的提升空间还有多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我们还有机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