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增资 高鑫“套现”:大润发进入“没落时代”?-B2C

2021-01-28 07:30:41  浏览:537  作者:管理员
  • 阿里增资 高鑫“套现”:大润发进入“没落时代”?-B2C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37


【货源详情】


阿里增资 高鑫“套现”:大润发进入“没落时代”?-B2C 三年后,阿里又对高信袖子“动手”了。

10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计划投资280亿港元(约合36亿美元)到高信零售,交易完成后,阿里的直接和间接股权比例将增加到72%,成为高信零售控股股东。

另一方面,根据《收购守则》,阿里应义务向独立股东提出全面提案,每股现金8.1港元。高信零售上周五(10月16日)获得7.93元,要约价格溢价2%。

再加上2017年的股票,阿里两次累计推出65亿美元,即450亿元,控制着市值为1000亿的高信零售的72%股权。

对此,阿里方面表示,与高信零售合作的初期构想今天都成为现实。

在合作的3年里,高信零售下属大润发和五常超市484家门店全部在线,连接了饥饿、新鲜、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而且,所有卖场在店铺5公里范围内提供1小时配送。

如今,阿里也不再满足于成为第二大股东,再次成为重金控股股东,这不仅意味着阿里和高信零售的融合完成,还意味着传统的大润发时代的结束,还决定着以后那个赵塔扎会是谁,大润发的走向。(大卫亚设,北方执行部队)。

1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完成后,黄名单与高信零售的首席执行官一起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威廉莎士比亚,《北方执行报》(Northern Exposure))。

事实上,阿里进驻高信零售后,谁应该“执政”的问题一直是业界内讨论的焦点。

有传言称,阿里进驻高信零售不到3个月,董事会更换了6人。阿里宣布张勇收购大润发主席时,黄名单曾一度离职。

但是,一年后(2019年3月3日),黄名单回归,这也是帮助阿里培养队的主要原因。因为阿里内部没有能刺激卖场形式的人才。

因此,张勇邀请了黄名单,帮助稳定球队管理局势。在此期间,阿里也在集团筛选出多名业务高层,培养了收购大润发的工作。

最终选定了具有快消品传统频道背景和袖筒经验的林素海。综合来看,林小海可能最适合收购大润发。

此前,有相关人士表示,林素海收购时,林素海分管袖筒和大润发的过渡期已经过了一年左右,现在只有一年,未来黄名单何去何从,令人充满疑问。

业界有传言说,黄名单合同即将到期或离职。届时,林小海将被完全收购。

如果黄名单完全离开大润发,大润发可以从上到下迎接新的变化。

对传统零售企业来说,一层推进并不容易。如果“中心球”黄名单再次离开,大润发将进行“世代交替”,完全由阿里系掌握。传统零售企业“落入”互联网之手是一种危险。

另外,从阿里三投下的零售企业来看,无论是恩泰百货还是三强,阿里过于“强势”的企业风格,发展也陷入了迷雾。

这样看来,卖给阿里对大润发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也可能是“没落”的开始。

但是不可否认,在阿里手里,大润发确实不同。

2

阿里和高信零售结盟的3年间,可以清楚地看到双方的“变化”。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高信零售保持了“超市之王”的称号。实现531.7亿元收益,同比增长5.1%。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62亿韩元,同比增长16.8%。同店销售额增长到5.7%。

另外,高信零售的B2C业务大幅增长,为销售增长做出了贡献。

今年第一季度,网上店铺日均订购量超过750家,第二季度店铺日均订购量超过950家。截至8月12日,高信零售B2C的用户数近5000万,活动用户数近1300万。可见,在黄名单的掌握下,高信零售的新零售转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变化给高信袖子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据高信零售2019年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额为1018.68亿韩元,同比增长0.5%。公司股东应占28.34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4.4%。

但是2018年,高信零售在新零售的改造成果尚未显现时,曾因业绩下滑而受到怀疑。(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成功)财报显示,2018年销售额为1013.15亿韩元,同比减少1%。营业利润为41.96亿元,下滑6.5%。股东应占25.88亿元的利润,同比下降7.3%。

与2018年财报相比,2020年上半年高信零售的业绩可能更有骨气。

现在,大润发在卖场嫁接和应用新零售技术的大胆尝试似乎已经到了开始收获果实的阶段。

阿里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也表示,本季度对能力的贡献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

在阿里的计划中,将高信零售业视为线下切割入口,见证了大型卖场的数字化改造,帮助高信零售融入阿里生态。

最终,高信零售平均每天推出50万份订单,76%的门店分布在3线以下的城市(意味着大部分订单来自沉没市场),每年GMV超过100亿,客家人平均62韩元,新鲜业绩超过50%的成绩单,巩固了大润发和吴尚在零售业的地位。

但是这些成绩是在黄名单掌握大润发的情况下完成的。黄名单离开后,高信零售的业绩会这样增长吗?阿里系将如何推进其发展?

实际上,在林素海和黄名单收购的一年里,黄名单主要推动了吴尚和大润发两个品牌的融合,在阿里此次进驻高信零售之前,股权结构既复杂又复杂。(威廉莎士比亚,北方Exposure,北方Exposure)。

但是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黄名单在一年的大润发中对两个品牌的“努力”。很多五常的卖场已经经历了产品组合、供应商结构和运营

流程的调整,由此来看,黄明端归来的使命,也已完成。

3

由于今年疫情全国爆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巨大改变,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也基本完成。

数据显示,进入2020年前三个月,高鑫零售同店同比增长4.8%,线上到家销售金额有4倍左右的成长。

看得出来,大润发在一步步用数据站稳在阿里集团的地位。

三年来,阿里也在流量入口、库存周转等方面为高鑫零售进一步打通合作,阿里巴巴2020财年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里,以淘鲜达为主的阿里巴巴商业平台,为高鑫零售带来的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9月,阿里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还与大润发签订合营企业协议,成立上海润盒,其将由大润发中国拥有51%股份及由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持有余下的49%股份。

而这笔协议又在去年年底进行注资,由人民币1亿元增加至3亿元,其中1.02亿元及9800万元应分别由大润发中国及盒马(中国)注资。

与盒马(中国)订立增资协议将有助于加强财务状况,从而推动上海润盒的发展,并稳固其盒马店铺的营运,也借由透过大润发中国间接持有上海润盒的51%股权,公司将可共享来自上海润盒利润的利益。

其实,面对传统大卖场的模式,在未来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只有通过转型、创新获得新生,但要与盒马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毕竟,阿里没有必要再斥巨资购买,打造成另一个“盒马”。

阿里再次入股后,大润发可能会“改朝换代”,但承载阿里更大的可能。

根据凯度的最新的“中国城市现代渠道主要零售商市场份额”报告,2019年二季度,高鑫零售以8.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华润万家(6.5%)、沃尔玛(4.8%)、永辉(4.1%)、家乐福(2.8%)分列2~5位。

其中的亮点在于,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的市场份额为7%——就算剥离了欧尚,大润发仍然占据市场第一,线上巨头阿里急需大润发的加入,让其站稳中国零售业的脚跟,以及下沉市场的“希冀”。

另外,在阿里体系中,大润发则是负责零售“旧城改造”,更倾向于B2B业务中的快消品。

这个角色,正是大润发采购团队的优势,因此,阿里一定会不惜余力加强与其的合作。

接下来,阿里或将继续将大润发和零售通打通,大润发不仅是大卖场的角色,将会成为阿里的前置仓,对同城零售起到辅助的作用。

因此,阿里抓住大润发是“势在必得”,而大润发的“没落”,也可能就此开始。黄明端的职业生涯在传统零售大润发已画上句号,在未来,是阿里大润发。

但阿里究竟能把大润发带去哪里?仍是未知数。

注:文/十里,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想要接收最新资讯,寻找商机,欢迎进群沟通。

阿里增资 高鑫“套现”:大润发进入“没落时代”?-B2C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