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黛螺顶在哪里,五台山黛螺顶属于哪个省市
-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69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五台山代罗定简介代罗定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太槐镇中心寺庙集群区,平台内五峰环抱:代罗定、菩萨定、
位于山西五台山太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被台湾五峰紧紧环绕:代罗定、菩萨定、寿宁寺、寺坐落在四周的山脊和山峰上,与腹地高耸的白塔遥相呼应,真的很像生活区前宏伟壮丽的“台湾五峰”。
五台代罗定代罗定,位于太怀中心寺集群区东部,坐落在陡峭的半山脊上。从下面往上看,我看到另一座小山正在巍峨的山的半山腰上拔地而起。山顶寺庙的大门和牌楼被树木环绕,经常被云雾笼罩。小山的形状像一只大蜗牛,而在盛夏,植被郁郁葱葱,所以山顶上的寺庙被称为大蜗牛顶,也被称为大蜗牛顶。戴罗定又叫大罗定,又叫清风,古寺叫佛定安。这座寺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建。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罗定,大罗定上有一碑文,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所作。直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改名为戴罗定。
五台山到代罗顶山有两条山路,一条是北端沿岭,一条是南端沿岭。两条山路从山脚分开,在山顶寺庙前会合,如支架。北端的山路略平缓倾斜,南端的山路基本上是直上直下。从南部山路,到代罗定,经过山脚下的山蔡洞。好洞分为上下两院。上房始建于清代,洞内出土文殊、弥勒、山财童子三尊铜像,均为唐代遗物。这座寺庙很有名。下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山蔡洞现存建筑主要在下院,前有三亭,宝霞前有正殿,后有正殿,前有五廊左右。中轴线建筑两侧,设有厢房,布局流畅。上院地势险峻狭窄,几丈高的院台建在石壁上,有一道红墙,像是戴洛顶上的一条裙子。上院有善款童子正殿,大殿左侧有一个山洞,是善款等三尊铜像的原址。站在场边投球,风景截然不同。菩萨峰,塔寺,红墙蓝瓦,飞檐走壁,气势恢宏;蜗牛的顶部是绿色的,高耸入云,白云爱抚,光芒溢出。
五台山代罗定五台山黛螺顶简介代罗定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明万历年间、清康乾年间重修。殿内殿檐左侧有石碑,正面刻有乾隆十五冬大螺顶铭文,对大螺有详细描述。碑背上,还有乾隆五十一年春末代罗定顶上题写的另一首诗:“山沟起伏,罗定顶与另一高峰相邻。云堆在天空中弯曲,芙蓉花独自出现在花宫。窗前,东海起,松树千年不老。李托着五尊造像,疑是不知真教。”时隔36年,石碑正面和背面描绘的戴洛的场景大不相同。这是由于皇帝对建筑的崇拜,这已经“支撑了五座舒曼雕像”。舒曼是文殊的另一个梵文音译。相传甘龙多次想拜谒五文殊,但由于风吹路险,未能如愿,于是想在五个平台的顶部模仿五个文殊,总是在这里塑造,让朝拜者可以在这里拜谒。戴罗翔就是人们所说的“小朝台”。五件台湾物品各有一尊文殊菩萨像。人们参观了五件台湾物品,并崇拜了五位文殊菩萨,称为“大朝台”。戴洛定在五个平台顶上一起做了五尊文殊菩萨像。来到这里,会得到五个平台,一次可以拜五个文殊菩萨,所以叫“小朝台”。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时间,是不可能在五张桌子的顶端转身的。另一方面,来回半天就够了。也能实现“面向台湾”的愿望。因此,人们常说:“不登上戴罗之巅,就不是一个面向台湾的人。”黛螺顶,代罗定是从五台山东台峰延伸出来的一座小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从清水谷往上看,地处高处、与山峰同名的代罗定古寺,相当于130层楼高的摩天大楼,够高了。如果你想达到顶峰,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爬山之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从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走路,右边是一条新路,左边是一条古道。这条新路建于1991年,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由五台山青石铺成,共1080级台阶,取名“大支路”。这条路的名字和步数跟佛教常识有关系。五台山黛螺顶历史沿革要到达代罗定,必须爬大支路,辅之以青石,共1080步。爬到大支路,烦恼就会消失。爬到山顶后,你会看到代洛山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戴洛定坐东坐西,寺庙不大,占地3000平方米,有48座寺院。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太庙、文殊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宽三间,单檐硬峰,四天王合建。寺庙位于六边形基座上,边长10米,上部为六边形重檐金字塔形屋顶,内有释迦牟尼,即寺庙大佛。文殊殿,宽5间,山顶单檐歇息,四廊无拱,置五文殊。大雄宝殿,宽5间,高19.2米,深9.6米,单体
檐硬山顶,五脊六兽,前出廊,内供铜铸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帝释天、大梵天、迦叶、阿难,两山为十八罗汉彩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故又称“大智”文殊。大智路由此而得名。 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左边是古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少绕点远,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8月修建的空中索道。坐在缆车上不用费力,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不过,坐缆车需要付费。
望景亭
穿过写有“大螺顶”的木牌楼,可见山门外西南角有一汉白玉望景亭翩然立于眼前,玲珑剔透,招人喜悦。站于亭内。放眼望去,远处台顶隐约可见。若是冬日,四周山峰尽皆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若是夏日,千山皆绿,排青滴翠;流水沉碧,风光如画。星罗棋布的寺庙坐落于万绿丛中,若隐若现,几多玄妙,几多神秘。多高的山上也有水,因之多高的山上也有树,多高的山上也有庙。站于望景亭内,空气清纯,香风甜润,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天王殿
该寺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
旃檀殿
这是黛螺顶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大殿。该殿建筑很有特点,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殿顶为六角重檐攒尖顶,这种样式在五台山寺院中可谓别具一格。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是跟一般寺庙的佛陀塑像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原塑为旃檀木雕刻而成,故正名为旃檀殿。旃檀,是檀香的意思;旃檀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高贵木材。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后,到仞利天为他母亲摩耶夫人诵讲《罗汉经》之前,弟子们为了让佛祖的形象永远存留于人间,便请佛祖站在河边为之绘像。出于对佛祖的尊敬,人们不敢用目光直视,画像时只得照水中的倒影而绘形,不免就将流水的波纹也给画了出来。后来人们照此画而雕其像,称为“照佛”。据传,世界上第一尊照佛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所以照佛又被叫做“旃檀佛”。后来,凡是塑成这种形态的释迦牟尼像,不管选用什么材料,均被称为“旃檀佛”。
旃檀殿前侧有一古松,挺拔高大,树影婆娑。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为中轴线上第三重大殿。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一样,也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
黛螺顶寺宇
占地三千平方米,计有殿堂僧舍二十余间。过牌楼,进山门,见院内的山门背后立有石碑两块:一块立于明万历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山重建佛顶庵碑记”;另一块立于清康照岁次辛未仲秋,上书“青峰顶造像建亭记”。看来,黛螺顶又名青峰顶,佛顶庵是黛螺顶寺宇的另一种称法。寺内的第一座殿为站坛殿,殿座六角台 基,上部是六角重檐攒尖顶。作为殿建,在五台山寺庙群中别具一格。殿内主供站坛佛,释迦牟尼佛不是常见的趺坐形样,而是站立于佛坛之上。又站坛佛亦称旃檀佛,因原来的站佛是用旃檀木雕成,故名。第二座大殿为五文殊殿,正面三间,侧面两间,外加半间宽的四面出廊,单檐歇山顶。殿内供的就是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文殊,正中殿坛上,中间供中台孺童文殊,左侧供北台无垢文殊,右侧供南台智慧文殊,左侧殿坛供东台聪明文殊,右侧殿坛供西台狮子吼文殊。
自从黛螺顶供五文殊以来,小朝台的盛誉闻名遐迩。大殿前立的石碑,就是清乾隆御制碑,石碑背面的乾隆亲笔题诗,其字迹的结构丰满圆润,笔法刚劲流畅,堪称书法艺术珍品。第三座后殿面阔五间,悬山_顶,殿阶台下长有一松一柏,松在北端,柏在南端,围粗均在九尺左右,即是乾隆诗中所称的“阶下千年不老松”。松柏树高大直立,无有弯曲,望去有如戟指蓝天,为寺宇生色不少。 “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尽云山豁两眸。”站在这里极目远望,但见南台、中台、北台横出天际,与寺院背靠着的东台绵连在一起,象是天然大屏障,围护着台怀腹地的寺庙建筑群。俯瞰台怀,又见殿宇鳞次,楼阁峥嵘,佛塔对峙,石阶层叠,琉璃瓦反射着金光,红围墙一道又一道,呈现出一派佛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