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哪里,北京故宫博物院属于哪个省市

2022-01-21 01:05:50  浏览:492  作者:管理员
  •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哪里,北京故宫博物院属于哪个省市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92


【货源详情】


北京故宫门票价格优惠政策北京故宫每年的开放时间和门票时间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25年10月10日,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北京故宫门票价格优惠政策北京故宫全年开放时间和门票时间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它是以明清宫殿及其藏品为基础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殿旧藏。中国目前有两个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个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外,沈阳故宫也习惯上称为沈阳故宫。一般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封建王朝末期前皇帝生活和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在指的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原名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故宫始建于1406年,1420年基本建成。它是由明成祖朱迪创建的。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有9999.5个房间。事实上,根据1973年专家的实地调查,故宫有90多个庭院和980栋房屋,共计8707个房间(但这个“房间”并不是今天房间的概念,这里的“房间”是指四根柱子形成的空间)。宫城被一座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环绕,呈长方形城池状,周围有一条宽52米的护城河,形成一座设防的城堡。内宫以干青宫、交泰宫、坤宁宫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宫、西宫、斋宫、玉清宫,其后为御花园。它是封建帝王和后妃的住所。皇宫东部的宁寿宫是乾隆退位后为老年人建造的。内宫西侧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中华宫、北五府等建筑。故宫有四个门。正门为午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门为神武门。北门神武门对面,有一座美丽的土山和石山,到处都是松树和柏树。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以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根据布局和功能,故宫建筑可分为外院和内院两部分。“外院”和“内院”以甘青门为界,外院在南,内院在北。故宫和故宫的建筑氛围截然不同。以外朝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又称“前朝”。这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和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此外,两翼东侧还有文华堂、文远馆、上元书院、南三院。有西武英堂、内务府等建筑。北京故宫博物院历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历时14年。它是由明朝皇帝朱迪建立的,是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建造的。蒯祥(1397-1481,庭瑞人,苏州人),明初主持设计师。故宫建成后,历经明清两代。到1911年,也就是清朝皇帝退位后大约500年,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它是明清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500多年的历史包括皇帝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去故宫城墙附近都是犯罪。由于明清朝廷是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中心,完备程度较高,异常事件往往围绕皇权的继承和安全展开。比如明朝正统皇帝复辟的变故,嘉靖皇帝被宫女刺死的仁阴宫的变故,万历四十三年的“殴打案”,太常皇帝因服食丹药而死的“红丸案”,以及新皇帝死后登极的“迁宫”风波。清初,王为建立皇权而战三官庙,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夺权等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内的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时留在宫中”,也就是以后睡觉。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同时成立“无尘室善后委员会”接管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直到1925年,《禁词》

与故宫历史相关的文物,特别陈列在养仙殿、乐寿殿、颐和殿的故宫收藏珍品展(珍品展)、奉贤殿的故宫收藏钟表展(钟表展厅)、干青宫东侧的《清代典章文物展览》、坤宁门东板房的《清代玩具展览》、岳石楼(养仙殿东侧)的《清代戏剧文物陈列》。另一种是历代艺术展,有专门的博物馆长期或定期展出藏品。有包和宫及其东西殿的《历代艺术馆》,翟宫、苏城宫、任静宫的《青铜器馆》,成干宫、永和宫的《陶瓷馆》,中翠宫的《明清工艺美术馆》,景阳宫的《文房四宝馆》,帝东宫的《铭刻馆》,帝庙及其殿的0103010

西庑的《绘画馆》。《绘画馆》为不定期展览场所,经常轮换展出院藏历代法书名画。故宫博物院还举办各种临时特别展览,较大规模的展出有《敦煌艺术展览》、《五省市出土文物展览》、《三门峡出土文物展览》、《全国流散文物展览》、《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展览》、《全国出土珍品文物展览》、《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展览》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1924年

11月5日 驱逐溥仪出宫

1925年

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8年

10月5日 国民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

10月8日 国民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1933年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

1935年

6月1日 本院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

1936年

4月15日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奠基

1949年

11月9日 本院改属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领导

1950年

4月30日 周恩来总理莅临本院参观西路陈列

6月13日 文化部批准《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

1951年

6月11日 本院启用“故宫博物院”印

12月12日 毛泽东主席捐献的“王船山手迹”转拨我院收藏

1954年

4月 毛泽东主席连续三次莅临我院

1972年

2月25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本院

9月28日 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参观本院

1978年

8月1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恢复《故宫博物院院刊》(季刊)。8月26日成立“院刊”编委会。

1980年

《紫禁城》杂志创刊,双月刊。

1983年

6月与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合作出版《国宝》(朱家溍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宝鉴赏集》。

1984年

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一书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1999年

6月,故宫博物院科研项目评审小组成立。

2000年

1月21日《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首发式在故宫兆祥所举行。

8月23日第九届国际清史研讨会暨故宫博物院建院75周年纪念大会,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会后组委会选编入故宫博物院主编的《明清论丛》第二辑,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01年

10月《故宫珍本丛书》(16开精装本)共731册全部出齐。自1995年5月至2001年10月,影印收录馆藏善本书1100余种和1700余种清代南府和升平署戏本、档案。朱家溍任主编,杨新、徐启宪任副主编。

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2002年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首批文集出版发行。

2003年

11月14日上午,我院召开“纪念刘北汜先生暨紫禁城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座谈会。

4月《满文大藏经》出版发行。

2004年

1月1日改扩版后的《紫禁城》2004年第一期出版。

1月7日由那志良撰写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04年

2月4日两刊编委会召开联席会议。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故宫博物院院刊》编委会主任、《紫禁城》编辑指导委员会主任郑欣淼就提升故宫学术研究作重要讲话。副院长、《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两刊主编李文儒通报了两刊改扩版的情况。编委们充分肯定了两刊改扩版后的新面貌,为两刊出谋划策。

2005年

2月,确定院庆出版项目的年度计划。

8月《故宫博物院》出版,院庆图书出版进入高潮。

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

建筑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

故宫文物清点整理: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点是对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清宫文物重新清点核对,登记造册,进行鉴别、分类和建档,纠正了过去计件不确之处并增补了遗漏的文物,例如从杂物堆中发现了用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修复漱芳斋戏台时发现在地板下存放的传为唐代卢棱伽的《六尊者像》册等。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工作,总计清理出清宫旧藏文物七十一万余件。与此同时,还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文物达二十二万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补了清宫旧藏文物时代、类别的空缺和不足,诸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陶俑,南北朝时代的石造像,唐代的唐三彩等。

而新入藏的古代法书名画尤为大宗,为世所注目。如晋代陆机《平复帖》、王珣《伯远帖》、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代韩滉《五牛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宋代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均是人间瑰宝。此项工作数十年坚持不懈,近年还从市场上以巨资购回宋代张先《十咏图卷》,元代乃贤 《城南咏古诗》,明代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清代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等,尤其前两件是溥仪以赏溥杰为名从宫中盗出而流散民间的,今日复归宝库。

为保护好这批数量巨大的古物瑰宝,从五六十年代起对原有库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库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万件。新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自1950年开始,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数十年来为本院及兄弟单位累计修复文物达十一万余件。

故宫学术研究和文献出版

除了直接面向观众之外,故宫博物院同时组织编辑出版各种图书画册和定期刊物,向社会各界广泛介绍故宫的宫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图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藏瓷选》、《国宝》、《紫禁城宫殿》、《清代宫廷生活》、《国宝荟萃》、《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胜其数。定期刊物有《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两种。

故宫文化遗产价值

故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宝库: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棣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

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故宫文物分成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先后布置了51个原状陈列,真实性很高,建立十余个专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数百余次,赴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展览数十次,宣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筑介绍

紫禁城概况

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外朝: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殿高28m,为重檐庑殿顶,面积2,380㎡,55间,72根大柱,其中六根是缠龙金柱,是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中和殿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保和殿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乾隆时重修。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养心殿

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前殿正中明间设屏风宝座,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匾,这里是皇帝接见大臣,举行常朝的所在。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西暖阁正中设坐榻,上悬雍正帝御笔“勤政亲贤”匾,这里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坤宁宫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曾经作为理事之所。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

太极殿

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并有后殿,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金水桥

金水桥 在太和门前广场。共5座金水桥,单孔拱券式。造型秀美,同雄伟壮观的午门城楼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相映衬,引人入胜。午门之内,太和门前是青砖墁地的一个大广场。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并排横跨五座单孔石桥。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正中的是御路桥。桥长23.15米,宽6米。汉白玉望柱上雕刻蟠龙祥云。此桥供皇帝专用。御路桥东西两侧为王公桥,长21米,宽5.4米,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再两侧为品级桥,长19.5米,宽4.8米,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整个功能和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是一样的。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