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爆红之后-其他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714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SHEIN爆红之后-其他 今年7月,微信公众号LADYMAX报道了能够与ZARA抗衡的这家中国公司后,SHEIN被更多时尚从业者认知,相关讨论突破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回归了原来的时尚行业。
SHEIN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持续了整个下半年。
人们对SHEIN的关注大部分来自于这家公司的奇怪处境。SHEIN创办于2008年,网络氛围不浓厚,也不是供应链福利的南京。在爆红之前,外国人都很了解,但中国人不了解,跨境电业从业者听说过,但大部分时尚从业者都是一无所知的中国快时尚。
Piper Sandler 10月的最新报告显示,SHEIN是美国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电子商务网站第二名,超过Nike、PacSun和Urban Outfitters,仅次于亚马逊。
不久前,美国版利用很多Wish进行IPO,跨境电商界也发出了没有引起水花的感叹,最近被电商从业者朝圣对象SHEIN笼罩。
SHEIN表示,2018年平台交易额为80亿,2019年为160亿,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间,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6倍。此前有消息称,SHEIN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IPO,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动作。
到目前为止,SHEIN已将亚洲、IDG和庆林资本聚集在一起,完成了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第四轮融资,并收购了包括Romwe在内的多家同类电商。CB Insights向SHEIN提出了158亿美元的估值,相当于人民币1036亿。
中国有很多商人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他们在亚马逊和ebay开店。销售中国最具优势的性价比商品,偶尔出现在海外享有盛誉的羽绒服品牌,价格低廉,功能性强,但谁也没有想到这种销售型商业模式会与“时尚”相抗衡。SHEIN可以把衣服卖给海外年轻人,卖1000。
SHEIN的成功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首先是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围绕广州服装制造业中心和国际港口,不断加强供应链能力,是与ZARA竞争的关键。
其次,通过Facebook、Insta gram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初期转换,利用网红带构筑了流量基础,仅Insta gram就拥有超过1300万粉丝。
第三,SHEIN是第一家不依赖亚马逊等平台制作独立主页和应用程序的跨境电商。多亏了强硬的网站运营力,SHEIN比Boohoo、Fashionnova等其他时尚电子企业更容易使用网站设计,根据着装场景、类别、价格等明确分类,迅速脱颖而出。
SHEIN根据穿着场景、类别、价格等对产品进行了明确分类,比用户友好的Boohoo等产品领先一手。
从电商发展的角度来看,SHEIN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大部分中国商人在亚马逊和ebay开店时,开设独立站,及时品牌化。公司前身是婚礼电商SheInside。当时,除了官方网站外,SHEIN像大部分中国跨境电商一样,以亚马逊和易趣为主战场。之后从2014年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SHEIN,推出网站和应用程序,开始品牌化运营,2016年正式定位为“跨境快时尚互联网公司”。
据《当成千上万个SHEIN站起来,Wish的IPO还值钱吗?》评价,SHEIN为中国跨境电商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卖家不再依附于亚马逊全球,或者倾向于成为ebay、Wish的店主。他们渴望掀开成长的天花板,在与平台的对话中更加主动。希望成为独立品牌,而不是经销商,是很多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梦寐以求的,无法企及的。
从时尚行业的角度来看,它与美国的Fashionnova、英国的Boohoo等超高速时尚的步伐一致。他们主要依靠低价、打折、网红推荐和快速新兴,但与SHEIN产品的时尚稍落后或攻占大众市场相比,更能适应中东和印度市场的需求。
基层出身的超高速时尚平台对中国时尚品牌过去出海的误解高估了海外市场的消费能力,证明国际化等于“高大上”。实际上,海外市场也受到巨大的沉没市场的支持,大部分海外年轻人没有中国同龄人的消费能力,外国的千禧一代更喜欢便宜时尚的单品。
据全球商务咨询公司OC&C & C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Z一代的年度奢侈品支出超过7000美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5%,远远超过美国和英国的4%。作为独生子女,中国的Z世代消费者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很多西方同龄人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要负担房租、学费、贷款等日常生活费用。
Wish表示:“44%的美国消费者和85%的欧洲消费者的家庭年薪不到7万5千美元,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平均家庭年薪约为1万8千美元。”
SHEIN带来的恍然大悟后,相关行业听到了谣言。
而动,带来两股浪潮。第一股浪潮是跨境电商领域的独立站风潮。电商行业摆脱了以往对跨境电商依赖成熟平台的单一路径依赖,看到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亿邦动力发布的《SHEIN和Anker谁更代表跨境电商的未来?》一文认为,SHEIN所代表的独立站玩家,与Anker所代表的倚借成熟平台运作的品牌出海玩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且同样在今年迎来各自的高光时刻。
SHEIN也在加强自己的独立站优势,日前为旗下彩妆品牌SHEGLAM推出独立官网,由Shopify提供建站服务,该品牌网站目前覆盖了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美国。
SHEGLAM称其采用与Huda Beauty等网红美妆相同的代工厂生产
SHEGLAM于去年由SHEIN创立,原本只是SHEIN平台的其中一个分类。其产品分为眼妆、唇妆、面部、刷子与工具等品类,价位在1至13美元之间,采用与Huda Beauty、Stila、Tarte、Urban Decay等网红美妆相同的代工厂生产,并延续了SHEIN在服饰上极致性价比的策略。
不过,独立站主要依赖Google、Facebook等国外主要流量平台的导流,早期SHEIN在这些平台流量增长期建立了流量基础,但是随着流量获取成本和技术难度越来越高,网红博主营销费用增长,导流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增强自身的品牌力。
实际上,独立站矩阵的扩大正体现了SHEIN对品牌化的重视,对于一个千亿估值的平台而言,它绝不甘心做一个供应链强势的制造商。走向品牌化和平台化是一种必然。
这也带来了SHEIN爆火后的第二股风潮,就是国内服饰企业在SHEIN身上看到机会。
和京东一样,构建了扎实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的SHEIN找到了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多方市场消息指出,SHEIN正在尝试开放平台,扩充非时装领域的更多品类,并为这些商家提供物流运输。
新加入的SHEIN非自有品牌价格带略高于SHEIN自有服饰,主要来自于一些国内服装外贸公司。今年受疫情打击,一些外贸公司遭受订单取消的打击,而SHEIN成为了它们的新希望。有投资人透露,该公司无论从流量还是履约能力上来看,除了满足自有产品还有富余能力,因而把这部分能力开放出来变现。
这样一来,SHEIN便有望带领更多国内服饰品牌出海。在双循环的前景以及国内时尚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线下面临传统渠道流量的下降,线上绕不开由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把控的零售生态,要吃到国内的大蛋糕并不容易,出海不失为一个出路。但同时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出海品牌面临的外部风险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SHEIN向外开放的举措与英国的快时尚黑马Boohoo有相似之处。最近,Boohoo被传是最有可能出手收购初代快时尚Topshop的潜在买家,这意味着快时尚的迭代。
曾经的新物种,正谋划着通过收购动作对主流市场进攻。今年5月,Boohoo配售了约5800万股股票,共筹集1.98亿英镑,所获资金将用于收购新品牌,以扩充旗下产品组合。集团首席执行官John Lyttle认为今年全球时装行业将出现众多机遇,目前正在研究一系列可能的并购交易,其主要目标为欧洲和美国的业务。
此前该公司已收购PrettyLittleThing、Nasty Gal、MissPap等品牌,去年还收购了高档时装品牌Karen Millen和Coast的品牌资产和在线业务。这标志着超快时尚的进攻,它正试图用擅长的数字化手段去改造传统时尚界,从边缘走向中心,进一步抢夺行业话语权,其未来不可估量。
在追捧SHEIN的狂热中,我们显然还需要认清,能与ZARA等快时尚巨头抗衡固然是一个理想愿景。但如果严格地将SHEIN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快时尚零售商来审视,SHEIN与ZARA之间依然存在着时尚影响力的巨大鸿沟。
归根结底,SHEIN是一家时尚公司,它贩卖的商品具有特殊性,这个行业并不仅仅以卖货的规模定胜负。
一些海外新兴时尚品牌是先有品牌再兴起了高效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例如近年来业界热衷讨论的Glossier、Everlane、Allbirds等。
这些品牌大多拥有新颖的品牌理念,例如Glossier切中了美妆的细分品类,以极具辨识度的粉色包装风靡社交媒体,又凭借网红口碑营销成为独角兽企业。Everlane以负责任的环保态度、极透明的成本结构和代工厂信息而著称。Allbirds因为切中硅谷人士生活工作场景的舒适羊毛鞋和环保举措赢得一批极高忠诚度的消费者。
DTC模式更像是品牌理念的结果与延伸,因为这些品牌希望更直接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中国品牌和平台往往相反,先有高效的模式,接着再进行艰难而缓慢的品牌构建,其回报并不像供应链建设和互联网流量分发一样立竿见影。
即便是Boohoo和Fashionnova这样的超快时尚电商,虽然延续了ZARA抄袭高级时尚潮流的工作方式,但也逐渐确立了以潮流性感为主的风格,在大众市场获得时尚影响力,并得到Cardi B等主流明星的背书。去年Kim Kardashian控诉Fashionnova抄袭,其实侧面印证了该平台的时尚敏感度,这可能是SHEIN目前所欠缺的。
能够打败ZARA的,绝不是第二个ZARA。SHEIN以强大的功能性角色曲线切入市场,无疑令人惊艳,但若想成为全球时尚业中的重要角色,必须解决新问题。
比速度,拼价格,中国企业自然十分过硬,这是中国的传统优势。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上玩流量,这是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新优势。短板在于品牌文化,这是中国市场从过去到现在的长期弱项,却也恰恰是时尚产业的核心。
注:文/Drizzie,文章来源:时尚头条,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