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伪命题开炮:202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2021-02-15 12:40:03  浏览:585  作者:管理员
  • 向伪命题开炮:202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85


【货源详情】


向伪命题开炮:202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03

第三篇:大伪

浮生只醉吴栋,半倚颓枯苏太信。

——李再谋快意

零售业的“导师”数不胜数,很多名字足以让你眼花缭乱,但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企业认真了就亏了。

零售业有无数的新概念和新花样,会把你引入歧途。

俗话说,坑比坑深,去伪存真更好。

《灵兽》总结了以下几个行业的伪命题。如果你觉得有道理,2020年尽量避免。

同样,这里只说观点,不举例。请理解。

伪命题一:到家打到店,到家带到店

到今天为止,家庭生意有利润吗?

几乎可以肯定,他们都不赚钱。

但大家都认为,家族式商业是一个1000亿的市场。——一点不假,但是利润如何?

从家里到店,意味着家里的生意可以取代店对店的生意,甚至取代店对店的生意,也就是从实体店偷流量,最终实现替代。

不幸的是,这很难确定。

家里的生意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对店里的消费影响非常有限。第一,两个业务的客户层不一样,重叠小。回到家就打卡不知道打谁。第二,一些家里有商业需求的消费者也需要去门店,甚至转到小区里比较好的门店。换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梦想。

到家带到店里,就是你希望到家的服务,可以带动用户到店里消费。如果家里的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为什么要开到店里?同样,如果家庭服务已经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他不喜欢去商店,为什么还要去商店?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只是极其有限。如果还想增量突破,那就跟傻逼一样。

伪命题二:高维打低维, 高频带低频

摧毁你与你无关。——这是不同维度的文明之间的对抗,却没有很好的映射到零售业。

低维打击高维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很难成立。这是新零售企业一开始使用的方式,试图通过高维度的玩法来实现对低维度的快速围剿。

可惜失败了。如今,他们不得不向下倾斜,以在高维和低维之间找到平衡。

高维不高贵不无敌,低维不脆弱。

当然,《灵兽》并不认为高维的商业模式没有可取之处。相反,高维度的商业模式对低维度的商业产生了一段时间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影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风格。但摧毁低维的可能性很低,双方结合可能会诞生更好的模式。

同样,用高频货带动低频货销售,从而实现业绩和毛利的大幅度提升,也是一个伪命题。当互联网思维开始切入实体零售时,它从理论可行性上构建了这个模型,但很难落地。最起码垂直模式要转化为平台模式。早在几年前,《灵兽》就说基本没机会了。

其次,新鲜食品等高频品类很容易吸引流量,特别是在大额补贴的情况下,但并不意味着用户会消费更多的低频商品。

不过想想也不难理解。你会在菜市场买冰箱吗?你会在一个新鲜的电商买一件巴宝莉大衣吗?

无限的想象力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但不能让消费者跟得上你。

伪命题三:线下降维,以“菜”决“菜”

帝王蟹、博龙流行后,超市餐饮的效率无法占到,互联网思维下的零售企业开始缩小规模,试图通过菜市场、小业态等手段抢占市场,夺回一局。

《灵兽》认为,这种战略调整不仅是被迫的,也是最实际的生存方式。

但是它的难度不亚于高维和低维。

不管卖菜有多辛苦,小商家的精细度都比不上大店。最直观的一点是,你牵着一匹白马来到这里,那些被钉在地上卖了十几二十年菜的传统零售店,开始卖的比谁都好,赚的也比谁都多。你可能觉得自己价值高,钱多,多才多艺,处处稳赢。

是的,我们一开始是这么想的。但是,你觉得,如果他们觉得骑白马比天赋值钱,也能稳赢你吗?

如果卖菜能在线下去的时候“翻身”,那么按照这个逻辑,超市业态的到来应该早就让菜市场消失了。

原则上,任何一个有一点能力的企业,都可以从一家店或者几家店获利。但问题是,然后呢?

高速扩张下如何打造实现系统盈利的能力?这是一个“不仅……而且……还有……”的问题。

卖菜不高,但是一种模式替代另一种模式不容易。

但原因很简单:底层的东西,越难颠覆。

伪命题四:订单密度达标,客单价格提升,履约成本降低

听起来像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着美好的开始,也有着美好的结局。——当订单密度达到一定规模时,客户的单价会提高,性能成本会大大降低,盈利能力和空间会惊人。

《灵兽》已经看到了几个这样的计算模型。生鲜电商,尤其是前仓企业,赢得了投资者后投资者的青睐,并让投资者坚信这是生鲜轨道的未来。

但很有可能它只存在于理论中,不存在实现意义的伪命题。

先说订单密度。

目前普遍认为,日订单达到1500 ~ 2000单时,部分高成本仓库达到2500单,生鲜电商可以实现单仓盈利。

这是一个完美的回答,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目前订单没那么多,部分因为单价低,价格补贴(待续)没有盈利。

更重要的是,仓库的辐射范围有一个最大值,周边消费群体基本稳定。前期大量的补贴和营销宣传以及良好的服务,会使单位成交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逐渐增加,但会很快保持稳定。那么,如果遇到竞争对手的干预,用户“审美疲劳”和满意度下降,补贴减少或取消,单位体积会逐渐减少而不是继续增加。

然后,就没有了。

随着客户单价的提高,也有了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生鲜电商(前仓)的客户单价可以通过后期操作,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50%~100%。

也是一个完美的回答,因为通过引导用户消费习惯,丰富品类,增加高附加值商品,高利润商品等等,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你想想,以每个仓库平均客户订单在30~50元左右为例,要把客户订单提高到60~100元,保持日订单量有增无减,这意味着各类仓库都要进行大幅度调整,重新培育用户消费,相当于重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

有意思,不是你否定你的商业模式吗?

最后,绩效成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果以上两项不成立,那么绩效成本的降低只能是奢望。目前由于地区不同,前端仓库的性能成本也不同,从一线城市的10-15元到二三线城市的7-12元不等。在目前的模式下,降低成本的空间很小。

未来是否有可能大幅降低性能成本?只有一种可能。只有当技术完全取代人力,技术成本降低到极致,机器人送货才成为普遍现象。还不够,C端接收也自动化了(这就需要将技术设备的成本降低到更低的水平),合同成本就不会再成为生鲜电商的拦路虎。

那一天,新鲜电商的盈利终于在漫长的漫漫长夜后破晓。

回到这个精彩的故事。还有一句话,一个故事总需要一点遗憾,然后才会有一个感人的a

无悔的故事往往会留下遗憾。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穿越无尽的黑夜,只为了找到光明。

04

第四篇:大合

如果你要求君主不要和他做任何事,你将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苏轼

一句话评论几个传统业态吧,其他请参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国零售业预测中的详细信息。

1)大卖场。民族企业在这种格式下还有很长的分红收获期。但是大卖场的衰落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店终于到了时代,不要和潮流为敌。

2)百货公司。除了低端市场,单个百货公司不应该在一二线城市做不必要的挣扎。无论是换品牌,找IP合作,还是做一些招商的小文章,都只是技术上的改变,无能为力。

3)购物中心。整体有盈余,但位置好、定位准、特色鲜明的购物中心前景光明。

4)便利店。便利店不冬不春。便利店需要精耕细作。不同的地区、城市、地段都决定了这种格式是否合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不一定是你的企业,也不一定是你的市场。在所有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最没有一刀切模式的。

5)杂货店。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各种杂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没有市场空间,但是这个市场绝对没有那么多杂货品牌的空间。请多保重。

6)专卖店。水果、零食、文具.每一种专卖店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新消费者的习惯也给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但是有一点,爱和狂喜一样伤人。你今天有多少优势就意味着你将来会面临多少挑战。

最后,让我们用一点玄学的东西来结束这个无聊的预测:

1)技术不会治愈一切疾病,但一定会改变商业,改变世界。因此,零售业在拥抱技术而不是排斥和数字化方面没有退路。

2)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捷径是去脚踏实地

3)世界是多样的,绝不是非黑即白。任何成功或失败的模式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和教训。顺境时盲目崇拜是不明智的,衰落时恐惧远离才是明智的。

4)成功的模式很难复制,但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鉴。

5)有句话叫前20年,宁可犯错,也不要错过。接下来的20年,我宁愿错过,也不愿意犯错。所以,谨慎前行,守住阵地,等待时机。

6)王东岳老师说,生活本身就是苦难。人生皆苦。一切存在都是苦难。既然是唯一的办法,那就顺其自然吧。

注:文/李再寻欢,微信官方账号:灵兽,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