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集体失守 乘风破浪无望?

2021-02-04 12:59:33  浏览:516  作者:管理员
  • 实体书店集体失守 乘风破浪无望?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16


【货源详情】


实体书店集体失守 乘风破浪无望? 夏至已经过去,热度越来越强,热浪即将席卷全球。但是很多实体书店行业的人,害怕再也感受不到这个季节的热度和热度。

5月31日,国内首家门店成都凯德天府店关闭;6月25日,方重庆店关门;而在6月30日,汉口店,一家外物书店,被关闭了。另据报道,诚品生活深圳将于年底退出.虽然各品牌关店原因不同,但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疫情的到来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实体书店集体失守 乘风破浪无望?

然而,与此同时,新面孔加速了他们的进入。今年4月,日本最大的连锁书店品牌三宅书店宣布了其在中国的最新门店扩张计划:将在中国开设1100家门店。

一方面是真香了很多年的新书店在各个地方都留下了;另一方面,海外书店巨头在等待机会,建立高调的阵营,雄心勃勃。有几个开心,有几个难过,这就是目前国内书店行业的魔幻现实。

凄凄惨惨戚戚

早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实体书店的困境就已经暴露。因防疫防疫需要,实体零售业务,包括书店(超市、菜场、药店等除外。保证供给,稳定民生)主动或被动暂停,踩下“急刹车”后实体书店现金流中断。据统计,我国约98%的书店仍以图书为主营业务,但图书不是米、面、粮油,不仅仅是生活所需的物资,这使得线下图书消费陷入低迷,加剧了书店库存和支付的压力。

另外,租金和人工是实体书店肩上的沉重负担,不动手每个月都要花掉相当多的固定成本,没有收入。以绝大多数中小型独立书店为例,月支出在10-50万之间。而国内大多数独立书店缺乏其他行业的支持,关门后没有收入来源。商店关门时,他们只能坐在山上,什么也不吃,直到完全关门。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连续停业,书店的资金储备能让店铺维持多久?根据舒梦2月份的调查结果,三分之一的书店储备只能维持不到一个月,43%的书店表示可以维持不到三个月。现在三月已经过了“期限”,倒下的人都沉默了,暂时活着的人也很难成功,因为真正的艰难时刻可能就在眼前。

疫情严重期间,全国许多地方的商场(业主)在一定时间内主动采取减租免租的优惠措施,选择与品牌商家共同克服困难。这对租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短期内大大缓解了租金压力。但是巢下无蛋,面对线下客流几乎为零的悲惨局面,业主的经营压力也很大。实行租金优惠措施只能说是权宜之计,租户呼吸后还是要面对现实。这意味着各大品牌真正的挑战其实是在租金优惠期结束之后。

在疫情下,无论是餐厅、书店还是其他业态,消费者信心的崩溃都是难以区分的。只要疫情没有完全解除,消费者在恐慌心理的影响下,不再愿意亲自去实体书店或者减少逛商店的次数,再加上网购等消费习惯变化的影响,书店经营者对客流的恢复信心下降,实体书店的整体前景并不乐观。

呼救和自救

现在看来,书店经营者求救自救的方式只有两种。

根据早期的一份调查问卷,几乎所有的实体书店都希望得到财政支持,包括在一段时间内业主的租金减免和优惠待遇,政府的直接支持,如补贴(支付租金或补贴劳动力),无息或优惠贷款政策

谢天谢地,现在各方都在参与实体书店的扶持行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天猫也在4月底推出了“捍卫城市精神角落”的计划(即一系列扶持书店的措施)。

在疫情导致门店关门的日子里,一些书店积极寻求线上解决方案,不少新华书店推出线上购书业务,或者网上订购书籍,定点领取。一些私立书店开展了网上和社区教学,积极引导读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自己创收。

此外,书店推出众筹、试水直播、外卖等维持店铺运营,并通过曝光和增加网络关注度,在大众和消费者的帮助下度过难关。2月24日,单向空间的创始人之一许知远发出了一封求助信,以帮助人们筹集资金继续生活。此后,许知远还联手威亚现场卖书,开始了“独立书店”的保卫战。

3月初,北京72家实体书店进入美团平台,包括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北京图书大厦等大型综合书店,新华书店的中小型店铺,以及汉芬大厦、三联陶芬书店等老式书店。此外,中信书店、中、国读、建头书店、阎继河等“北京最美书店”,以及小众书店、码字书店、御风书店也加入。

4月23日世界图书日,上海新华传媒旗下30家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店饿着肚子上线。饥饿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开始,北京、济南、沈阳、合肥等100多个城市的书店都出现了饥饿现象,并探索出了“门店数字化即时配送”的新管理模式。

这一系列自救措施是有效的。目前没有相关统计数据,答案大概是九牛一毛。以直播为例,上海很多实体书店的店主表示,直播对于图书销售来说并不理想。中静安店老板袁阳曾坦言:“目前的业绩连平时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每天客流量约20人。”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网上直播的书店大多都有自己的”

最美书店”、“网红打卡”曝光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其文化地标的符号意义比较容易吸引到一定的观众流量,但对更多独立小书店来说,本身就缺失了受到瞩目的光环。

购物中心会继续青睐吗

近年来实体书店积极转型,成果显著,一方面,连锁品牌书店规模持续扩张,如西西弗;另一方面,书店在新型的文化生活复合空间方向的探索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颜值、高调性的网红书店。文化体验业态应势生长下,书店颇受追求招商差异化的购物中心的青睐。

如今,疫情下实体书店生存再次受到威胁,关店成为无奈之举,作为出租方的购物中心势必受影响。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指出,书店对于购物中心的价值是文艺调性,对于租金以及人流贡献价值都不大。书店实在无流量时,购物中心应适时进行流量导入,避免其倒闭。

联商高级顾问团另一成员郭歆晔也有相似看法,他表示,书店业态租金和效益都不高,一些购物中心引进书店更多的是从提升商场文化格调上考虑。他认为,有商业运营实力和审美力的商场完全可以自营书店,一方面匹配商场形象,另一方面可以综合会员服务等。

事实上,自营书店业内已有尝试,如上海BFC的阅外滩书店,北京SKP的RENDEZ-VOUS书店等。

比起购物中心的“财大气粗“,相对势单力薄的书店如何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对此,王国平表示,书店主要是利用文艺属性进行变现,以及通过书籍免费阅读吸引流量,并将流量进行转化。早期以书籍价差为生的模式现在基本已经行不通了,市场主要玩法是,把文艺+流量嫁接到餐饮和百货上进行转化。

“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转化率不高,转化率不高与商品力等方面不行有关系。比如书店的水吧在商品、营销等多方面指标都不如外部水吧,只是通过独家垄断方式对流量进行压榨。“他建议,有规模优势的书店采用自营买手制,在合作商家无法进行有效突破时,自己动手在选品上寻求突破。

茑屋书店千店目标背后

当国内实体书店再次徘徊在寒夜,日本最大连锁书店品牌茑屋书店却看好中国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高调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

在4月10日举行的上海《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新闻通气会上,作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茑屋书店公布了品牌在华拓展规划:2020年将在杭州和上海开设茑屋书店,中期计划是在中国开设1100家店铺。目前已经计划在徐汇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总额约14亿日元。

去年4月,茑屋书店将大陆首家门店选在了杭州,该店位于杭州的天目里,与江南布衣合作,占地面积超过3000㎡。大陆第二店则进驻了上海新网红打卡地“上生·新所”园区内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今年4月,茑屋书店还确定落户成都TOD项目,成为茑屋书店在中国西南区域的首店。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为支点,撬动“中期计划在中国开设1100家店铺”的超级梦想,茑屋书店的野心和勇气令人惊叹。千店之梦,如何托起?加盟方式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案。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0家,是世界上书店总量最多的国家。美团点评上书店打开数据显示,2019中国新开书店数量超过4000家。

尽管品牌连锁书店规模在持续扩张,但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连锁书店占比均较低,反之单体书店数量可观。同时,国内书店的实际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加上疫情冲击,书店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单体书店,急需另觅新通道。这为茑屋书店的扩张提供了庞大的加盟商基础。但目前国内其他连锁书店品牌也已开始试水“轻资产”品牌输出,这场掰手腕茑屋未必能满盘皆赢。

结语

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下,2020年各行各业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有些业态的“难熬”已经被广为人知,如电影院,时至今日都未能迎来复工,百万影业从业人员的生存正经受残酷考验。

与影院浩大的惨烈声势比起来,书店的困难似乎无人问津。但不可遗忘的是,从早些年的倒闭潮到今天,实体书店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不赚钱一直是书店难以绕过的话题,除了几代网红书店问世瞬间的高光时刻外,这个行业未曾迎来太多辉煌。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在坚守,逆势上扬,那么,就给这些守望者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吧。

实体书店集体失守 乘风破浪无望?

注:文/,网站:联商网(ID:www.linkshop.com),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