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往事:周源的自尊与光环

2022-04-23 05:08:30  浏览:351  作者:管理员
  • 知乎往事:周源的自尊与光环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51


【货源详情】


上篇

必须应战,却不好战

还记得2017年乌镇的“东兴饭局”吗,腾讯被投公司创始人为主的一场聚会,也是互联网风云人物的一次群聊。

当时周源也在场。

那张流传出来的照片中,周源离镜头最近,左手边是姚劲波,右手边是王慧文。一抬头就可以跟马化腾对视。那次饭局之后,周源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次酒后,他说,自己可能是照片里公司体量最小的。

一位熟悉周源的投资人评价,这么多年不论融资还是商业化探索,周源都做得很努力,很拼。但结果可能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

创业早期,王兴和张亮来公司玩,王兴翻书柜时,发现一堆印有周源名字、职位却不同的名片,很好奇,“你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名片?”

周源有些尴尬,苦笑道,公司没几个人,为了见不同的人方便啊。王兴告诉他,“这不可能,你应该把这些合适职位的人都招到。”

这件小事,周源记了好多年。在《IT经理世界》做过三年记者,他看过听过很多商业故事,但这种言传身教的商业启蒙,给周源的灵魂撞击最严重。“用人所长,也明确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关于“周源是谁?”这个问题,知乎联合创始人李申申在2010年12月给出的答案是,善良的人。永远能保持激情的创业者,总能给同行的伙伴前进的力量。稍微偏执,但总在自省中。

3月26日晚,李申申出现在当晚敲钟现场,站在周源的右手边。照片中,所有人开怀大笑,只有李申申一人表情平静,双唇紧闭。他已经离开知乎,筹备新事业。

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曾经是周源做记者时的同事,她记忆中的周源,喜欢手里转一支笔,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专注倾听并作思考状,他表达时则语速快。简单,真实,执着,可以做好朋友的人。有创业的激情,并有自省能力。

一次采访中,周源谈及自我,他说,以前非常不愿意跟人讲话,人一多就不好意思,会跟别人说“我要回家了”。创业几年后有所改变,利用午饭时间,请来访的其他创业者在知乎办公室吃工作餐,请教别人一些问题。“有时候整个过程比较像采访。”

周源身上有强烈的知识分子基因。爱面子、光环和荣誉。想努力把事情做好。如果对自己不满意,或者与对手过招,自尊或防守的状态就会表现得很明确。

悟空问答火力全开的时候,张一鸣的团队从知乎挖走不少大V,周源特别愤怒。为此跟朋友抱怨,“张一鸣不地道。”朋友开解他,只要在法律边界内,你就不能阻止别人的行动。

知乎早期,科学松鼠会入驻时,站内一片欢呼。后来,周源在一些场合也跟创始人姬十三聊天、喝酒。但是后来姬十三做了知识付费分答,俩人关系慢慢淡化,不怎么来往。因为周源感受到对方不友好的小动作。

知乎之前没有正面遭遇过强敌。即便如百度爱问人、知道之类的问答产品,也没有让知乎紧张。直到知识付费以一条赛道的姿势登场,几位知识分子创业者开始兵戎相见,知乎第一次感受到被群起而攻之。罗振宇的得到也是参战者之一。

周源的防守意识和状态都很强,他必须应战,但是不好战,也不享受打仗的快感。

2017年,我曾采访过一次周源。他说,“我并不是很个人主义的CEO。这话是我说的,就得这么办。大部分情况不是这样的。开会的时候,大家会经常给出一个合理反馈,就说(周源)你这个想法可能是有问题的。”

在商业化这件事情上,周源的想法或许是值得推敲的。

2020年知乎营收13.52亿元,其中62.4%是广告收入,信息流和好物推荐成为知乎很重要的盈利模式。还有两部分收入来源是会员费和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营收这个数字与知乎的影响力,似乎并不相匹配。

知乎的投资人甘剑平曾委婉地指出,作为企业是需要自负盈亏,知乎的用户基数很大了,如何吸引更多付费用户同时不改变社区氛围,这是一个问题。

2015年,知乎内部就在讨论要不要做机构账号。大家担心会有不太好的一面,毕竟企业的能量更大,也更功利。

这大概也是周源的心魔。这件事情后来终于被推进,他想通了,“整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其实不是先从问题出发的,而是从合理性和它的价值出发。”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侧面反映周源的思考路径。

早期,腾讯问问的一位产品经理曾在知乎提问,问答平台解决的是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而现在这个需求正在被搜索引擎所满足。是否能有一种问答模式,能在速度和需求满足上挑战搜索引擎的地位?

如今看来,这位腾讯的产品经理所说的,不就是后来的今日头条算法模式吗?正是张一鸣挑战了李彦宏。

让我们复习下周源的回答。他说,“我认为真正的问答平台是要解决高质量信息的产生,而非仅仅获取。”

也就是说,知乎更关心信息的生产,而非消费。相反,头条系产品都是站在用户信息消费的角度去思考,更容易规模化,头条也从一开始就具备商业化的能力,且越来越赚钱。

周源不是唯一这么想问题的人。快手的程一笑与他的思考不谋而合。程一笑坚定地站在内容生产者一边,他相信,得生产者得天下。或许他们气质本就接近,知乎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就是快手领投的。

商业化不理想,在融资这件事上,周源只能更努力。他善于征服的也许跟知乎一样,都是少数人。少数人中就包括马化腾、李彦宏和宿华。

下篇

10年融资10亿美金

知乎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来自一位媒体人。

2010年8月9日,张亮给周源打电话,黄继新已经联系上一位天使投资人。电话是上午打的,下午他们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晚上9点在世贸天阶见到对方。双方聊了20分钟,对方很直接,“半年前,你们来找我,估计我不会感兴趣,现在我觉得社交网络就是未来。”

第二天,150万元到账,知乎正式启动。第三天,他们在三里屯中国红街蹭免费的办公桌,开始设计产品、写代码。

这张免费办公桌就是现代传播集团创始人邵忠的地盘,正是他给了知乎第一笔投资。

作为一个默多克式的人物,邵忠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媒体大亨,他有媒体情怀,也有一定的优越感。

邵老板曾复盘自己的人生,最有成就感的两件事:第一,当年在广州创办现代传播集团,培养了许知远、黄继新、覃里雯这样的知名媒体人。第二件事,就是投资知乎。他也投过不少项目,只有知乎让他惊喜。

差不多两三年前,邵忠就跃跃欲试,询问身边的朋友,“我可以对外讲自己在知乎赚了多少钱吗?”

知乎让他引以为傲,但这家公司到底给他赚了多少钱,他从没有在财务层面算过账。这个投资项目的成功,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从拿到邵老板第一笔天使的那天起,张亮和黄继新成为知乎的联合创始人。

黄继新曾这样描述自己和知乎的关系:坐在球场第一排,经常把自己当作队员的那种看客。再后来,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自己也跳进球场了。

周源第一次见到黄继新,当时他们都是科技记者。黄继新背着硕大无比的书包,低着头,顾自翻手机。这是他的标志性状态。

黄继新和张亮当时的正式身份其实是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后来他们从工场离开,目前黄继新基本是退休状态,居住在加拿大,知乎上市当晚敲钟,未到场。

张亮则不同,他跟知乎的关系更紧密。产品改版、人事管理,张亮都发表意见。他在此投入很多时间精力,也很enjoy这个过程。

“知乎”这个名字都是张亮的灵感。当初他们想了大概100多个名字,问事儿、提问题,大声问……都不尽如人意。有天张亮给周源发短信,如果围绕“知之”这俩字呢?知乎者.com?几个小时后,周源确定,就叫知乎。

张亮以公开身份参加活动,很少用创新工场第一任投资经理的头衔,也不怎么提自己是微笑科技创始人(这是张亮现在做的事情),最多的就是知乎联合创始人。熟悉他的人说,他以此为荣。

知乎这个项目,张亮个人也投了点钱。所以他应该是继周源之后,个人占比相对较高的一位股东。

因为张亮和黄继新在知乎热情地充当啦啦队的角色,很多人一开始以为这是创新工场的投资项目,导致最初他们频繁在知乎辟谣。

创新工场进知乎是后来的事,这也是知乎拿到的第一轮机构投资。

某个周一早上,李开复去知乎的办公地点见了周源和李申申。他对周源的第一印象是,文艺青年,很浓的书生气质。之后,他们开始邮件往来,探讨产品和用户。

汪华第一次见知乎的团队是在创新工场,那天豆瓣的创始人杨勃(阿北)也在。张亮还跟阿北说,“我给你介绍下汪华吧,不过他正在见知乎的创始人。”张亮后来写道,杨勃似乎对周源和申申很好奇,特意问,你们就是知乎的啊?

知乎和豆瓣有一点类似,一边收割互联网的敬意,一边被后来人最大程度避免陷入他们的困境。

有个投资经理找到周源,问知乎今年会有多少用户?周源回答说,2万。这位投资经理接了个电话就跟他说再见。周源说,“我其实很想告诉他,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

用户规模没有大爆炸,质量足以给创始团队慰藉。这段时期连马化腾、王兴、徐小平这样的人都是知乎的用户。这让创始团队津津乐道。黄继新甚至在知乎专门罗列这些大佬,回复提问。

这种名人效应让知乎迅速收获关注,尤其在资本市场。继创新工场之后,启明创投、赛富、今日资本先后进来。

知乎还拿到一笔特殊的投资。徐小平、雷军、包凡等人曾创建过天使会,大佬们还合伙成立Found’Fund,这也是知乎的一个投资方。

但最后他们发现,不论是高质量的信息,还是大佬的进驻,这对知乎用户规模增长和商业化并无太大助益。之后,知乎引入的投资方更多是战略资本,这跟周源的商业化战略有很大关系。

他曾经的下属,身边交往从密的朋友都表达过一个信息,周源非常在意知乎的商业化问题,或者说,这件事情让他很头疼。

2015年9月C轮融资,腾讯以第一个产业资本的身份成为知乎股东,同期进入的还有搜狗。2017年D轮,今日资本领投1亿美金,老股东跟投。2018年2.7亿美金的E轮融资,投资方的信息没有被披露,但周源毫不掩饰兴奋,“这是知乎历史上第一大融资。”

不过这个“第一”的纪录在一年后就被打破。2019年8月,快手领投,百度跟投知乎,这笔总额为4.34亿美元的融资,也是知乎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知乎总盘子不大,上市后也只有45亿市值。但在移动时代,内容为王,加上社区的魔力,知乎竟然成为最吸金的公司之一。

10年,知乎累计拿到接近10亿美金的融资。虽然总融资额度不大,除阿里、字节外,有内容布局的公司跟它或多或少都沾点关系。

宿华对知乎也是心仪已久。有次俩人参加一个会,私下交头接耳,互相交换了一个重要信息:宿华用小号刷知乎,周源用小号刷快手,频次还不低。之后的一个中午俩人约了一顿盒饭,一个小时敲定了合作。

拿完快手的钱,有天晚上周源小范围组了个酒局。宿华、王小川都在场,几个人喝到半夜12点。周源跟到场的人说,宿华很少出来参加第二场的酒局。在旁观者眼中,俩人的关系似乎更亲近。

那晚宿华也没怎么说话,比较安静。“周源可能觉得跟宿华是一类人,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周源对王小川和宿华出手投资,多少心存感激。知乎是一直靠融资活着的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以养活自己。问题是从结果看,这些战略股东对知乎的商业化问题并没有特别大的助益。

即便如此,知乎似乎没有动过出售的念头。

公司刚成立不久,就有人找到张亮要把知乎收了。消息同步后第二天,周源给张亮回了个电话,“我们做知乎是想做出个结果来,中间被卖了,赚了钱,但想要的目标就永远也实现不了了。那为什么要卖呢?”

之后再有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张亮回复对方的都是周源给出的答案。

搜狗退市要被腾讯并购了,这是王小川16年的全部心血。公司在被卖掉的之后,不知道王小川有没有跟他的老朋友周源分享心路历程。周源的想法是否一如当初,不会改变。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