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是美妆企业经济增长的强大后动力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58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当前国内外美妆品牌发展趋势是如何的?数据可以作答。
本文将从近期国内外品牌发布的财报进行相关分析。
01
国内品牌:营销或成为助推企业营收利器
首先,看下国内品牌的“成绩单”以及其中透露出的趋势。
上海家化首季净利增幅超四成,百货渠道同比增长170%
近日,上海家化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27%。
上海家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复苏后线下业绩反弹明显,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进行改革调整后显现出的成效。
从品牌来看,精简产品线的佰草集销售扭亏为盈,与典萃双双实现100%的增长,雙妹则实现同比近120%的增长。
渠道上,上海家化实现了全面的增长。
线下,百货、CS、商超渠道分别实现了超170%、超90%和约15%的增长。
线上,其在国内电商渠道实现高个位数增长;特渠实现同比20%的增长。
实际上,在提倡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家化,近年来在渠道进阶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如智慧零售,通过数字化赋能,形成新3+3的智慧零售运营体系,推动线下智慧零售的发展;在私域运营上,上海家化从跨品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大化私域,通过不断试错和创新,应对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同比增长约240%,进击功能性食品领域
4月末,华熙生物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111.12%。
华熙生物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重点开发线上销售渠道,同时终端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所致。
从产品来看,作为支柱性业务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同比约增240%,其中润百颜同比约增200%、夸迪同比增600%、米蓓尔同比增140%、肌活同比增90%。
与此同时,其销售费用同比增长高达205.08%,是净利润增幅的近5倍。
这是因为华熙生物加强了对线上渠道的推广和投入。除了搭建微信小程序、有赞商城等渠道外,还与李佳琦、薇娅等红人主播进行合作,以求全面提升核心品牌在公域的品牌声量和产品的曝光度。
与此同时,华熙生物还把业务触角伸向功能性食品领域。其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表示,功能性食品将是驱动华熙生物营收增长的新业务。
珀莱雅增长48.88%创新高,线上销售增长超100%
珀莱雅股份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48.88%。
相较于去年,欧莱雅在今年第一季度加速推出单品,围绕定位全年持续统一输出品牌内容,并以官宣新代言人、跨界以及打造IP等形式与消费者深度互动、不断破圈。
因此,产品销量提升明显。护肤品销售2889.05万支,同比增长14.23%;美容彩妆产品销量355.81万元,同比增长89.67%。
同时,因其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140.7%,致使销售费用同比增加91.57%。
从渠道来看,线上增长超100%,实现持续高增长;线下则因跨境代理品牌线下渠道营收减少而导致同比下降。
未来,在保持线上渠道整体较快增长的同时,欧莱雅将重点实现抖音小店等新兴渠道的快速增长,并加速推动线下销售网点的彻底恢复增长。
丸美线上收入占比超50%,加速进军抗衰领域
四月末,丸美股份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9.12%。
这是丸美股份净利的再次下滑。据财报显示,公司费用率为34.5%,较去年同期上升5.8%,可见,营销投放成本的增加拖累了企业当期的盈利能力。
渠道上,线上收入占比超过50%;线下渠道中CS渠道、百货专柜渠道同比双双下滑近2成。
就此情形,丸美股份加紧与丝芙兰签约合作,入驻其80家门店;同时,公司持续加码线上渠道,全方位覆盖天猫、京东、抖音及小红书等新旧电商,有效结合众多电商主播、搭配公司自播团队,形成直播矩阵。
为强化品牌影响力,丸美股份在今年加速进军高端抗衰领域,年初推出高端抗衰老新品和首款“晶致胶原紧致美容仪”、3月发布抗衰护肤品牌—美丽法则。
点评:在新锐品牌爆款频出之际,国内企业将如何改进,以此在美妆市场上抢占一方天地?
对于推新产品,品质是内核,营销则是打造爆款的外在关键因素。于是,在市场消费不断升级之下,国内一些品牌纷纷加强营销手段以抢占消费市场。
02
国际:背靠中国市场,多个企业营收稳定增长
从国际企业财报的营收来看,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爱茉莉太平洋净利大涨105.5%,第一季度业绩大翻盘
国际品牌中,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营收近人民币73.13亿元,增长10.8%;营业利润达近人民币10.28亿元,增长189.2。
相比两个月前年报的惨淡光景,爱茉莉在此季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从品牌来看,以雪花秀、HERA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部门营收增长17%;中高端美妆品牌部门则同比下降2%。
LG生活健康化妆品部门业绩虽小幅落后,但依托中国市场实现疫情暴发以来的首次增长,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7%,创下历史新高。
海外业务上,爱茉莉营收增长20%,中国市场增长近30%,占亚洲市场总营收的7成。且在“三八女神节”活动中,雪花秀等产品业绩走高,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幅超30%。
因疫情长期化,其线下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企业在加强与数字化平台合作、推出限定产品后,线上营收则增幅超30%。
企业表示,本季度业绩的回暖,主要得益于电子商务取得超30%的强劲增幅及中国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复苏。
欧莱雅在华销售大增37.9%,未来中国市场或是发展重心
欧莱雅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全球营收约合人民币594.59亿元,同比增长10.2%。
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以及电子商务渠道,是促进业绩增长的两大主力引擎。中国市场同比增长37.9%,电子商务同比增长47.2%、占比26.8%。
从品牌来看,活性美妆部门表现最佳,销售额为10.23亿欧元,同比增长28.7%。
奢侈品部门销售额为27.69亿欧元,同比增长14.6%,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繁荣,国际妇女节期间,欧莱雅和兰蔻分别在天猫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和第二名。
企业发展上,欧莱雅正加大力度巩固品牌金字塔。
2月初,欧莱雅完成对Takami Co的收购,Takami正式成为企业奢侈品部门中的一员。
4月13日,旗下首个植物精油院线级护肤品牌——法国蒂可丽DECLÉOR,正式启动中国大陆市场试运营。
LVMH销售额暴涨32%,收入或超疫情水平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营收近140亿欧元,同比大涨32%。
从品牌来看,香水和化妆品部门收入为15.5亿欧元,同比有机增长18%。
区域上,亚洲市场在此季度中贡献了全球近50%的销量。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十分亮眼,对旗下Christian Dior、娇兰等多个品牌的业绩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所以在今年加强对亚洲市场联系的同时,LVMH更加注重对中国市场的建设。
4月12日,Dior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发布2021早秋女装系列大秀;4月19日,LVMH举行在上海开设亚太地区最大化妆品销售及仓储运营平台的奠基仪式;5月初,Hennessy出席在海南省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博会。
据官方透露,这将是LVMH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化妆品销售及仓储运营平台。”
且国际旅游零售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恢复,由此可预见中国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其高端香水和化妆品消费的主要市场。
雅诗兰黛业绩回暖增长16%,中国市场为增速最高领域
5月初,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3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从品类上看,高端护肤品彰显长尾效应引领护肤品类增长,净营收同比增长31%;香氛部门同比增长30%。
彩妆品类营收总体下滑11%,此季度已是连续第五个季度的双位数下滑,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
地区上,亚太市场的净营收同比增长35%,中国市场成为众多地区中增速最高的区域。对其,财报称“几乎每个品牌都随着高端品牌的表现而增长。”
对于未来的发展,雅诗兰黛将持续加码亚洲市场,对多方面的长期增长动力进行投资,比如建立中国上海创新研发中心、发展亚太地区的先进制造水平,加码全球在线销售和消费者分析等。
点评: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中国市场的稳速增长在众多区域中脱颖而出,为一些国际品牌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识到中国市场有如此巨大潜力后,众多国际品牌纷纷加码在中国建设企业新基地。
小记:近年来,在新锐国货美妆品牌强势逆袭,加快抢占年轻消费者的同时,受疫情冲击营收衰退的国际美妆巨头也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
从数据来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不少品牌业绩复苏和打造爆款的重要推动力。在科研技术高速发展,短视频电商和直播带货等营销方式下,中国市场机会逐渐增多,这于品牌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
孰能创造机会,引导消费,孰便能称为先驱者;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则可成为后进者,而无论哪种,都需品牌先明确机会,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方能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