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海底捞 谁来买颐海国际的火锅调料?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71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不靠海底捞 谁来买颐海国际的火锅调料?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
1.海海国际和海底捞是强耦合关系,福华相依。
2.想摆脱依赖的理解国际战范畴扩张对复合调味料及即时方便有好处。
3、产品渠道,不断推出新产品,有效转换为销售,我们可以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背着海底捞出这棵大树,海海国际的火锅底料生意顺风顺利进行。
火锅地板市场已经耀眼的情况下,能挤进来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不容易。李海国际不仅成为国内第二家火锅底供应商,也是继海天美业之后,第二家超越千亿市值的调味品上市公司。
2016年7月,李海国际在香港上市时,发行价格为3.3港元。截至2020年9月2日收盘,股价已上涨到133.4港元,仅几年就上涨了3940%以上,同期茅台酒涨幅约5倍。
但是一登上顶峰就暴跌了。自10月以来,李海国际股价一度下跌,从9月29日最高的128港元跌至11月6日的86.7港元,然后徘徊在90港元左右。
浮生海底钓鱼故事很难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自信。李海国际想象着空间更大的调味料行业,正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用从海底捞出来的东风做生意
李海国际是海底捞的相关当事人,两家企业的渊源很深。
海底捞的实际控制人张勇是海海国际的大股东,持有35.59%的股份。李海国际的执行董事施永红也拥有从海底捞回来的部分股权,两人是共同创立海底的创业伙伴。
起初,李海国际只是为特许经营品牌“海底捞”提供火锅底料的子公司。2007年,海海国际获得了独家、免费、无限期的“海底捞”商标使用权,是海底捞唯一的火锅底料供应商。
以海底捞为后盾的海海国际“一直躺赢”,2013年从海底捞集团分割开来,2016年率先上市。2018年,李海国际以34.7%的中端火锅底料市长/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二大火锅调料供应商。
由于顾客对C端市场“海底捞”品牌的认可,理解国际几乎不需要投入营销费用。据Chnbrand透露,在中式连锁食品中,海底捞全年最佳品牌排名第一。
在B端市场,海底不断扩张的卖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数据显示,2019年从海底捞到的销售收入占海海国际总火锅地板收入的57%,海海国际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火锅调料。
由于卖场需求旺盛,海底干地甚至需要向其他第三方火锅供应商增加购买。也就是说,利害国际不再是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唯一火锅供应商。
事实上,利害国际也在努力摆脱对海底钓鱼的依赖。
在B方面的服务中,利害国际正在逐渐降低相关当事人的收入比重,增加对外部顾客的供给。2020年上半年,了解国际第三方火锅调料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9.5%,但从海底打捞集团获得的收入减少。
在C端市场,海海国际面向更广泛的调味品行业,在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和速食食品领域全面出击。
整个类别扩张的野心
投资者对调味品产业一直很着急。这是因为典型的小型产品、大型市场的行业,空间大,增长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消费国,甜味调味品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复合调味品却有很大的市场。
复合调味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味道或功能的调味品,使用两种以上的调味品追加制作。
在调味料比较成熟的市场,一般以使用复合调味料为主。美国、日本、韩国复合调味料比重分别为73.35%、65.79%和59.32%。目前,我国复合调味料渗透率仅为26%。
显然,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由于B端市长/市场食品连锁化率、送货渗透率提高、C端消费者烹饪便利化、简化、健康化的呼吁,复合调味料个性化需求提高。预计到2021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长/市场规模将达到1658亿韩元。
火锅调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是福朝行业质量最好的细分赛道,海海国际是其中优势企业。
李海国际共拥有61个火锅调味料产品和37个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2019年公司火锅底料产品和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进口分别为28.13亿韩元和3.95亿韩元,分别为65.7%和9.2%,共占74.9%。
火锅调料近年来火锅品牌链不断增加,以标准化、安全高效的要求,使用了卖场包装的火锅底料。而且,火锅调料不仅是火锅,还衍生出火锅、麻辣烫,在B端和C端都有很好的市场。
2018年火锅底料市长/市场规模接近200亿韩元,李海国际以13.4%的市长/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作为行业领先者,这种市长/市场份额无疑很小,但也意味着未来很大
增长空间。中式复合调味品则是复调行业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子行业。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28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5%,在复调行业中的占比稳定保持在1/3以上。
颐海国际在中式复合调料市场进行全面开花,产品线覆盖鱼系列调味料、小龙虾系列调味料、佐餐酱等多种类别。
颐海国际的野心不止在调味料,紧接着又闯入了方便速食行业,这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且高速发展的行业。
2017年海底捞推出的自热火锅走进大众视线,迅速成为爆款。
2017-2019年,颐海国际方便食品的营收分别为0.61亿元、4.45亿元、9.99亿元。2019年,方便食品成为颐海国际第二大业务板块,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3%。
整体来看,颐海国际三大营收板块中,火锅调味料收入仍然占比最多,达65.7%,方便速食收入占比达23.3%,中式复合调味料收入占比达9.2%。
不过,从最初单独为海底捞提供火锅底料的工具型公司,到现在发展为覆盖多品类调料的龙头公司,颐海国际的想象空间正不断扩大。
口味创新才能持续吸引消费者
足够的市场空间之下,复合调味料行业的问题在于易被模仿复制,只有持续创新成为口味引领者才能享有丰厚利润。
在2018年颐海国际推出产品项目制,引导员工不断开拓新口味。员工可自行组队提出产品创意、完成新品开发,主导从立项到上市的完整流程,项目组在产品上市盈利后可得到奖励。
全员都是产品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截至2019年,颐海国际拥有115种产品,是复合调味品行业中产品线最全面的公司。
对比同属调味料行业上市公司的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在2016年至2019年新品推出的数量上,颐海国际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调味料行业还具有“小食品,大流通”的特征,渠道力决定着每一次新品推出送达到用户手中的效率,其强弱决定了企业可以占据的市场份额。
颐海国际的经销商渠道覆盖中国31个省级地区、4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2013-2019年,其经销商数量从116家迅速扩张到2400家。同样对比天味食品,截至2019年其经销商数量为1221家,约是颐海国际的一半。
持续的研发投入加上完善的经销体系,才能不断推出新品并有效转化成销售额,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2016年颐海国际推出的麻辣小龙虾调味料、2017年的自热小火锅、2020年的螺狮粉爆品,都经住了市场的考验。
尾声
享受过海底捞带来的红利,也要忍受“去海底捞化”带来的阵痛。
从2020年9月134.1港元/股的高位,跌落至11月86.7港元/股的低谷,2个多月的时间里颐海国际股价下降幅度达30%。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关联方因素导致的预期修正已基本完成,短期内仍有波动风险,但长期来看颐海国际的第三方业务表现值得期待,在复合调味品这一优质赛道有望培育出新的大单品。
不过,前方不仅有巨大的市场等待开辟,还有天味食品的强势竞争以及海天味业的试图闯入。甩掉海底捞“光环”之后的颐海国际能否蜕变为更纯粹的2C企业,还需要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