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加入跨境混战 朋友圈代购节节败退
-
-
类目:微商怎么做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04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电商加入跨境混战 朋友圈代购节节败退 侯猛租的工作室一团糟。赫拉口红,芦荟胶,埃塞克斯蜗牛霜,3CE彩妆,雪展.大商场一楼化妆品柜台里的这些热卖品,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有些是前阵子从韩国带回来的,有些是刚从韩国运回来的。”虽然这几天她的大部分存货都卖完了,但是她看着电脑屏幕上竞争对手的价格还是很担心。
前几天,CEO刘去了经常去的首尔东大门市场,开了一个大型招商会。JD.COM的“韩国馆”也开放了。支撑侯猛近一半“销量”的芦荟胶已经出现在JD.COM的主页上,一套69元,甚至低于侯猛的售价。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在JD.COM、天猫、邦伍麦等电商的参与下,曾经大获成功的韩国商品采购正受到极大冲击。
“朋友圈”里的代购生意
韩国的采购是什么时候开始兴盛的?侯猛自己也说不清。
“应该是从2013年开始的,那时候微信最热。”39岁的侯猛大师苏红也是微信朋友圈里第一个开始购买韩国化妆品的人。
此前,苏红是亮马桥附近一家大型商场的化妆品销售员,销售韩国化妆品。一开始她只是发现很多客户看到微信分享的产品信息后询问购买情况,所以她就想为什么不直接从韩国进货,直接在微信上卖。
"海外采购的优势是便宜."她告诉记者,很多人一直在做奶粉采购、手机采购和奢侈品采购,但化妆品、小商品等单价较低的商品并没有受到采购企业的太多关注。其实和其他代购商品一样,扣除关税和店面、人员费用后,代购商品比店铺价格低很多。同样的50 ml韩国missha BB霜,韩国69元一瓶,国内商场都有。专柜要130元;韩国的“兰芝睡眠面膜”,国内专柜价格230元,在韩国乐天免税店只要125元,价格低了将近一半。
2013年4月,苏红辞职,在朋友圈专门购买韩国化妆品。之所以选择朋友圈,是因为都是认识的朋友,有基本的信誉度,起步也快。几个月后,苏红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还进入了许多朋友的“朋友圈”。“最火的时候,我一天能卖十几万。”她说。
同样,侯猛的采购业务是基于他自己的朋友圈。“每次去韩国都会在朋友圈发,求订单。到了韩国,还会实时发布采购商品。”她告诉记者,这样一次韩国之行,扣除各种费用,她可以赚1万元左右。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她去了韩国12次,平均20天左右一次。
中国和韩国之间有多少次采购?“我估计北京至少有近万人。”苏红介绍说,有时飞往韩国的航班有一半是为了采购。她QQ上有三个代购从业者交流群,每一个都有上千人,代购产品包括化妆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箱包、食品等类别。其中很多韩国代购甚至雇佣员工在韩国本地扫货送货,而不是自己去明洞、东大门。
疯狂兼职人群缓慢散场
然而,蓬勃发展的韩国采购市场正在迅速降温。
“我认为除了部分产品,其他业务很快就做不到了。”做了3年韩货代购生意的宋,是这一行的“老人”,对自己的生意前景感到惨淡。
"竞争比不上JD.COM和天猫."她告诉记者,整个代购行业,除了少数在一个公司制下运营的公司之外,都是一个“个体户”独自工作,大部分靠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好友生存。在淘宝上开店很神奇。无论是商品类别还是议价能力,都不是电商巨头的对手。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许多商品的税率将逐步减免,个人购买的优势将消失。
不利的竞争地位正在加速韩国商品采购群体的“消散”。“我不打算做,也没什么可做的,就是赚一票。”宋现在已经准备“洗手不干”了。她介绍韩国商品海外采购群体不稳定。在她印象中,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是“兼职人员”,大部分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赚点零花钱,但没有“毅力”。“现在商业形势变坏了,很快就会有一大批兼职的人不干。”她判断一群购买者已经离开清仓了。
“要说根本没人买,肯定不是,不过不会再那么火了。”全职采购的苏红也准备坚持一段时间,但他也准备将注意力转向更远的日本。“我觉得现在日本小家电很流行,准备学习考察。”她告诉记者。
蚂蚁搬家终难持续
这种由近及远的变化真的能挤出购买者的生存空间吗?
“这件事应该暂时缓一缓。毕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苏红也犹豫要不要对自己做出判断。
"大多数个人采购业务很快就会结束."一位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JD.COM、一号店、天猫等电商正在将触角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越来越多国家的产品将出现在电商的虚拟货架上。从业务规模来看,蚂蚁搬家的小代购根本没有竞争力。
一些垂直企业的加入也会挤压海外采购市场。就在前几天,新希望在JD.COM平台上推出了99元的新西兰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不仅会对进口奶粉企业产生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很多国外的奶粉代购业务,因为只要你不是生产商,就永远拿不到“成本价”。
“大鱼吃小鱼是自然规律,也是市场规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副院长庄睿教授认为,代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国内外商品价格存在明显差异,既有企业因素,更受关税影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各种贸易协定的签署,国内外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差异将不断缩小。再加上电商企业的努力,以个体户为主的采购行业将逐渐退出舞台。
大佬,最后的会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