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还是传销?他因卖面膜惹上官司
-
-
类目:微商怎么做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89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微商还是传销?他因卖面膜惹上官司 小刘,家住黑龙江黑河,最近有点烦。几个月前,他加入微商大军,成为面膜品牌代理商。结果他一分钱没赚到,赔了7200。更让小刘气愤的是,退货请求被家人拒绝后,他在网上发帖质疑面膜品牌的销售模式,却被对方起诉。
2016年1月5日,小刘在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首次被起诉。法院以缺乏侵权事实和法律依据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请求,小刘胜诉。但一审判决后不久,口罩品牌决定再次上诉。目前,萧只能在焦虑中等待二审。
小刘出身普通家庭,原本想通过微信业务赚钱,现在却饱受此事之苦。他向网易科技记者讲述了自己参与微信业务的全过程,还原了微信业务是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将普通人一步步引入骗局的。从头到尾,他不太明白的是:他经历的是微信业务,还是传销?
“诱”入微商
2015年4月,小刘不经意间被拖入一个微信群,成为他微信业务噩梦的开始。
在这个微信群里,小刘了解到一个叫“叫我皇后”的面膜品牌。在群内所谓“讲师”的鼓励下,小刘动了心思,想从“讲师”那里学习如何做一个微信商,因为按照“讲师”的说法,他的微信业务团队里有很多人,月收入都在一万多甚至十几万。小刘家境一般,打算通过微信业务赚钱补贴家用。
为了慎重起见,小刘对“叫我皇后”进行了彻底的调查。他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大量的文章塑造了品牌非常成功高端的形象。于是,小刘联系了网名为“千香”的尚佳,自称是皇后面膜的创始人。《千香》给了小刘一张“面膜价格表”,并试图说服他成为一级代理商或一般一代,因为级别越高,商品价格越低,从你的下一个家就能得到更多。当然小刘一次要付出的成本越高。
2015年4月18日,小刘通过淘宝和典韦共向“万香”支付1.2万元,成为一级代理商。根据约定,“万芬芳”送了5盒“叫我皇后”面膜给小刘。
小刘以为这将是他靠微信业务发家致富的起点,因为“讲师”说只要买了货加入微信业务团队,他就会找到一个组织,组织会教小刘做微信业务的方法和技巧。小刘没想到的是,组织想教他的,是如何哄骗更多的人进来。
骗人四招
“教官”这样训练小刘——。如果他想赚钱,就多带点家庭进来,也就是“批发,不零售”。换句话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拉人,面具只是道具。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件事,分别是引流、朋友圈、公开课、谈判。
引流,俗称“骗粉”,是指在微信和贴吧上发布“一个月赚十万元做微信生意”、“穿上宝马做代理”、“不拼就老”、“成功的捷径就在这里”等虚构故事或煽动性文字,留下自己的微信号吸引别人“粉”你。
朋友圈的关键在于“塑造”。用小号,或者地图软件,生成微信,支付宝转账图,仓库发货补货图,海外旅行,豪车豪宅图,然后发布在朋友圈。综上所述,需要通过大量的假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人士,并告诉你的人——,这都拜微信业务所赐。
公开课,俗称“洗脑”,旨在把经过两步引流和朋友圈洗礼和感动的人变成行动团体。具体操作是在微信上建群,开一批小号为自己鼓掌、赞、送花、造势,让潜在目标觉得自己很牛逼。你要向观众保证一个月能给他们带来一万多,甚至十万,一百万,反复强调y
谈判,关键在于堵土阻水,打破目标最后的心理防线,让它付出代价。比如,如果目标没钱买东西,告诉他可以用信用卡透支;目标担心自己卖不出去货,告诉他99%的人都可以卖,但不能保证他有回报;目标担心找不到经纪人,告诉他“我的团队里没有一个人一个月找不到经纪人”。
四招过后,隔壁家被引诱进办公室,最后一家出货收钱,继续给隔壁家传授“经验”。
发帖质疑
“这不是骗人的吗?”在接触了所谓的“内训”之后,小刘的第一反应就是掉进了陷阱。有很多人和小刘有同感,但是很多人因为手里拿着几千甚至几万块钱,别无选择,只能做坏人,继续骗局。
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刘,经过一番心理挣扎,终于决定辞职。他要求退款,家人不接受。而是帮他以每箱1600元(原价:2400元)的折扣将三箱口罩转给了其他代理商。剩下的两个案子,不管小刘要求什么,都被对方拒绝了。
至此,萧只认了这家工厂,前后共赔了7200元。后来,小刘发现和他一样,有很多亏损的经纪人。他们聚集起来组成维权小组,打电话到派出所报案,打电话到工商局投诉“叫我皇后”。这些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大家都想出了“在网上发帖维权”的方法。
2015年7月4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叫我女王是传销吗?》,海报是小刘。小刘原本希望这个帖子能引起网友的关注,从而达到迫于家庭压力退货的目的,但大家没想到的是,一封律师函和一份起诉书在等着小刘。
在文章《叫我女王是传销吗?》中,小刘引用了《反传销法》的相关规定,对比了“叫我女王”面具的代理层级制和营销模式,提出了“叫我女王是传销”的问题。
就像之前的大部分努力一样,这个发帖因为关注度不够而失败。维权团体的热情慢慢消退,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在大家都忘了之后,小刘自己承担了“大事件”。
对簿公堂
2015年11月20日,小刘接到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传票。原告杭州多林美容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林公司”)认为,小刘在天涯论坛发表的《叫我女王是传销吗?》文章恶意歪曲“称我为女王”产品管理的政策和模式,导致2000多家代理商产品滞销,多家代理商要求退货。原告直接损失数百万元。多林公司要求小刘在天涯论坛道歉,并承担诉讼费和公诉费13080元,赔偿原告损失10万元。
2016年1月5日,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认为,被告帖子引用的音频、视频、文字材料来自公众互联网,被告仅作事实陈述,并未恶意捏造歪曲事实;其次,原告在法庭上声明只负责产品生产,不负责产品营销,因此被告对原告营销模式的评价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因此,法院驳回了多伦的主张。
然而,多琳公司并没有就此止步。一审判决后不久,多伦公司决定再次上诉。目前,萧只能在焦虑中等待二审。来自普通家庭的小刘一直被这场官司折磨,律师费、交通费、时间和精神上的努力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小刘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反而成了被告。他不明白:他经历的是微信业务还是传销。
专家点评
3月24日,网易科技记者致电多林公司法定代表人,对方未接。多林公司品牌部的一名员工介绍后,记者联系了多林公司的律师。这
电商分析师李成栋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微信业务都不是真正的微信业务,而是打着微信业务的幌子,以发展人头和圈子代理费为目的的“微传销”。
李成栋说,许多微信业务根本没有R&D链接。产品主要由代工厂生产,业务重点在营销环节。“交易者”决定营销系统和规则,并向下提供营销材料。对于这些微信业务来说,卖货不是目的,而是付钱给人。
微信业务的联合创始人、来自郁芳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微信业务的员工主要是母亲和大学生。微信业务要想“去MLM”,首先要加强对这些群体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具备区分直销和传销的能力;其次,“去MLM”还需要监管部门与微信深入合作,建立举报和打击传销机制。对于可疑的微信业务群,头衔、冻结资金等措施会更有效;第三,相关企业和员工要加强自律,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婪而冒险。
那么,如何定义微信业务或者MLM呢?法律平台鲁贝果联合创始人金印律师表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和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三种行为都是传销:“(1)组织者或经营者要求被开发人员通过开发人员开发其他人员。以直接或间接滚发展的人数为基础加入、计算和支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获取非法利益;(2)主办单位或经营者通过开发人员要求开发人员付费或通过订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付费。并取得加入或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谋取非法利益;(3)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开发人员,要求被开发人员开发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关系,以下级的销售业绩为基础计算支付在线报酬,获取非法利益。”
金印建议,代理人一旦发现自己从事的微信业务可能是传销,应立即停止业务,并向工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证据齐全的,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回自己的损失。
上海端和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全律师表示:“互联网上有很多病毒式营销,借鉴了传销。如果商品和服务只是幌子,很有可能是传销。但最终还是要看相关部门的认定。”刘春泉说:“国家很难监管微信朋友圈,所以很多微信商家都趁虚而入。为了彻底根除微信业务中的传销现象,需要国家部门加强监管,相关企业(如腾讯)也必须进行规则和制度建设。”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执着于微信业务的“高回报、高回报”,以免掉入骗钱的陷阱。
写在最后: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微信业务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可悲的是,以微信业务为名从事传销的人比例不小。从去年开始,网易科技频繁接受传销受害者的帮助。作为一个态度导向的科技媒体,我们希望从这篇文章中曝光一系列不合规的微信商业品牌。如有线索和证据,请发邮件至tech2004#corp .网易.com(发送时将#改为@即可),我们会在收到邮件后派人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