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京东已收购德邦快递(老崔泪洒当场)

2022-07-23 02:16:53  浏览:344  作者:管理员
  • 传京东已收购德邦快递(老崔泪洒当场)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44


【货源详情】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终于尘埃落定,京东确定收购德邦。 以前,我们已经透露了相关信息。 德邦宣传造谣,但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在对大家负责的角度上是一致的。 至此,零担王德邦走下神坛,整个快运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炎炎天下三剑客、佳吉转型医药、天地华宇日均4000T左右的未来注定将成为安吉的小板块,德邦被京东收购,至此炎炎天下王全军覆盖。 同时,标志着新的快运时代的到来。

从外表看,德邦转型虚浮,京东务实。

德邦的成与败

回顾德邦快递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家老牌快递企业。

1996年,现任董事长崔维星正式进军运输领域,在广东成立德邦前身——“崔氏运输公司”。

2004年,广东德邦物流公司成立,德邦创新推出“卡车航班”业务,以公路运价完成航空快运业务,完成脱胎换骨,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总部迁往上海,德邦从地区公司向全国公司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8年初,德邦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快件企业,也是业内首家通过IPO严格审核机制顺利获批的快递企业。

2018年7月2日,德邦战略发布会在“水立方”召开。 德邦物流正式更名为德邦快递,以新的服务开启了大快递的新篇章。 业界首款真正意义重大的快递产品——大快递聚焦3-60kg公斤,以产品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全新定义大快递。

2021年9月1日、德邦25周岁生日。

看了朋克里德日本人“庆生”的感想,老鬼想起了崔维星在2018年德邦上市的钟声会上说的话,至今印象深刻。 他说:

“德邦创业22年了,都说岁月不饶人,但我也没有饶过岁月,德邦物流也没有饶过岁月。”

典型的崔式幽默。 幽默,坚定; 敢于自嘲,绝不认输。

3年过去了,“德邦物流”也转向“德邦快递”,为下一个梦想而战。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对手在变,德邦也在变。 不管怎么变,年轻的心情,战斗的热情总是存在的。

自2010年德邦引进红杉以来,其规模逐渐发展,人力红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德邦。 德邦通过内部人才晋升机制,从短期大学效应招聘到本科校园招聘,目前都是留学生招聘,随着加盟体系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德邦的人力红利也逐渐过时。

2015年应是预示直营走下坡路的拐点,2015年安能货物量突破1万吨,同时邓波、康波等高层离职。 德邦也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没落之路。

2013年,德邦正式开通快递业务。 2018年1月16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上市的快运企业。 上市后,崔维星认定了快递化趋势,想尽全公司之力彻底打破快递与快递之间的边界。为了做好大件快递,甚至把德邦的名字都改成了快递。

在跨境业务方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德邦推出的跨境快递业务已经形成了联邦快递、国际快递、电子商务套餐、多式联运四位一体的产品体系,业务范围

如德邦供应链在全国各地拥有仓库140个,总面积101万平方米,已为多家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件快递专业市场,德邦也已经打造出了多个成熟的案例,华南地区佛山家具、德化陶瓷; 华东地区、慈溪家电、赣南脐橙; 西南地区,贵州酒类; 西北地区、新疆阿克苏苹果、宁夏牛羊肉等。

“远交”韵达与东航、“近攻”细分新市场,相映成趣。 辗转之间,德邦左右分开,可以再次看到借力的“合纵连衡”,感受到资本在新商业、新流通的大潮下的作用。

但是德邦的对策并不显著,转型为大型快递的报告书的数字并没有好转! 麦肯锡的咨询费被不当使用了。 特产业远离顺丰,京东产地华为的运营落后很多。

由于股价持续低迷,德邦股份的控股股东德邦控股从2021年2月开始连续实施减持计划。 2021年9月7日,德邦控股完成首轮减持,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63.78万股,减持总额约5748.31万元。

同年9月30日,德邦控股集团启动第二次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不超过3080.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 截至2022年1月27日,德邦控股减持计划期限过半,已按集中竞价减持254.77万股,总额约2702.51万元。

目前德邦控股合计减持人民币8450.82万元,德邦股份持股比例降至66.5%。

快运业务持续下滑

德邦成家所需的快递业务也缩小了。 财报数据显示,其快运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49.92亿元,同比下降9.70%。 其中,一季度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减少12.18%,二季度营业收入26.54亿元,同比减少7.39%。

对此,德邦快递解释称,快递业务新产品“360特重品”的推出对快递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在第二季度逐渐收窄。 随着快件、快递产品分层的逐步完成,快件收入下滑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

同时,受到了来自快递巨头的挑战。 2019年上半年,顺丰快递业务营业收入增长46.99%,达到50.72亿元,超过德邦快递业务营业收入。

从这种快速通道业务的下滑,可以看出这类领域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在不断稀释和拉平,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 此外,重要的是这类企业也需要重新调整竞争战略,毕竟其他物流企业也开始涉足这类快件业务。

盈利能力下降,近两个月遭遇了很多负面事件。 2021年7月,德邦股份对外公告,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的理财产品踩雷,金额高达1.6亿元。 8月,德邦因丢包事件接连火爆,一直强调直营化服务好处的德邦受到广泛质疑。 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在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受欢迎快递公司排行榜中,德邦快递在7家上市快递企业中排名垫底。

变动:

2月27日,德邦股份接到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德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控股)的通知,德邦控股拟就股权结构变动相关重大事项

考虑到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公司申请,本公司股票自2022年2月28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停职期间,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上述事项确定后,公司将及时发布相关公告,申请复牌。

此外,德邦近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2年1月28日,公司已累计股份6,703,94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6528%,成交最高价为11.88元/股,最低价为9.52元/股

德邦作为上市公司、报告书越来越差。

不能怪崔总。 德邦毕竟为整个快运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德邦的失败是有伏笔的。 德邦整体庞大的职能体系,浪费了大量劳动力成本,其次德邦科技投入过少,再次注定德邦求稳步伐将在时代淘汰赛中被淘汰。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的变革,大家都想当老大,德邦培养的大量老大,最终成为了对手。

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机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谁更有能力,去更大的市场证明自己。 聚集一团火,散开就是满天的星星,德邦打败德邦,老崔没啥好遗憾的。

从过去4年的业绩表来看,2020年由于疫情,加盟网络开工延迟,再加上高速免费、油价便宜,德邦的业绩就像重振雄风一样。 但正是这股浪潮给了老崔一种错觉,耽误了他的决定,在2021年业绩出来、公告出来之前,老崔终于清醒了。 但快递出货量连续几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快递基因网络年货量维持在460万吨左右,已经是合适的双线。

目前直营体系只有京东、顺丰两家,加盟只有安能、中通、百世、壹米、顺心、韵达。 早运寡头竞争已经提前来了。

京东通过与德国的跨境扩张快运和航空零部件,再加上自己的商流,未来5年内快运格局将进一步成为寡头竞争。

顺丰、中通、韵达通过品牌形成供应链抢占市场,没有商流的三家公司只能通过供应链机制形成壁垒。

壹米滴答四个品牌的合并,希望在未来通过国际全球化布局形成自己的壁垒。

可以说百世和安能单独依靠好运支撑着自己的业务,但从德邦目前的情况和安能的市值来看,未来安能和百世也难以摆脱收购的命运。

德邦管理力

雄关漫道真的像铁一样,但现在已经从头开始跨越了。

垂直化管理的诱惑

德邦以垂直化管理构建物流市场标准化服务,在业界杀出一条血路,没想到这成了制约未来发展的短板。

德邦初期的专业非常细分,经营、运营、人事、财务等不同的管理职能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从总部一级下沉到地区,形成了一条封闭垂直的报告链。 这种组织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前10年,为德邦提供了强大的执行力,确保了客户体验,便于德邦大幅拓展网络时按照标准快速复制“德邦服务”。

但是随着德邦的迅速发展,这种边界明确的组织模式很快就暴露出了问题。

这种有边界的组织模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人的人才整体实力提高缓慢。

2008年,物流行业传出“德邦是黄埔军校”的消息,不少竞争对手公然宣称“德邦员工将优先录用”。 但是,对于拥有“可怕者生存”文化的德邦,即使按照未来的愿景去推回人才队伍原有的实力,他们也只是给自己打了一个“严苛”的及格分数。

但在垂直化管理的组织模式下,人力资源发展的速度令管理层担忧。 垂直化管理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不能实现对外的知识交流,而且大大限制了内部的知识交流。 在这个体系中,人人都在向上寻找知识,而知识在向下传播的过程中,会逐层衰减,只沉淀“干燥的标准”。 长期以来,尽管可以促进基于业务标准的专业化深耕,德邦人才有时也会成为行业标准。 但是,人才也只是实行,容易忘记思考。

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人才发展模式,都坚持了近10年的垂直化管理模式,似乎越来越不适合德邦的发展。

变革1.0:混合式管理

一开始,德邦管理层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从2007年开始,创新管理团队、v-up(value-up )、总裁主题会相继引入企业。 这样的方法在收集员工的想法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 但零散的想法似乎很难有效改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但后来暴露出员工在创意报告时的表现、晋升竞争的机会主义倾向、创意招聘决策时间过短等问题,这些手段风靡一时后被放弃。

于是,德邦又发起了靶标管理的运动。 2009年9月,专门的目标部门——目标集团成立。 该部门除重点研究UPS等国际物流公司的管理实践外,还将营造公司整体投标氛围,支持和督促各部门实施投标项目。 不久,德邦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投标浪潮。 每个部门都需要找到行业内外的标杆企业进行投标,就连保安部门每天都在头疼万科房地产的投标方法。

此外,各部门也要确定自己的内标的,全国前三名以外的相关部门要派专家驻点学习,要求事业部总裁亲自去。 加价确实带来了管理细节的改善,变得更加系统化,但因为加价是“形”而不是“神”,所以很难说提供了整体的管理水平。 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德邦外部标的项目覆盖率为53%,成功率为17%,均落后于世界一流企业。

借力咨询

崔维星最喜欢的企业之一是华为。 在德邦的目标运动中,华为也成为了重点目标。 2011年4月,德邦痛定思痛,引进咨询外脑启动首批企业级咨询项目——“德邦物流战略咨询项目”。 主要根据德邦现状盘点,明确管理优化的总体方向。 2011年9月,组织结构设计项目和流程优化项目同时着手。

德邦转型中最重头戏、改名转型大件,现在看来非常失败!

零担王冠被安能超越、快递目标面临四通一达遥不可及!

大快递的新品宣称“从上面40KG,100%免费上楼”和“从上面60KG,打包送”。 德邦内部表示,这是业界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大快递产品。

这一战略调整是崔维星向麦肯锡咨询公司取经的结果。 后者为德邦列出373个业务领域候选名单后,缩小到12个,基于可行性和吸引力,最终产生了7个最有发展潜力的新业务选项。 快递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论证转型做快递,进行了三次分析,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崔维星对咨询公司有着难得的依赖。 他每年花一大笔钱聘请顶级咨询公司为德邦的“诊断”。 经过比较,据说他每年将上亿元咨询费的80%投给了麦肯锡和IBM。

钱花的冤枉!

结语

雄关漫道真的像铁一样,但现在已经从头开始跨越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生涯,江湖还是那片江湖,但搅动风云的不仅仅是当年的“一哥”。 对年仅25岁的德邦来说,任何形式的“再创业”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一家拥有数千个基地、数十万个人生规划的快递公司。

所以,无论怎么“折腾”,也要祝福德邦,借用崔维星此前说过的话。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顺境崛起的人,牛;逆境能崛起的人,更牛。”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