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岳嵩山在哪里,河南中岳嵩山属于哪个省市
-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76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河南中岳嵩山简介。嵩山古称外放、高松、威震。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位于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中岳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并称五岳。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
河南中岳嵩山简介,嵩山原名外放、高松、威震,位于豫西,属伏牛山系,位于登封市西北部。是五岳中的中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并称为五岳。嵩山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分为少石山和太石山,共有72座山峰,最高峰季峻山高达1491.7米。嵩山位于中原,东西横贯。古代称之为“洋党”。夏商代称“高松”、“崇山”,西周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宋以“宋为中心,左岱、幽华”为“天地之中”,在中岳称为嵩山。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1512米,主峰季峻峰位于太师山,高1491.7米。嵩山北临黄河、洛水,南临、嵇山,东临京都汴梁,西临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罗、两都、嵇名山”之称。它是中原第一名山,因为它的奇峰和众多的寺庙。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和150多位著名文人墨客来过,也是神仙聚会谈心的乐土。《诗经》有句名言“高松岳薇,巍峨在天”。
河南河南中岳嵩山的由来,中岳嵩山在古代,嵩山被称为“异邦”,夏商代称之为“威震”。003010称余的父亲枪为“宝波枪”,此处系“威震”之名。《国语周语》记载:“前三代君王皆在河洛之间,故高松为中山,四山不同。”东汉班固《史记》说:“中央之岳,宋高宗是谁?岳重位于四个方向的高处,因此被称为高松。”在西周时期,它被称为“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取名“中岳”,五代以后,又叫“中岳嵩山”。唐朝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沈约。自北宋以来,它一直被称为中岳嵩山。
河南中岳嵩山属于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绵延60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间是季峻峰,东边是太师山,西边是少室山。嵩山是它的总称。古人的缥缈室是嵩山的主山,缥缈室中奇峰少,东西起伏如卧龙。所以有句话说“华山如林,中岳如卧”。两座高山一座接一座地堆积着,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南岸滚滚向前。历代皇帝、将军、诗人、僧侣和隐士根据这些美丽的山峰的形状给它们命名,因此有七十二峰的说法。河南中岳嵩山地理位置嵩山属于中国五岳之一的伏牛山系。因为地处中原之地,在世界上,所以俗称中岳。嵩山位于东西两侧,雄踞中原,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1512米,主峰1492米。周边山脉横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宜川等市县。
河南中岳嵩山河南中岳嵩山气候特点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根据古代太古宙时期中外地质学家在河南中岳嵩山形成原因,的考察,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经过23亿年前的松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亿年前的少林运动以及三次大的地壳运动,山脉逐渐形成,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时代。进入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大约2亿年后,这里的地壳上升到海平面以上,由于风化剥蚀,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2亿年前,我国班图地区又发生了一次持久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松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动,形成了今天的山地景观。河南中岳嵩山地质特性嵩山岩石发育良好,出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和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一顶五代”(地球发展史上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俗称“一顶五代”)。嵩山地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露头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多岩”。据中国地质界称,它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地质宝库。嵩山古生物化石丰富。嵩山有海象化石、陆生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由于嵩山特殊的地质构造,蕴藏着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河南中岳嵩山人文景观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嵩山地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高度繁荣。道教、佛教、儒家是三教最早、影响最大的典型代表,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泰山下的中岳寺建于秦朝,是嵩山道教的象征。泰山南麓的松阳书
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少室山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释家的象征。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据传,印度名僧菩提达摩禅师曾驻锡于此。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过秦王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后僧徒在此讲经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千年来少林僧人潜心研究佛法与武学,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日渐深远,少林武术更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蛮声海内外。与少林寺题材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经久不衰,反应了现代人对少林精神的喜爱。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壁画约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300米的山脚下,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1000多年来,已经建成250多座,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大多有雕刻和题记,反应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少林寺的组成部分,还有达摩当年面壁处的初祖庵、慧可的二祖庵。初祖庵在少林寺塔院北之山巅上,今存北宋宣和七年(1125)所建大殿,阔进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1983年曾落架按原貌重修。二祖庵在少林寺对面的钵盂峰顶,今存硬山式小殿,唐、元、明塔各一座,清碑数通。
永泰寺
永泰寺,位于太室山西麓,创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为纪念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入寺为尼,更名为永泰寺。寺内现有大雄殿、毗尼殿等,系清代建筑。塔两座,分别为唐朝和明 朝所建。门前经幢两座,上刻陀罗尼经,系唐代造。寺外有唐碑一通,述寺史沿革。寺院四 面群峰环峙,门前有溪涧流过,环境清幽秀丽。
会善寺
会善寺及琉璃戒坛,位于积翠峰下,原为魏孝文帝避暑离宫,恭陵王舍宫为寺,孝明帝 时 名闲居寺,随代改名嵩阳寺、会善寺,后毁于兵火。唐初重建寺宇,武则天曾临幸此寺,拜寺中高僧道安为国师。密教高僧一行和尚及其弟子元同在寺中创设戒坛,俗称琉璃戒坛,是 唐代全国重要戒坛之一。五代后梁时,此寺曾一度毁废。宋初重建大殿,此后历代皆有重修。现存会善寺为一小院,院中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三架进深,单檐歇山顶,斗拱硕大朴实,是嵩岳地区现存最古老的 建筑 之一。小院西数百米处有唐建净藏禅师塔,塔基高大,塔身粗壮,工艺奇巧,是古塔中之珍 品。历代住寺高僧除一行师徒外,又有道安禅师(俗称老安和尚)及其弟子净藏。
嵩岳寺
嵩岳寺,位于太室山南麓,亦是一林泉秀美的风景之区。原址为孝明帝之离宫,正光元年 (520)改为寺,初名永明闲居寺。隋唐两代曾对寺院进行过大规模扩修。唐李邕《嵩岳寺碑》载:寺院为一广大佛刹,“殚极国材,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殿宇一千间”。当时寺中有七佛殿(风阳殿)、定光佛堂、无量佛殿、禅院等。北魏时所建宝塔仍存,俗称嵩岳寺塔,砖构,密檐式,塔高40余米,15层,平面是12角形,“发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 ,方丈十二,户牖数百”,至今不失其伟岸壮丽。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
中岳庙
中岳庙是道教胜地,历代名道士曾在此著书讲经。位于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汉武帝时增修“太室祠”,北魏时改名为中岳庙。唐宋时多次扩建,规模宏大;明崇祯十七年毁于大火,清朝多次重修。今日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
中岳庙占地十万平方米,庙院南北长650多米,东西宽160多米。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是中岳庙古建筑群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化三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共十一进。天中阁后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镇坊与崇圣门之间的六角亭,峻极门和化三门之间的四岳殿台基,大殿院的两座御碑亭和廊庑,寝殿院的廊房以及御书楼两端的东西顺山房,分别位于中轴线的两侧。庙的东西两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和龙王殿等独立成体的小院落。庙内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铁人等众多文物。
中岳大殿:又叫峻极殿,是中岳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顶,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棂子门窗,金碧辉煌,素有“台阁连云,甍瓦映日”之称。大殿内吊游龙天花板,下铺磨光青石地面。殿内正座为五米高的中岳大帝塑像,即殷朝“闻骋”,经历代帝王加封为“祟圣大帝天中王”。塑像两边有使臣侍者和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执斧荷钺,威风凛凛。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毁于火。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太室山南麓,原名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改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之一,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省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并称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明末书院毁于兵火,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 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它的历程。但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嵩阳书院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古朴大方,雅致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
嵩山碑刻
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嵩山碑刻,作品多达2000余件,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 嵩山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此碑为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制宏伟,结构紧凑。碑首分三层,上层为双狮戏珠,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起着平衡碑顶重心的作用,使碑身牢固稳当。碑首的中层比上、下层和碑身都要宽大,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从上往下逐渐收缩,略带弧形,上面是祥云浮雕;碑首的第三层上下平直,正面中间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双龙飞舞浮雕,两侧
大唐嵩阳观纪是麒麟浮雕。碑身刻《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隶书25行,每行53字。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欧阳永叔和游人的题记则撰于碑的背面和两侧。碑座为长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后各三个,两侧各两个,共十个。每个内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举扬舞,一手抓住动物,有鱼,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目凸腹,开档丁字步,或作对阵欲斗姿势。这座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
观星台
嵩山观星台,即告成观星台,大约建于1276年, 设计者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大衍历》。当时像登封观星台这样的建筑在全国有27处,而历经数百年沧桑,登封观星台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座。此观星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授时历》:嵩山观星台的设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以昼测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9分12秒,与科学仪器的测定仅相差26秒,与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分秒不差。但我们的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余年。
河南中岳嵩山自然景观
将军柏
嵩山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拨。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将军柏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嵩山潭瀑
嵩山山脉山水相连,赋予嵩山灵动与神韵。山间涌泉,星罗棋布;溪水潺潺,汇积成潭;卢崖瀑布,最为壮观。
河南中岳嵩山门票价格
嵩山门票价格80元;少林寺景区+中岳景区180元。嵩山景区开放时间:7:30—17:30,少林寺开放时间稍短:08:00—17:00。
免费政策:儿童1.4米以下免票,对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含7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优惠政策:全日制学生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