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在哪里,西宁属于哪个省市
-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17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西宁(藏语:紫宁,撒拉族:慈戎)是青海省省会,古称西平县、清唐城。青海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兰蒂.
西宁(藏语:紫宁,撒拉族:磁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县、清唐城。青海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兰新铁路客运专线途经西宁,设有车站。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之间,属祁连山系。黄水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2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44%。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民族有很多,如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和土族。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西宁西宁简介2011年,西宁市总人口222.8万人,比上年增长0.87%;2008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84万人,比2000年增长52.76%。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得多。34%和8%。全市有天然草场50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74万亩,围栏草场98.2万亩,牲畜暖棚130万平方米,养殖面积1500多亩。全市农业机械13.55万台,总功率111.4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7%。西宁人口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和高山寒温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它是一个避暑胜地,被称为“中国的夏都”。西宁气候特点西宁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的移民城市。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族文化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座人口过百万的中心城市,拥有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瑶族、侗族、撒拉族、黎族、白族、羌族、藏族、土家族、俄罗斯、独龙族、瑶族、维吾尔族、湖北等100万移民人口。西宁民族分布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塔尔寺是中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莞穆斯林寺是中国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西宁宗教概况在古代是羌人。西汉时期,设立了军事和邮政据点西平亭。神阙最早属于靠近羌县的金城县。汉武帝在位第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在霍去病建立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的开端。东汉时,建安位于西平县,治西毒县(今西宁市)。(或)黄三年(222年),扩为西平县,在此开始建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府。至此,“西宁”之名始于见史。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立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西宁城正式在省界四周建立。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隶属青海省管辖。1950年,西宁是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1960年,原来由省直接管理的湟中、大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1962年,湟中县、大通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由省改为直辖市。1966年,大同县(在桥头)移交西宁市领导。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85〕163号)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回族土族自治县,原大同县行政区域为大同回族土族自治县行政区域。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6〕30号):(1)西宁市城西分为西、北两区。(2)撤销西宁郊区,将原郊区管辖的7个乡镇划归4个区管辖,即城东、城西、城北。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9〕142号)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2001〕第7号批准撤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乡,设立新庄镇。撤销多林乡,设立多林镇;撤销常宁、后子河乡,合并常宁镇;睿符品牌传播机构
撤销湟中县上武庄回族乡,设立上武庄镇;撤销宗寨、升平乡,其中宗寨乡18个村(王宾堡、张家庄、清河、清水河、宗南、宗北、谢家寨、杜家庄、泉二湾、新庄、王家山、芦家寨、新安、邢家、元宝子、香塘、塘马坊、陈家窑)和升平将设立。废除坡家、干河滩乡,与大才乡黄儿村合并,建立干河滩镇;撤销兰龙口、赢驷、莎拉乡,其中
将拦隆口乡的25个村(拦隆口、扎什营、新村、巴达、班仲营、端巴营、西岔、上鲁尔加、下鲁尔加、白杨口、东拉科、南门、上庄、前庄、中庄、尼隆台、卡阳、白崖、尼隆口、桥西、千东、千西、上寺、铁家营、上营)、四营乡的11个村(伯什营、麻子营、白崖、拦一、拦二、尼麻隆、图巴营、合尔营、后河尔、上红土沟、下红土沟)和拉沙乡的7个村(红林、邦隆、南门、占岭顶、民联、峡口、民族)合并设立拦隆口镇;撤销上新庄乡和马场藏族乡、合并设立上新庄镇;撤销田家寨和什张家2乡,合并设立田家寨镇;撤销共和、维新和盘道3乡,合并设立共和镇;撤销李家山乡,与四营乡的塔尔沟村合并设立李家山镇。③撤销湟源县大华乡,设立大华镇。
④将湟中县总寨乡的4个村(徐家寨、东村、西村、陈家滩)并入鲁沙尔镇;拉沙乡的8个村(北沟、中村、杨家台、年家庄、尕尔加、目尔加、洛尔洞、拉卡山)和拦隆口乡的8个村(合尔营、奔巴口、丹麻寺、油房台、玉拉、幸福、沙窝尔、初哇)并入多巴镇;升平乡的4个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沟、牙加)并入土门关乡。2001年底,全市辖23个街道、26个镇、26个乡、6个民族乡,128个社区、28个居委会、926个村(牧)委会。
2003年底,辖23个街道、26个镇、24个乡、6个民族乡,934个村(牧)委会、16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83713人。
2004年7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由4个调整为3个:撤销三其街道办事处,并入马坊街道办事处。
2006年8月,西宁市:新增1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56个(26镇30乡)调整为50个(27镇23乡)。
湟中县:撤销西堡乡,设立西堡镇;撤销大源乡,并入鲁沙尔镇;撤销丹麻乡,并入田家寨镇。
湟源县:撤销塔湾乡,并入申中乡;撤销城郊乡,分别并入城关镇、东峡乡、和平乡。
大通县:撤销西山乡,并入青山乡;撤销窎沟乡,并入朔北藏族乡。
西宁旅游
西宁八景有的现在名气仍然很大,但是有的已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被人们遗忘甚至消亡。消亡的原因不一,但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有丰富人文景观的景区景点,现在仍然为人们所熟悉,并且依然吸引游客。所以,开发旅游景点必须依托人文景观,依托文化底蕴。
石峡清风,它之所以成为八景之一,人们所咏的,不仅是峡谷吹来的自然风,或者是沿途秀丽的自然风光,人们还借物咏志,希望和祈求从这个风光秀丽的小峡经过的官员,两袖清风。 湟流春涨, 所指的湟水河,则孕育了湟水文明,可以说是湟水两岸人民的母亲河。作为黄河流域上游的支流之一,它也是黄河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开发湟水春涨的景点意义很大。虽然现在湟水河河水受到污染,水流量减小,但通过这两年来的整治,已初步取得成效,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关注的现代,湟水河将呈现出崭新面貌。
南北两山作为西宁市目前的重要景点,开发和建设已经相对成熟了,而南山公园的建设,相信会演绎出更崭新的景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老爷山相邻,这两个景点和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五峰山在一条线上。所以,开发这几个景点,可以考虑把它们联系起来,这条线,也将是青海一日游的一条好线路。
目前,老爷山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还没有开发的娘娘山和五峰山,自然风光秀丽,加上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开发是大有前景的。娘娘山下,就是清水乡柴家堡,一到夏天,这里丛林和麦田相依,草地丰茂,野花遍地,景色宜人。这里还有明朝将领柴国柱的坟地,有实物可以考证。当时,一门三总兵的柴家,在大通修建学堂。柴国柱任山海关总兵时,防守重镇山海关,抵御金兵的侵犯,也是历史上有名气的将领。如果开发娘娘山时,把这些历史遗迹和这里的神话传说相连,编辑相关的导游词,深入发掘娘娘山下的动人故事,将会大大提升娘娘山的名气。 五峰山风光秀丽,这里每年还举办六月六“花儿”会,相当红火。这个景点开发出来后 ,可以在夏季随游客不定期地举办“花儿”会,增加人气。
另外一些景点,如龙池夜月等,由于文化底蕴单薄、景致单一等原因,不为人所知。但是,人们把虎台等景点添加进来,并且,新添加的景致也纳入了开发建设的范畴。新的西宁八景开发出来,可以大大丰富西宁乃至青海一日游的内容。
西宁石峡清风
从西宁东行15公里,便可到达一个秀丽清爽的避暑好去处,那就是西宁古八景之一的“石峡清风”。 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
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通途。只不过,游人到达小峡口湟水两岸时,即便是夏日炎炎,仍觉得凉风习习。当年那“石乱马蹄稀”的情景已成为一段历史的回忆。
西宁金蛾晓日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斑斓。青海多山,而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游人登山观日出时,朝阳、山花、蝴蝶相映成趣。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西宁文峰耸翠
提及这一景点,必然提及西宁南山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人们曾经在南山修建一座阁楼,便有凤凰落到这儿,当地人视为祥瑞之兆。后来,也是为了企盼当地文风繁盛,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阁。如今,这一景致已经不为西宁人所熟悉了。
西宁凤台留云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传言“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 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较高,所以凤台上经常云雾缭绕,自成景致,如今,这些景致作为南山公园的一部分已经开发出来了,并且随着南北两山大公园的开发,这些景致的开发会更上一个台阶。
西宁龙池夜月
所谓“龙池”,指的是位于西宁西郊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由于这里曾经修建过不少庙宇,所以,历史上,这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地方。这里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后来屡建屡废,清末称作“五龙宫”,曾经盛极一时。 如今,所谓的龙池夜月景致我们已经无法欣赏了。但是,想象当年泉水清澈,夜色清朗,明月高悬,犹如江南水乡般的景致一下子到眼前来了。
西宁湟流春涨
所谓湟水,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水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如今,湟水河两岸由于城市建设而日新月异。时值初春,漫步湟水河岸,柳色如烟,公路如砥,高楼林立,夜晚万灯辉煌映衬着一天星斗,风景宜人。
西宁五峰飞瀑
著名的五峰飞瀑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沟脑。因为这里的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所以叫五峰山。这里环境幽雅,泉水众多,细流飞洒,好像瀑布高挂,至今仍然是青海旅游胜地。 五峰山有三奇,即林、泉、洞。人们又归结了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树林、杨树林和桦树林,夏季林木郁郁葱葱,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叶变红,层林尽染,风景无限。三洞是东洞、西洞、北洞。东洞深8米、高3米、宽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宽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宽4米。洞内露冷苔苍,别有韵味。三泉是龙宫泉、隐泉、裂口泉。三泉水以龙宫泉水质最好,泉水经石雕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溅山径,在泉石周围刻有“山幽林更静,人间歌不尽,鸟语花香地,泉中水长流”等诗句。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 五峰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同乐亭。近来,亭台楼阁、绘饰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迩。届时,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声震四野,从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会,八乡四野觅知音”,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艺术盛会,为五峰胜景增添了异彩。
西宁北山烟雨
西宁四面环山,南北两山却因奇、秀为人所爱。北山便是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早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载:“湟水又东,经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由此可见,北山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北山的古迹不少,这也是北山至今还作为西宁的一大名胜而著名的原因。如今,这里还有佛寺、道观、砖塔、洞窟、壁画和露天大佛。经历代的扩建增修,在峭壁断崖间凿成洞窟,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九窟十八洞”。
高原的气候乍雨还晴,而到土楼山游玩,最佳胜景则是雨中观游。在烟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土楼山隐约模糊、水墨入画的意境。站在斗母殿,殿檐滴水如珠,雨幕中的群楼像笼罩了一层轻纱,道路纵横像是几笔粗墨,片片树林犹如淡墨渲染。遥望南山,似见似不见,形隐而神存。唯有北山顶上那座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在烟雨蒙蒙中矗立,像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僧,在思谋着苍茫的人世。
塔尔寺
塔尔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1000亩,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塔尔寺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整座寺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个小法会。
西宁马步芳公馆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一九四二年六月,为马步芳私邸,取名“馨庐”。因公馆许多建筑的墙面均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馨庐”为“玉石公馆”。一九七九被辟为博物馆。公馆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几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