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在哪里,新疆伊犁属于哪个省市
-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18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始建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及10个直属县市。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管辖地区和县市的自治州。西方.
新疆伊犁简介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及10个直属县市。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管辖地区和县市的自治州。西部靠近欧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那里有中国陆地上最大的贸易港口(霍尔果斯港)。泉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因雨量充沛而被称为中亚湿岛或塞外江南。人口超过500万,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气候宜人,是中国十大小城市之一,降水丰富。自治州内有一批中央和自治区直属单位,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伊犁师范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新疆矿冶局、天心西林工业局、阿山林业局、新疆卷烟厂、阿西金矿等。伊犁素有“塞外之南”、“中亚湿岛”之称,“花城”伊宁市是伊犁州首府。
新疆伊犁州人民政府,住伊宁市斯大林街60号,邮编:835000,电话区号:0999。自治州总面积26.91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其中,伊犁州直属县(市)面积5.65万平方公里,人口281.5万人,少数民族占61.3%。伊犁,伊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优势独特。水土资源丰富。泉州地表水年径流量占新疆的41%,水能储量占新疆的37%。天然草原3亿多亩,耕地3000万亩,耕地1350万亩。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的水土开发潜力巨大。有各种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9大类86种矿产,其中有工业储量的有28种,煤、金、铜、铁储量在新疆占重要份额。目前,新疆最大的金矿阿西金矿和全国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具备建设西北重要矿产基地的条件。生物资源非常珍贵。
新疆伊犁森林面积8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1.6亿立方米,占新疆的74%。珍稀动物有60多种,植物有700多种。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科研开发价值。独特的旅游资源。地理、水、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健身一应俱全。它有美丽的草原风光,丰富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西部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全州有规模景区(点)27个,国家级优质景区(点)9个。突出的地理优势。泉州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边境沿线有霍尔果斯港、巴克图港、吉木奈港等8个国家一级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以霍尔果斯、巴克图口岸为依托的伊宁市、塔城市为沿边开放城市,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奎屯市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国铁路最西部的货运编组站。霍城县有省级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伊犁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阿勒泰地区清河山区记录),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塔城地区8.7,阿勒泰地区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流域300-500毫米,山区600-800毫米;塔城盆地平均300毫米,山区平均约500-600毫米;阿勒泰山区602.6毫米;休息区700-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新疆伊犁资源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南北长760公里,东西宽630公里。其中,全州土地总面积27.0035万平方公里,州直属县市5.7418万平方公里,塔城地区9.5616万平方公里,阿勒泰地区11.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全长2019公里。伊犁州地貌类型:山区8363244公顷;6298931公顷丘陵;平原10297437公顷;2043855公顷沙漠。土地利用类型:耕地174.62万公顷;0.93万公顷的花园;林地180.11万公顷,其中天然林171.56万公顷;草原1895.12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原1879.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409.07万公顷。新疆伊犁气候,伊犁州境内共有河流208条,年径流量36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自产水。
9.6亿立方米,地下水186.08亿立方米,山区139亿立方米,平原106.44亿立方米;实际控制流量360.67亿立方米。湖泊(大于1平方公里)26个,总面积1125.2平方公里。冰川3065条,总面积3524.44平方公里,储水量1366.69亿立方米。水能储量为1248.65万千瓦。新疆伊犁主要矿产
伊犁州境内主要矿产有:铍、白云石、钾长石、铬、铯(居全国前五名)、煤、铁、锰、镍、金、银、铝、锌、石灰岩、萤石。
新疆伊犁历史沿革
名称起源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
古代伊犁
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最早见于我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汉时伊犁为乌孙国属地,显庆二年(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统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改隶新设置的北庭都护府。元末明初建别失八里汗国,王都在今伊宁市附近的伊宁县境,伊犁自此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统有伊犁,始于乾隆年间对准噶尔封建贵族叛乱的平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县惠远乡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邑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族各部。
沙俄时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罗斯帝国侵占,现在为哈萨克斯坦境内。 1954年11月29日设立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伊宁市改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市,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专区。
唐代时期
在唐朝中央政权的政治势力进入伊犁前,西域广大地区经历了一段政治局势极不稳定的时期。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以万人击溃了阿史那鲁的十万大军,并兵分南、北两路乘胜追击进军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再次统一了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和内地一致的行政建制,针对伊犁地方各部族多是西突厥这一特殊情况,采用羁縻性质的都督府州制度进行管理,任命和册封当地各族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允许世袭。他们作为唐朝政府的官员,领取俸禄,具体负责当地日常行政事务,在伊犁及其邻近地区设置了洁山、盐泊、双河、等都督府,在各都督府内设了功、仓、户、兵、法等专职官司吏,并在北庭沿天山北麓通弓月城,渡伊犁河到碎叶的交通线上,设置了完整严密的驿站制度,唐朝在伊犁除设官轩守,征收赋税外,还加强了军事部署 ,从内地调拨了大批常备军队驻防伊犁,归北大庭大都护府直接指挥。唐朝在伊犁的这些措施,把伊犁同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维护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繁荣,使伊犁与中原的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
宋元明时期
唐代后期,伊犁地方的主体民族为突厥旧属葛逻禄部,葛逻禄与回纥、牙格马部联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它的首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称“桃花石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
1124年,东北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万里西迁至西域,1131年灭喀喇契丹。伊犁的葛罗禄部即臣服于西辽王朝。在这一时期,伊犁著名的古城——阿里马城,赤木儿城兴建,并发展成为丝路北道上的重镇。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后又向西进军,开始征服西域,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逻禄部投附成吉思汗,大大动摇了西辽的统治。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经伊犁河谷,出征中亚,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亚广大地区后,将伊犁等广阔土地分封给他的二儿子察合台,史称察合台汗国。 伊犁虽是察合台汗王的封地,但由于伊犁的战略地位,蒙古帝国和以后的元朝中央政府实际上是直接管理伊犁的,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68年派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里马城。1275年,又派丞相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畏佐那木罕。1306年元朝政府将窝阔台兀鲁斯领地划归察合台汗国,元朝的统治达到包括伊犁在内的中亚地区。 16世纪20年代,察合台系的蒙古人已大部融合于四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中,1677年,进入新疆的瓦刺又称厄鲁特、卫拉特、内分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以伊犁为会宗之地”。
清代时期
清朝政府统有伊犁,始自对准噶尔的平定,1755年,清朝政府在断续数十年对准噶尔部的征战后,乘准噶尔内讧之际,发兵讨伐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大获全胜,即指著名的格登山之役。为了纪念此次战役乾隆皇帝在昭苏格登山和宁远城建立现在著名的格登山碑。 清朝统一西域后,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 尔后在伊犁将军所在地——伊犁河谷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伊犁九城”。其中惠元城为伊犁将军驻地,也是当是新疆政治、军事中心。
伊犁专区
1950年设伊犁专区,专署驻伊宁县。辖伊宁(驻宁远)、绥定、霍城、温泉、博乐、精河、巩哈、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伊宁等12县。 1952年由伊宁县析置伊宁市,属伊犁专署领导。伊犁专署驻伊宁市。辖1市、12县。 1953年巩哈县改名为倪利克县。 1954年原倪利克县改名为尼勒克县。1954年3月25日宁西县改称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将温泉、博乐、精河3县划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1954年11月29日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成立后,伊犁专区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领导。 1955年撤销伊犁专区,原伊犁专区所属伊宁、绥定、霍城、新源、巩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8县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原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改设)改由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辖。 1957年伊宁县驻地迁吉里圩孜。 1965年绥定县改名为水定县。 1966年撤销水定县,并入霍城县。霍城县迁驻水定镇。
伊犁地区
1975年设立伊犁地区,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伊犁地区驻伊宁市。原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和伊宁(驻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霍城(驻水定)等7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地区。辖1市、7县、1自治县。1979年,撤销伊犁地区,所属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1984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伊犁地区,辖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伊宁市。1985年正式成立。
伊犁地区位于自治区西部,伊犁河上游。全县总面积55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11.54万人(少数民族142.03万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伊犁地区总人口2082577人。其中:伊宁市 357519人、伊宁县385829人、察布查尔县161834人、霍城县 333013人、巩留县 153100人、新源县 269842人、昭苏县 145027人、特克斯县 133900人、尼勒克县142513人。
2001年3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撤销伊犁地区,变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管理体制。2001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犁地区。
新疆伊犁旅游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西部,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
伊犁历史上是古丝路北道要冲,今天是向西开放的门户,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它以占新疆3.4%的土地,养育了全疆近12%的人口、在新疆乃至整个西北的地位十分重要。伊犁沃野千里,草原辽阔,森林茂密,全部面积的87%是农牧林宜用地,草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达67.7%。伊犁是边塞旅游胜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溪谷,碧蓝的湖泊,每年都吸引着数万中外客人,陈运和诗赞“‘伊桥落日’的美不胜收 ‘塞外江南’的鲜果香甜”。
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开发、探险、登山、滑雪、狩猎、考古和科学考察以及领略民族风情等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
伊犁巩乃斯草原四季景色俱佳,而以春色为最,6月哈萨克牧民从“冬窝子”转场而来,使花香鸟语之中,又多了阵阵牧歌,片片牧群,盛装的少女,剽悍的骑手,为壮美的大草原增添了盎然生机。距新源县城3公里,恰合普河飞泻而成的恰合普瀑布,呼啸而下,为巩乃斯重要的景点之一。
果子沟
有“伊犁第一景”之称,它位于霍城县城东北的40公里处,是312国道乌鲁木齐-伊犁公路的必经通道,它的北端出沟口便是著名的塞里木湖。果子沟全长28公里,山势高峻,云杉密布,乌伊公路在景色优美的山谷中蜿蜒,坐在汽车里的感觉象在空中飞行,头顶上是蓝天和山尖,下面谷底的杉树看起来像是火柴棍。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野果不计其数,药材资源也很丰富,自春至秋野花烂漫,果香馥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果子沟”。
伊犁河
伊犁河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源于天山山脉,向西流出国界,最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卡普恰盖水库。在中国境内全长400余公里,是新疆地区一条著名的内陆河。河谷地风光旖旎,物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