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在哪里,赵州桥属于哪个省市

2022-02-09 19:24:06  浏览:339  作者:管理员
  • 赵州桥在哪里,赵州桥属于哪个省市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39


【货源详情】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渭河河畔。它建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业时期(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它有大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

赵州桥简介位于河北省赵县渭河河畔。建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业时期(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它有大约1400年的历史。它是当今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后容易损坏,车辆不得通行。赵州桥

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吉桥,位于石家庄东南约40公里,赵县以南2.6公里。它横跨澧水的南北两岸。始建于隋朝元年(605-616年),由工匠李春监造。它有1400年的历史。因为桥都是石头做的,所以俗称“大石桥”。大约1200年后,类似的石拱桥才在欧洲建成。赵州桥

赵州桥建造历史赵州桥中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吉桥。这座桥是李春在隋朝初年(公元605年左右)建造的。为空腹式圆形拱桥,净跨径37m,宽9m,拱矢高7.24m,拱圈两侧肩部有两个跨度不同的腹拱,既能减轻桥梁自重,又能节省材料,便于泄洪增美。赵州桥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在中国古桥中首屈一指。根据世界各国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在欧洲,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杆、柱子和锁口石等。有栩栩如生的狮形龙兽,雕刻精美美观,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赵州桥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赵州桥分会选定安吉大桥为第12座“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大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纪念碑”铜像碑。赵州桥,又名安吉桥(宋哲宗命名,意为“渡河助民”),位于河北省赵县渭河河畔。它是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型石拱桥。赵州桥是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早的露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桥长50.82米,宽37.02米,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因为桥两端的肩部有两个小孔,不是真的,所以叫开肩式,是世界造桥史上的创造(没有小拱的叫全肩式或实肩式)。桥上的东西很多,种类很多,五颜六色。唐代张欢说,远远望这座桥,犹如“月初云起,长虹饮溪”。赵州桥名称命名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争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公里,没有受损。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不管桥的内部结构如何,只说可以存在1400多年。1963年,洪水泛滥到桥拱的龙口。据当地老人说,站在桥上能感觉到桥身大幅度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立以来已经修复了9次。(注:修复过程中,对历史年代损毁的桥梁建筑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收集,大部分存放在赵州桥景区博物馆进行展示。)赵州桥历史在主拱票上端增加了两个小拱,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桥梁自重(15%),增加桥下河水流量。第三,让桥更漂亮。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历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梁基础进行了调查。载重量2800吨的赵州桥,其地基只有一个1.56米高的由五条石条组成的桥台,直接建在天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令人难以置信。1933年梁思成先生视察时,认为这只是一堵防止水流冲刷的钻石墙,而不是承担桥票全部荷载的地基。他在报告中写道:“为了实际测量券基,我们在北部券脚下进行了挖掘,但在目前河床下约70-81厘米处,也就是我们发现券下平躺着的石墙。石有五层,总高1.58米。每一层都比上层略高。下面没有坚实的基础。显然,它只是用来防止水流侵蚀的钻石墙,而不是承担桥票全部荷载的地基。因为未来30-40厘米会看到水,除非大规模挖掘,否则不可能到达我们理论推测的大桥基础位置。”其结构仍沿用赵州桥的结构,但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侧五个,桥上有轮痕和膝痕。中国桥梁学家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中也提到过。赵州桥结构圆拱设计赵州桥拱更适合小跨度桥梁,而半圆拱用于大跨度桥梁,会使拱顶很高,导致桥梁坡度较陡,给车辆、马匹和行人过桥带来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拱石脚手架会很高,增加施工风险。

。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采用敞肩

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拱可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 其次,敞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

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敞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单孔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赵州桥三绝

“券”小于半圆

中国习惯上把弧形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叫做“券”。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圆形,那桥洞就要高18.52米。这样车马行人过桥,就好比越过一座小山,非常费劲。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减少了修桥的石料与人工,又使桥体非常美观,很像天上的长虹。

“撞”空而不实

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一两个弧形的小券。这样桥体增加了四个小券,大约节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而且,当洨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畅通,又减少了洪水对桥的冲击,保证了桥的安全。

洞砌并列式

它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米宽的大券。可是用并列式砌,各道窄券的石块间没有相互联系,不如纵列式坚固。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建造赵州桥时,在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加了铁钉,使它们连成了整体。用并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坏了一个,也不会牵动全局,修补起来容易,而且在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交通。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