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起源于什么时候?-度量衡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2021-08-01 05:02:30  浏览:426  作者:管理员
  • 度量衡起源于什么时候?-度量衡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 【商户信息】

  • 类目:知识大全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26


【货源详情】


度量衡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度量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古代,计量科学一般限于三个版本:长度、容量和重量(质量)。这三个量统称为度量衡。全的标题来自《尚书•虞书•舜典》,《汉书•律历志》引用了“二月是对的一天,同样的规则和重量”,古往今来一直沿用。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会给你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度量衡的发展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相传黄帝“定五量”与“少昊量同量,调法”。度量衡的单位一开始都与人体有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溢,两只手溢”。这个时候,单位还是有因人而异的弊端。《史记五帝本纪》 :“那年2月,我去东部打猎。至于代宗,我只看了山水。看到东吴的统帅,是月对日,同一个规律也是一样的。五礼五玉三帛生老病死,复杂如五器。”《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做人,被人叫》中,说明单位是在当时名人的基础上统一的,最早的法定单位出现了。

公元901年大地湾仰韶晚期方福901出土的一组陶器,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大地湾这套陶质古计量器具出土于方f901正房(正厅);主要有泥槽形条板、细沙长柄扭耳铲形纸、泥单环耳簸箕形纸、泥包四深腹槽等。条状圆盘的体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铁锹纸的自然颗粒体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簸箕的自然颗粒体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个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

可以看出,除了簸箕抄是铲抄的两倍大之外,其他三件的关系增加了十倍。为了配合古代量具的名称,我们将相应的能力命名为“举、打、迎”,可称为“举、抄、迎”等。此外,大地湾仰韶早期遗址出土的几把骨刀和铁锹上,往往标有涂有红色颜料的等距圆点钻坑,应该是当时用来测量某物的长度和宽度。

包括上面提到的F901中列出的一组陶器质量工具,它们是中国最早的“量具、量具、称具”实物证据;并将中国度量衡的历史提前了两三千年。同时,这些度量衡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分配制度、度量衡的历史和十进制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商代遗址出土的骨鳞和牙鳞长约16厘米,相当于一个中等身材的人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时手指之间的距离。刻度尺是十进制的,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就像青铜器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不同的度量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称石与尺、车与轨、书与言”(车与轨、书与言、钱与币、币与形、度与尺、权与秤、伦理与法)的原则。),颁布了统一计量的圣旨,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计量制度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