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行业为什么现在火不起来呢

2022-07-23 07:33:54  浏览:332  作者:管理员
  • 大语文行业为什么现在火不起来呢

  • 【商户信息】

  • 类目:创业资讯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32


【货源详情】


语文往往是最被忽视的科目。

俗话说,数学物理学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从来没有听任何人说过学好汉语能做什么。

所以在K12赛道中,英语和数学是培训机构的主要课程,也是家长争课的目标。然而,作为三个主要科目,语文一直被忽视。

自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和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后,语文学科的走向发生了变化。“获得汉语者将获得未来”的噪音越来越大,使得资本开始扑向“大汉语”市场。

大语言是如何从幕后推到台前的?

什么是大语言?它和课堂上的语言有什么区别?

据资料记载,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它是语文特级教师张效春提出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依托课堂教学,利用课外活动和汉语环境学习汉语。

但随着市场的演变,目前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大语言定义,各培训机构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也各有见解。但相同的是,“知人论世”、“文史”、“文学素养”都是解释语文时提到的。

所以,一言以蔽之,老师认为大语文的“宏大”是相对于传统语文课堂而言的,主张语文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和延伸。例如,一篇课文要学习单词、句子、段落、章节、中心思想等。而大语文则强调“文”和“知其然”。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大语言不再局限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解读,更多的是从王维的生平背景、生平事迹、史料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阐释。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培养思维方式,提高语文学习中的人文素养。

这样的大语文看起来很美,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眼界格局。但是对语文的入学考试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前期自然不会有人关注。

真正把《大语文》从幕后推到荧屏前并迅速走红的,是国家高考和课改政策的全面改革。

在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原国家副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说:“今后,高考的差别将主要体现在语言上。”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可多次参考,最高分将计入最终高考成绩;数学的难度降低了,所以对于考生来说两科的区分度降低了。

相比之下,语文在三大科目中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成为了得分的关键。

据研究统计,2017年以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增加了87%,同时强调回归阅读,增加阅读量。

不仅如此,北京作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在2013年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自2016年起,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为100分,其他省份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其他省份的语文成绩占比也呈上升趋势。

突如其来的教改潮流,改变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语文的不了解,彻底唤醒了学生和家长对语文培训的需求。

进入者很多,但没有巨头。

在政策的推动和家长的关注下,资本市场和巨头们很快嗅到了“肉香”。2018年,大语文进入者众多,被称为大语文元年。

据统计,2018年以来,大语文赛道的融资案例约有25起,包括快学校、作文笔记、国学、getti等

未来2018年3月大语文产品上线后,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不会有动作。反而会通过投资增加大语文在行业内的筹码。

另一家K12巨头新东方于2018年7月登陆,开发两年的中国产品。新东方虽然从理念、内容定位到线上线下教学都有一套清晰的产品线,但主要强调国学、文学、写作三条主线主导的“三维一体”结构。但是18年产品发布以来,一直没有新的动作。

腾讯教育,2019年将“三位一体”大语文创始人周燕纳入其行列后,并无大的波澜。

仅李思辰这几年就动作频频:以加盟和直营的方式扩张,发布大语文3.0,更名为“豆神”大语文,在全国21个城市设立133个直营学习中心.但即便如此,市场份额依然少得可怜。

大语言轨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从空态变为过剩态。

但事实上,雷声大雨点小。虽然行业参与者众多,但目前大语种赛道还没有出现品牌巨头。

为什么大语言市场效果不佳?

在大语言赛道上,每家公司都在细分领域努力探索和尝试。最终目的是创新教育行业,培养孩子未来终身阅读学习的能力。

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目前语文的渗透率只有22%,远低于英语和数学。沙利文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中文仅占K12市场的3%,还有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但是资本和巨头玩了几年的大语言市场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

老师认为原因如下:

1.市场很难渗透。

我老师的一个教了多年语文的朋友认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像英语那样具有就业竞争优势。大学之后,很多同学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都不学中文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语文知识不足。相对于数学和英语,作为母语语言,很多人抱着即使不补课也可以随意考试的心态。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大语文的概念可能很多家长都没听过。

即使在一二线城市,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大语文这一新概念仍处于观望状态,对大语文能否有效提高孩子持怀疑态度。

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大中华的市场渗透率很低,市场目标群体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教育。

2.缺少老师。

语文改革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

师资也是目前大语文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对于刚刚兴起的大语文课程,对教师的文史知识和讲课水平要求非常高,大语文教师很难招聘和培养。

最近网易年薪50万招聘名校毕业生,培养好老师,也暴露了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名师短缺的问题。大语文行业即使有这样勇气和资本的企业花大价钱培养网易有道这样的名师,这个培养周期也需要一段时间,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大语文行业名师短缺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难以量化和定性把握。”

3.没有统一的标准来量化内容质量。

语文不像英语、数学甚至历史等其他学科,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没有明确的知识点可以快速打分。这也成为了汉语教学培训发展的瓶颈:难以量化,见效慢。

语文学科的巨大特点决定了评价课程效果和规范课程的难度。培训机构无法提供标准化的产品。目前来看,市场前景光明,新东方和立思辰都不一样

基于这些原因,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语言吸引了很多巨头和资本,但市场还是玩不起来。

大汉语言,还在初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商业模式也在探索期,格局未定,但未来整体市场看好。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