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应成为推动双创升级中坚

2021-01-20 03:40:13  浏览:536  作者:管理员
  • 国企应成为推动双创升级中坚

  • 【商户信息】

  • 类目:创业资讯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36


【货源详情】


国企应成为推动双创升级中坚 业界对双创业grad的基本共识是升级,即“落地”。

如何在创新创业5年后,真正对中国经济转型起到作用,为地方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做出实质性贡献。

前几年营造氛围,后几年升级落地,节奏也对。

我们怎么着陆呢?

42899_副本.jpg"/>

比如,这两年,其实基本不怎么提大学生创业了,而是讲究更高层次、更靠谱的创新创业。比如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比如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比如大中小企业融通等。

我们认为,以国企央企为主导的大中小企业融通,是双创落地推进的最有效途径。

一方面,国企央企沉淀了非常雄厚的技术、产业资源,但一直缺乏有效的释放途径,而创新创业恰好提供了这块“试验田”。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要落地,就必须与产业结合,而大企业就是对接产业最直接的方式,产业孵化器也不如其有效。

一旦大企业将资源和产业链开放出来,对接给小企业,便刚好可以完成创新创业的闭环——不光打通了产业链,更重要的是,有了明确商业模式,及互相持续推进的可能。

而所谓融通,其内在逻辑,大概在于:A面,大企业帮小企业创业——即给予融通进来的产业链企业各种实实在在的支持要素,如资本(大企业的投资职能)、供应链需求(成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孵化加速(大企业的孵化基地)、资源对接(设备、生产、人力、管理等);B面,小企业可帮大企业创新——因为前者更灵活的机制,及更有主观能动性的创新基因,所以更能在大企业生态环节的某个方面,扮演好创新要素角色。

一直以来,尤其国有企业,其创新发展战略到执行端,比较棘手的矛盾在于,其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创新机制。传统的内部创新模式,效果难期。而基于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外部创新途径,相较则更有可能性,试错风险小,效率也高。

国家发改委去年下半年开始组织的“主题日”活动,就是对这个方向的探索。

首批三家公司,国家电网、海尔、万向,都是拥有强大资源积累和产业整合能力的巨头。

当然,“主题日”并不是做一天的主题活动。

其大概运作模式是,大企业开放资源,将产业链上创新型小企业融入链条,提供研发、技术、供应链、服务生态等方面的对接机会。这种机会,以“主题日”作为切口,但更多工作其实在此前与之后,以图形成一套持续的融通机制。

对这种探索,作为双创从业者,尤其创业公司,无疑都充满期待。

若真能成行,势必将释放出大量的资源与机会,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尤其今年疫情影响下,大量中小微企业发展艰难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也将为国企改革,提供另一个角度的参考题解。即使作为开放国企资源的一种切口方式,都值得去推广与尝试。

最近,留意到成都高新区在这些方面有了些新探索,不仅有长虹、中移动等国企参与,机制上如推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在线平台,推出常设的、结对子的“融通专员”,还有“融通集市”等,其指向都是将此往持续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方向推进,值得关注。

当然,这种探索还刚刚开始,还面临执行中的不少问题。核心就是,如何建立更良性的利益共赢机制。更具体的即,如何满足国企、央企、大企业的利益诉求,提高其积极性,而不是基于行政意志的纯粹单向利益输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