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响第一枪:探索创投公司上市

2021-01-16 22:23:50  浏览:613  作者:管理员
  • 深圳打响第一枪:探索创投公司上市

  • 【商户信息】

  • 类目:创业资讯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613


【货源详情】


新年伊始,创投圈迎来一场久违的沸腾。

投资界消息,1月8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促进深圳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是送给VC/PE超乎想象的大礼包:除了落户奖励等“常规动作”,还有一系列利好“募投管退”的举措,包括探索社保基金、年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权益类投资试点;政府引导基金适度放宽子基金中财政资金、国有成分资金及社会化个人投资人的出资限制;奖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堪称沉甸甸。

其中,还有一条罕见的举措——探索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制度安排。深圳历来是本土创投的“风向标”,此次公开提及创投机构上市话题,打响了探索创投机构上市的第一枪。

深圳打响第一枪:

探索创投机构上市,VC/PE大礼包出炉

深圳的一纸通知再度搅动VC/PE圈。

“力度超乎想象,一旦落地对创投行业影响深远。”一位VC/PE行业资深从业者感叹。深圳市金融监管局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共分为六个部分,覆盖了创投机构“募、投、管、退”方方面面,其中还有不少令外界惊喜的措施。

一、拓宽募资渠道方面

支持保险资金、家族财富公司等各类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母基金。推动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并购重组、管理费和预期分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做优做强。争取银行机构投贷联动试点,鼓励保险资金依规扩大股权投资比例。探索社保基金、年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权益类投资试点。

险资一直是VC/PE机构热切期盼的长线资金。不少创投大佬曾感慨,中国创投行业“募资难”原因之一,就是以险资、社保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尚未真正进入到股权投资行业中。2021年这些长线资金的入场,让业内充满了期待。

此外,还在政府引导基金方面拟定了相关规定:

1、每年通过预留专项预算、定额拨款等方式,持续增强对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母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2、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子基金管理人遴选机制,选择市场头部机构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适度放宽子基金中财政资金、国有成分资金及社会化个人投资人的出资限制;3、政府引导基金在对股权投资企业进行出资决策时,对于子基金在市外募集的国有成分出资,允许放宽国资成分比例认定限制。

二、投资方面,引导股权投资投早投小投科技

同步出台了奖励:对投资本市种子期、初创期创新企业2年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每投资1家企业最高奖励人民币100万元,被投创新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仅允许申请一次奖励,每家股权投资机构每年累计奖励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原则上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须为其首两轮外部机构投资或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决策时企业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二是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资产总额或年销售收入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三、在监管方面,着重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具体措施为: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证券等私募机构的商事登记流程。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基金”“基金管理”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资金募集、基金管理等私募基金业务活动。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等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的字样。

而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地与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应当一致。

此外,深圳还向全国甚至全球VC/PE伸出橄榄枝:为了吸引私募投资机构在深落户,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有望拿到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的奖励;另外,为扶持重点股权投资机构发展,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四、退出方面,关键词是“创投公司上市”+“S基金”,相关表述令业内振奋:

1、探索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制度安排。

2、支持股权转受让基金(S基金)市场创新发展,推进市场化S基金母基金设立,组建湾区S基金联盟或研究机构,引入国际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股权二级转让平台试点。

深圳历来是本土创投的“风向标”,此次公开提及创投机构上市话题,打响了探索创投机构上市的第一枪。

创投机构为何追求上市?

事实上,国内VC/PE私下对于创投公司上市讨论已久。

从国际经验来看,创投机构上市并非新鲜事。早在2007年,一批海外私募巨头便掀起首轮上市潮,黑石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美国当时近5年里最大规模的IPO,紧随其后,KKR在2010年上市,凯雷在2012年上市。某种程度上来讲,上市为这些私募巨头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私募股权行业的风向标。

而在国内,这样的探索也曾发生过。最典型的是2015年前后的新三板私募机构挂牌热潮,一批私募机构纷纷登陆新三板,在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增加融资,获得更多投资机会方面曾经产生过一些正面的效用。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令人错愕的现象,给市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从历史实践来看,任何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曲折起伏是必然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权衡、周全设计。从长远来看,优秀创投机构的上市是大势所趋。”某头部机构这样总结。

为何创投机构执于上市?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有利于创投机构扩充资本金,匹配更多长期资本投入创新创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曾表示,私募基金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上市募集的资金可以作为GP的长期核心资金带动更多的LP资金,有助于形成长期资本,活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可以说,通过资本市场募集长期资本,是创投机构追求上市的现实初衷之一。目前国内创业投资基金一般基金存续期为3+2年,最长为7年。而一般企业从成立到符合上市要求需要6—10 年的时间,这使得部分人民币基金无法长期持有优秀企业。而当年,软银长期持有阿里巴巴14年才能收获高达2500倍的回报;MIH持有腾讯十几年才能收获高达上千倍的回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高速成长却跟中国的人民币基金没有关系,导致国人没有分享到投资红利。

当然,上市也有利于创投机构建立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做大做强。“现在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过千亿的GP凤毛麟角,而且基本是国有的。应该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允许GP上市来做大做强,这样最后会产生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直言。

创投公司上市,难在哪里?

但是,创投公司上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全盘谨慎考虑。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创投机构通过 IPO 进入A股市场。

对此,北京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投资界总结目前创投机构上市的三点困难:

(1)组织形式和决策机制的难点。目前国内创投机构普遍采用有限合伙制,形成了非对称的决策机制,这也是上市私募机构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盈率长期在低点徘徊,市值与管理规模不匹配的原因之一。但在2017年年底,美国实施了新的税率法案,公司税的税率大幅降低,以黑石为代表的PE机构纷纷改制宣布放弃合伙制,改制后股价得到大幅提振,股票交易的活跃度和流动性也显著提升。

(2)信息披露的难点。根据A股现有的信披要求,发行人应当充分披露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实施募投项目的能力储备情况、预计实施时间、整体进度计划以及募投项目的实施障碍或风险等。但由于私募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很难精准地向公众披露每一笔资金的投向,一方面,投资哪些基金、哪些项目是”未来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如果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还涉及到内幕信息,并不适合提前披露。在现有信披规则下,私募机构信息披露的难点依然存在。

(3)利益协同发展的难点。对于上市企业而言,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基本准则。而对于私募机构而言,GP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为LP赚更多的钱,追求LP利益最大化。未来如何协调股东利益和LP的利益,让双方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权衡考虑。

上海某知名VC机构主管合伙人坦言了自己的担忧:风险投资尤其是早期风险投资,周期长波动大,如果不上市的话这些波动都是可控的,“一旦变成公众公司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无论是对被投企业还是创投机构本身而言都是一种压力。”他表示,国外上市的创投机构也不多,加起来不超过10家。而且国外上市的都是比较大的PE机构,发展都相对平滑,但对做早期或VC投资的机构而言,上市是否合适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北京某本土VC机构合伙人梳理了目前反对创投公司上市的声音:一是私募不能公募化;二是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创投这样的类金融机构上市。“实际上,我们投的就是实体经济,为什么要把创投机构打入另类呢?虽然当年新三板挂牌出现创投机构把资金投向了非创投领域的现象,但是这类问题很容易避免,最重要的是规范好投资方向”。

“上市不应该有行业歧视。”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建议,“我们可以针对上市的创投机构出台一些特别要求,进行日常监管。毕竟创投机构是金融属性的公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上市之后不能想干什就干什么。明确上市创投机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大家会在规定范围内做一个好孩子。”

谁会是第一家上市创投公司

这一次,深圳将“探索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制度安排”列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举措中,堪称一个里程碑。

中国创投行业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资金来源不足。“探索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有前瞻性也有必要性,将有利于优秀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扩充资本金,撬动更多的资源,更好地支持中小、支持科技、支持创新,也有利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某华东头部人民币基金总结。

回首2020年,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首席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再次强调,“募资难”的解决方式之一,是支持创投机构上市。

两个月前,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伟鹤曾在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提到,创投公司上市是未来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不出意外,这件事正在推进的过程中。”

其实早在2019年,当时正在酝酿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关于创投机构上市的话题就曾在人民币基金中引发热议。彼时曾有创投大佬透露,相关部门牵头做了很多调研,一度考虑推动深创投成为创业板首家上市创投公司。

但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仍需反复衡量。如今,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落地,探索创投机构上市迈出第一步,谁又会成为国内第一家IPO的创投公司呢?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