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 玩具商奇士达的路会好走吗?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77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赴港IPO 玩具商奇士达的路会好走吗? 去年从新三板退市后,聪明的玩具经销商Kistler决定再次去香港股市。
据新浪财经消息,11月22日,基仕达控股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事实上,Kistler是一家汽车模型制造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玩具车的制造。经过20多年的奋斗,已经攀升到车模玩具细分市场的第二位。这次我们从新三板退市,去了香港股市。显然新三板市场似乎无法满足Kistler的需求。同时目前处于扩张期,急需资金补贴产能扩张和品牌建设,这也是Kistler从新三板转到主板的原因。或许我们可以从Kistler的发展中学到更多。
作为"车模业"的老二 奇士达究竟是怎样的?
Kistler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的名称是澄海希木塑料玩具有限公司,2016年的真实名称是Kistler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在今年,市场上爆发了一波新三板热潮,很多传统企业在新三板注册,Kistler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Kistler也经历了自己的亮点。咨询报告显示,根据2018年的销售收入,Kistler在中国国内玩具制造市场排名第九。根据中国智能车模型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行业参与者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8%,是最大的未上市民营公司。同时,在2018年十大市场参与者中,是唯一以OBM、ODM、OEM模式生产,并持有ICTI综合认证的市场参与者。
但是很多响亮的标题掩盖不了它收入少的事实。据公开信息,其2018年收入仅为2.79亿元。面对这个现实,Kistler也在寻求扩张。显然新三板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已经转向港股主板市场。
港股市场可能会为其提供一个更富想象力的融资环境,但是否会认可这一子行业的二胎,以及资本市场会如何看待,仍不得而知。而且就玩具制造业而言,天花板不高,长期规模增长非常有限。从自身来看,Kistler目前已经面临很多挑战,也能看到相应的业务风险。
奇士达赴港IPO仍有不少难关要闯
就Kistler而言,除了行业内相应的困难,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同时业务上的隐忧也很明显。
1、玩具制造业分散度高 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
新浪财经数据显示,2018年Kistler在国产智能车模型制造中的市场份额为0.8%,位居行业第二,与其他制造企业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汽车模型制造行业前十的公司只占5.9%的市场份额。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汽车模型制造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品牌力尚未形成认同,企业间缺乏核心护城河优势,市场占有率低容易被超越,单个企业不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优势。由于这个行业的特点,Kistler很难表现出大规模的增长。
同时,咨询报告显示,2014-2018年全球玩具市场零售价值复合年增长率仅为3.3%,预计2018-2023年为3.8%。可以看出,该行业零售价值多年来一直保持低增长趋势。同时,新浪财经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北美和欧洲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北美负增长的趋势。预计这种放缓在2018-2023年将继续恶化。
这对于专注海外市场的Kistler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Kistler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这种行业现象也给其未来的收入增长带来压力。
2、 近三年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根据Kistler的招股书,其收入近年来逐年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8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4亿元、2.59亿元、2.79亿元和2.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18%;净利润分别为3344.5万元、3608.7万元、3275.3万元和3063.2万元。可见公司净利润不稳定,近三年波动明显。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业绩逐年递增,但利润却在下降,短期内很难改变经营状况。毛利率方面,从2016年的39.6%下降到2018年的34.3%;净利润也从2016年的15.6%下降到2018年的11.8%。如果一个公司的利润得不到保证,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很可能陷入僵局。登陆资本市场可以乐观吗?
此外,Kistler的银行贷款金额近年来一直在上升,截至2019年9月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55%。公司的生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17年的19.15%上升到24.56%,这也是公司急于进军香港股市的原因。公司整体财务稳定性不足,上市后寻求融资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投资者不一定会为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玩具制造业二胎买单。
3、 销售量依赖联合品牌 存不确定性风险
从Kistler的业务来看,主要以出口为主,业务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招股书显示,2018年海外目的地占比73.8%。虽然今年前8个月海外营收占比已降至47.7%,但对大客户订单的依赖不言而喻。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现象很好的理解。近年来,国内市场的消费市场增长迅速,而国内客户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低。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它的业绩和收入在不断上升,但盈利水平却在逐渐下降,这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也反映了其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和对联合品牌客户的依赖。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对大客户的依赖中窥见潜在的风险。智能车车型上的合作品牌包括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如莱肯、布加迪、兰博基尼、保时捷、路虎,这无可否认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这些联名产品的销量也取决于这些品牌所使用的知识产权的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车型的接受程度、知识产权许可人的娱乐作用以及他们的营销推广活动。可想而知,Kistler的这一行也会受到大众喜怒哀乐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这是基斯特勒需要面对的考验。
完善"车模业"发展 多元化路径或值得探索
Kistler能否成功上市,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断完善和深入挖掘具有商业优势的智能车模型行业。毕竟在这个细分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为了避免外部环境对收入的重大影响,可以探索多元化经营。
1、智能车模业 未来仍值得深挖
我们知道,2018年,Kistler在中国智能车模厂商销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8%。在开发时间上,Kistler积累沉淀了20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在智能车车型方面,公司授权生产汽车车型的汽车品牌数量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包括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如莱肯、布加迪、兰博基尼、保时捷、路虎、奔驰、福特、通用、大众等。在销售渠道上,其产品直接销往众多世界级超市、零售连锁店、玩具店,包括沃尔玛、Target、欧尚、Argos、玩具反斗城、Hamres等渠道。这为他们将来深入挖掘这项业务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智能车车型的需求达不到预期的增长,也会给其业务和经营业绩带来相应的风险。此外,如果业务集中在海外,必然会受到地区或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变化的影响。
33
事实上,Kistler的业务相对简单,注定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尽管其车模行业在2018年国内市场占据第二位,但其0.8%的市场份额仍远远落后于前1.3%。以下公司,奥菲娱乐和美智模式,分别占0.7%和0.6%,均仅次于此。
另一方面,成立于2000年的星汇互动娱乐,也是以车模起家,能做到国内第一,战略打法略有不同。2014年,星辉互动娱乐利用上市公司优势收购游戏公司,已经转型为游戏驱动性能的综合娱乐公司。2018年,车型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4.66%,游戏业务占47.68%。业务丰富,收入结构优化。其2018年总收入为28亿元,是同年2.79亿元的十倍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星汇互动娱乐的发展模式可能值得Kistler学习。毕竟业务多元化可以很好的避免单一业务带来的收益和利润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优化业务结构绝对值得考虑。
总的来说,即使基斯特勒成功登陆HKEx,未来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不能从自身业务优化,只靠外部用户做生意,是否会复制新三板就不好说了。目前来看,Kistler的IPO之路不一定好走。
注:文/港股所,公众号:港股所,本文为作者独立意见,不代表88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