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海尔遭遇“中年危机” 重组上市能否迎来新生?-B2C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547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36岁海尔遭遇“中年危机” 重组上市能否迎来新生?-B2C 2020年对海尔来说是变化的一年。
7月31日,海尔公布了私有化海尔家电。在短短一个月内,海尔嘉决定整合海尔家电业务,“2对1”将重组为新的海尔嘉,并于9月10日初步提交上市文件,通过介绍形式登陆H股,实现A-D-H三地上市格局。
资本市场变革的背后是海尔对自身战略的调整,两大企业的深度整合和梳理。海尔集团在1984年创立36年后的这一改编,在传统家电日益衰退、海外市场支撑一半事业的时刻,能否为“老”海尔注入新的活力,追赶格、美两个对手?(另一方面,它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它也是如此。)。
第一,为什么现在重组?
1993年,海尔佳(前身为“青岛海尔”)在A股上市,1997年海尔家电登陆香港股市,但两家公司的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叠,造成了效率损失。
海尔吉加最近提交的股票书显示,由于海尔吉加和海尔加电业务领域的区分,海尔吉加和海尔加电之间进行了大量相关交易。
例如,海尔电子公司从海尔志佳购买了70%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公司结构调整完成后,将从原来的研发、采购和销售中删除现有的相关交易,从而帮助减少管理和合规成本。
两家公司的财务业绩也不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海尔吉加的收入增长率分别超过海尔电器进口增长率8.2、12.1、3.5%。
2017年至2019年,海尔吉家持续经营业务的历史平均利润率和平均股票收益率分别高于海尔电器0.2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海尔吉家2017年至2019年的股息支付率平均保持在28%。
海尔家电和海尔街在运营过程中有一定的重叠。一旦重组完成,扩大的海尔家电和海尔家电将实现研发、购买、制造、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共享、能力共建,实现技术合作、成果共享、运营水平优化。
另一方面,将海尔吉家的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渠道融合在一起,海尔电器运营的洗衣机、热水器、净水器等产品可以进一步实现明显的协同效应和收益。相反,预计减少内部结算、简化批准程序等业务流程优化措施将降低销售管理费用。
海尔智佳说,由于多年来通过战略投资和整合建立了全球化的运营体系,因此决定选择公司内部整合,在物联网生态品牌战略阶段,应该开放原本属于两家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使公司结构合理化,进行业务深度整合和运营效率。
市值占多个第一,很难提高利润水平。
据欧洲瑞(Euro)报告,2019年海尔智家的多种产品在中国的零售和市场份额中占据了三个“第一”,其中冷冻和洗涤设备具有绝对优势。
尽管如此,如果把海尔吉家的财务数据和格力、美进行比较,海尔吉家的净利润率真的不高。2019年,海尔吉家的净利润率为6.2%,格力为12.2%,美丽为8%。不仅如此,海尔吉家的收入规模也在2019年输给了另外两家公司。
海尔吉家在利润率上输给其他两位同事的原因主要是白电行业空调销售利率最高,冰箱洗衣机紧随其后。但是海尔吉家空调部门的销售额比重只有11.3%,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位,但剩下的市场占有率为12%,空调行业的前两位抢走了56.5%的市场
Gree的净利润率能在3家家电企业中排在首位的原因是2019年的12.2%。主要是因为Gree的主力在空调上。2019年,Glee家电占据中国家用空调线下市场份额第一,零售额36.83%。
有分析称,与美国、格力不同,海尔吉家的规模很大,但利润团没有充分释放,复杂的结构和下层效率低,费用很高。如果能改革企业结构,海外市场也将逐渐进入稳定期,这将有助于扩大公司的盈利空间。
然而,从海尔智佳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出,在洗衣设备和制冷设备上,公司均居市长/市场首位,但这些业务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加起来占23.2%,实际上占海尔智佳收入比重的是海外智能家居业务。
过去十年,海尔吉内不断收购海外品牌,夺取了市长/市场主导权。
2011年,海尔吉以100亿日元收购了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三洋电机的白色家电业务,2012年以9.27亿新西兰元收购了新西兰国宝级家电菲舍帕克,2016年以55.8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器业务,2018年以4.75亿欧元收购了欧洲家电公司糖果。
据欧洲路易(Ourie)报告,从零售销量来看,海尔在全球所有电力行业的市长/市场份额居市长/市场首位,2019年达到14.7%。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尔佳在全球拥有10个研发中心、109个制造中心(其中15个是专门设计的互联工厂)、108个运营中心和近13万个海外市场的销售网络。
海尔吉内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一次收购导致海尔吉内的财政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公司的利润率短期内难以提高。
二、抢劫智能家居
传统家电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在去年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规模为8032亿元,同比下降2.2%。
不过,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未来智能化、高端化、健康化的产品可能会是市场升级发展的主要特征。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只有不到10%,各个大家电品牌都在纷纷比拼智能家居这一赛道,但对于某些品类比较单一的家电企业,可能未必能够跑赢产品线比较丰富的家电企业。
在传统家电企业中,海尔智家对这一赛道的布局相对已经非常积极。2019年,海尔智家的智慧家庭成套产品销售收入占中国智慧家庭业务收入的27.5%,较2018年提升5.4个百分点,达到106亿元。同时,海尔智家的互联家电激活量较2018年增长68%,2020年6月,海尔智家APP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29万名。
海尔智家称,在海尔电器私有化完成后,海尔集团将借此机会全面整合至海尔智体验云平台,而公司在2019年研发的这一套云平台系统,主要是基于AI+IoT技术。
实际上,美的、格力、小米也都早已把眼光放在IoT上很多年,尤其是小米,不仅自身推出了音箱、手环等产品,还依靠投资打造出了IoT生态链。
根据小米财报显示,2019年,已连接的IoT设备为2.35亿台,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为621亿元,同比增长41.7%,而海尔智家去年智慧家庭成套产品销售收入只有106亿元,这种增速以及营业收入确实让传统家电企业都羡慕不已。
对于格力、美的和海尔智家来说,想要真正切入IoT的智能家居市场并没有那么容易。根据IDC全球季度智慧家居设备追踪资料显示,在各种智慧家居的设备中,视频娱乐设备会抢占先机,但像格力、美的、海尔智家这样做传统家电的玩家来说,留给他们的机会和选择并不多。
三、港股家电股不受宠
尽管海尔智家是二次闯关港股,但很多投资者对于海尔电器的名字并不陌生,不过相比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家电股并不青睐,不论是TCL、创维、海信在H股市场的表现都很平凡,市盈率都在5倍至8倍之间,但相比之下,美的、格力以及海尔智家在A股的上市主体,市盈率都超过了10倍。
如果海尔智家再次登陆港股市场,整个板块的活跃度以及估值,都是对其非常不利的因素。
有数据显示,在港股上市的家电股整个板块的市盈率只有7.44倍,整个板块成交金额只有2.7亿,而海尔智家在A股的成交额都已经有6.16亿,即便海尔智家在H股上市,可能其成交量和估值都未必能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为了吸引香港的投资者,海尔智家放了“大招”,公司计划在3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逐步提高股息率至33%、36%及40%,以提高全体股东的回报率,这一举措有望吸引一些香港的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其股票。
尽管海尔智家努力想打好海外市场的牌,但传统家电行业确实已经开始落寞。36岁的“老”海尔能否靠重组上市,再启新活力?
注:文/王大可,公众号: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