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企业微信两年 微盛增长启示录:把自己作为方法

2022-04-19 14:09:57  浏览:326  作者:管理员
  • All in 企业微信两年 微盛增长启示录:把自己作为方法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26


【货源详情】


你的经历,必定是你最真切的体验。

你的真实体验和经验,则最有可能触发他人行动。他们充满自信,能够带来启发意义,也往往可能点燃别人更大范围的自发式创新。

在温暖清新的四月底,我在深圳南山区,一座离腾讯总部步行仅需三分钟的办公楼见到了微盛创始人杨明。杨明是今年企服SaaS领域炙手可热的创始人,他们的产品微盛·企微管家在疫情期间,逆势获得了极高倍数的客户增长,估值实现数十倍增长;也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内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合作方。

杨明晚到了十分钟,他的同事告诉我,他在隔壁和腾讯讨论合作。不一会,杨明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他说话谦虚,还有些幽默,表达起来给人感觉很真切。

微盛在企业微信的生态里面定位为“SaaS+服务”,以企微管家这款SaaS产品为核心,围绕企业微信提供包括咨询、培训,内容营销及技术开发服务等。从而实现企业用户在企业微信平台上真正可落地、可执行的客户服务和增长。

有些事和有些话,杨明觉得以前没有理解得那么深刻,但这几年越来越感到:“是这么回事!”

比如说,他感到:“在创业过程中,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商家带来价值和增长。同时,微盛自己产品的新场景、新功能,也大都是在帮商家实现增长的过程中创新而来。”

4月末,微盛和企业微信联合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正式宣布“完成由企业微信主导的腾讯投资”。准备过程中,杨明的第一版演讲逻辑重点放在了微盛在企业微信这个大生态中“惊人”的增长倍数。之所以想分享这个命题,是因为近日屡有投资人追问杨明——微盛快速增长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杨明突然感觉到,微盛给业界带来最大的价值启发不应该是一个数字,而应该是高速增长背后的逻辑——— 如何将自己基于企业微信增长的心得,复制给客户,让客户感受到同样的价值,让业界产生更多良性竞争———这是更大层面的价值。

“总结下来,企微管家产品实际上是帮助客户增长的最佳实践。”杨明告诉TO B新势力。

微盛全员使用企业微信,每个人分配一个ID即可加2万客户好友,和客户的沟通内容也可以无缝继承,省去了了每年数十万的手机硬件采购成本。客户流失率下降了50%,原因是员工离职,其积累的客户可以在企业微信上一键分配给其他员工,这有效避免了客户资产的流失,客户服务也不会因人事变动中断。

从2015年成立起,这家公司就一直为企业提供微信生态相关的服务。2019年中将战略转向企业微信。作为服务商,微盛的增长非常亮眼。目前,该公司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5万家,付费客户数位于行业第一。已经获得腾讯、红杉等机构三轮战略投资。团队从一百人发展到了600多人,从无锡走到全国,建立了14个城市服务中心。

要讲增长,不得不回顾疫情时候的困境,好在微盛找到了转危为机的路径。

2020年疫情期间,整个公司没办法外出拜访客户,公司营收持续下降。微盛一度在酝酿裁员。后来在企业微信上建客户群、开直播,通过直播售卖产品。第一场直播就有300人观看,成交了十多个客户——这是让整个公司都惊讶的数据。

第二次直播的时候,就有超过5000人观看,成交了近百个客户。

使用企业微信“直播+社群”的打法,微盛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的营收比起2019年同期,反倒实现了增长。公司每天触达的客户数比同期增长了10倍以上,人均销售额增加了三倍。

一年时间,微盛全员直播,总计累积了26000个客户群、100万+的微信好友、做了超过3000场直播,视频号通过社群传播也有超过110万+人次观看,总计和数百万B端企业建立起了在线连接。杨明强调:“这些数字不是躺在客户库中离线的联系方式,而是可以随时、反复在线触达的私域客户资产。”

微盛有超过一半的商机都来自这些社群和在线好友。

在微盛服务的15万家企业中,既有头部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既有泛零售、电商,也有教培,金融等多个行业。

杨明也在自我思考,较短的时间内,微盛能服务多种类型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大中小企业,还是不同的行业,使用企业微信来运营客户操作方式都是类似的:加好友、打标签、聊天、发朋友圈等。由于企业微信继承了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操作方式,对所有一线服务者来说,操作门槛很低,绝大部分人不用培训就可以快速上手。”他认为企业微信的产品属性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背景是,野蛮收割流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已经迈入了’留量时代‘,因为随着互联网人口增长的红利在下降,再从流量的角度来考虑生意已经不合时宜了,传统第三方电商平台收取老客户交易费的商业模式不可维持,这对商家来说成本太高。”

“企业微信可以强链接12亿微信消费者,把客户加为好友,相当于把客户变成在线化资产,长期服务客户来产生更多复购,对商家来说在微信生态内只需要支付很低的IT服务费用即可,而无需为每一笔交易支付交易税,这才是最符合商家利益的。”杨明认为。

微盛在两年间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杨明在公司战略选择上,押注企业微信,放弃平均分配资源。在资本蜂拥而至的时候,他提醒自己应保持某种领先,仅仅盯着现有的财务指标是没有意义的,唯有让更多客户真正感受到产品带来的价值。

在采访中,他其实表达了,自己并不愿意从CRM或某个具体赛道去定义微盛。“赛道是从资本角度出发,但从客户角度出发,客户需要的是某种功能和价值。”

“做TO B前期赚钱很难,你在产品上要投入很多,服务团队要完善,这都需要很大的成本。

赚钱应该是基于两点,有足够多的客户,以及为客户带来价值,从而自然而然地赚到钱。赚钱有很多种方式,如果我的第一目标是赚钱,这件事儿的做法就不一定是现在这样了。”

“以前我以为这句话是别人在骗我,现在我觉得是对的!实际就是如此。”

“当客户打电话跟我们反馈这个产品体验很好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开心。当客户说你们的人员很专业,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的时候,那种开心可以让自己睡觉睡得很舒服、很踏实。”在说这话的时候,杨明脸上露出非常纯粹的笑容。

在平均分配资源和All in中,微盛选择了专注企业微信赛道。

在追逐数字与做深产品之间,微盛选择了产品。

除了选择,杨明和公司还在经历一场极速的扩展和管理迭代。

据TO B新势力了解,在企业微信赛道上,微盛目前在行业中遥遥领先,付费客户数是追赶者的数倍。

微盛如何理解当下企业客户的需求?其战略将怎样展开?他们与腾讯的独门合作心法是怎样的?这家公司正在经历的快速成长对整个SaaS行业会有怎样的启发?TO B新势力与杨明进行了深谈。

01

如何理解企业微信生态上的客户

宇婷: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1.5万家,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杨明:中国SaaS公司的付费客户数超过万家的很少,一般来说有四五万家就可以IPO了。对于中国绝大部分大数据(平台/公司)来讲,做不到1.5万家这么多的客户数。

微盛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产生了这么多客户数,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能达到五六万家,可以顺利IPO。我们已经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1.5万家客户数意味着商业模式跑通了,产品已经被市场和渠道接受了,也能帮客户产生真正的价值。1.5万家企业客户背后是因为已经有十几万家企业体验过你的产品,愿意付费的企业用户,甚至百万家企业知道你的产品。

宇婷:目前覆盖的主要客户类型是怎样的?

杨明:从头部、腰部再到小微企业客户均有。1~50人的我们叫中小企业,这种企业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也是中国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企业类型。甚至路边的餐饮店也会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

其中,50人到500人的这种腰部企业;上千人到一两万人的头部企业也有很多。复星、联通这些头部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客户范围比较广。

宇婷:这三类客户的比重划分是怎样的?

杨明:腰部和小微企业居多,头部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头部企业的营收规模会更大,因为头部企业客单价会更高,可能是数十万元、百万元级别的企业。小微企业是几千元、一两万块元的级别。

宇婷:覆盖大中小三类客户,是用同一款SaaS产品吗?

杨明:是标准化的SaaS产品。

宇婷:标准化的产品能够同时满足大中小客户的原因是什么?

杨明:核心原因在于我们是基于企业微信这个标准化基座去做客户服务。

企业微信的架构是比较标准的,小微企业和头部企业用企业微信去链接客户的时候都是通过扫码添加自己的用户。进而跟客户互动、发朋友圈,打标签以及社群运营。

基于这些类似的操作和运营方式,一款标准SaaS产品能做到从小微到头部企业的全覆盖。

虽然规模不同,但是使用方法很像。

宇婷:你以前说过企业微信打开了SaaS新的增长空间。

杨明:是的。正因为企业微信提供了标准化基座。

过去,SaaS要么做大型企业,要么做小微企业,很难做到同一款产品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这是曾经大部分SaaS企业面临的问题。

宇婷:你们对目标客户的获取有侧重点吗?

杨明:在头部企业服务上会花更多的精力,原因在于大部分场景会在头部企业中出现。我们的客户,比如全棉时代、招联、长虹、春秋航空、旺旺集团这些头部企业运营团队配置成熟和完善,他们的需求场景往往代表着整个市场的需求。

所以我们要先做头部企业客户,再做腰部,腰部客户的数量扩大之后,这样会使得产品的边际成本更低,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也会随之增长。

宇婷:在这一年当中,这些客户的增长有没有突然暴增呢?还是一直比较平稳?

杨明:2020年刚开始相对缓慢,进入下半年速度就更快了。

大背景就是企业微信本身在发展,其能力在逐渐开放,链接能力在增强,企业微信的用户在增多。

其次,我们的产品和团队人数随着市场逐渐增加。

第三,是因为疫情对老板的思维意识改变巨大。以前线下门店生意很好,老板就不会考虑做线上的生意,但疫情让所有企业都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在线的客户触点。

宇婷:在你提到的客户中有复星等头部企业,他们也有自己的oa系统,为什么要用企业微信呢?

杨明:使用企业微信为客户提供服务,可以直接触达客户。企业微信连通微信,比如营业员使用企业微信去加客户的微信,有新品的时候就可以在朋友圈发布,让客户直接感知。

宇婷:获得上面那些头部客户意味着什么呢?

杨明:产品能被头部企业客户认可,头部企业在采购时,会考虑很多方面——资质评估,产品安全性、合规性以及服务的专业度,有完整的考评过程。

宇婷:在服务长虹这样的大型客户时,你有什么感受?

杨明:大客户的需求、数据、场景都很多,决策周期比较长,我们需要满足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不同场景。这期间,要去分别满足还是优先满足?这是最大的挑战。

这背后意味着我的系统架构需要更稳定,要处理更大规模的并发量。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场景,有的时候要做一些定向迭代,增加一些功能点,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了。

宇婷:你们在一年时间内快速取得这些客户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杨明:企业最终都会走招投标流程,看评分、产品质量、服务团队的能力,过往案例。

最大的原因在于产品。我自己也使用企业微信。甚至目前在企业微信的赛道上,可能只有我们一家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增长,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

其次,我们服务的企业数量最多,我能总结出来最好方法和最佳实践。因此,客户也会更容易接受。

宇婷:你们也服务了“小燕便利店”这些小企业客户,你有什么感受呢?

杨明:这些客户让我特别觉得温情,你的服务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也带来了利润,甚至改变了他经营的走向。这个时候客户真的会很感激你。

我们服务的胖子龙虾,只要我在无锡出差,他们的老板就想让我去店里吃饭,而且会送菜品、给我打折。这是我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温情。

02

打开成长空间,但不为数字所累

宇婷:微盛现在从10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杨明:600多人了。

宇婷:那就是相当于从1月到4月份又翻了一倍。

杨明:对。

对于这个数字,我觉得反映了两点。第一,市场有需求,我们需要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第二,这是我们的主动选择。

我们今年在做下沉战略,我们不希望只服务于北上广深,而是要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去当地建立办公室,给当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我们希望招更多的研发人员把产品做“厚”,让我们更有竞争力,也为未来布局。

宇婷:所以公司未来的市场布局是横纵交错的?

杨明:大客户上布局更多的场景空间,推动产品迭代很;小客户增加数量。纵向上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延伸。

宇婷:二三线城市会涉及到哪些类型的企业客户?

杨明: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连锁性的门店、商超,甚至一些企业的区域性品牌总部,以及中小企业。其实一些互联网类企业,头部证券公司的总部很多在二三线城市,这些都是我们要覆盖的客户。

宇婷:微盛现在的营收增长率怎么样?

杨明:现在还在增长,但在内部和外部我不想再强调和宣传纯数字增长。

宇婷:保持低调的原因是什么?

杨明:我们并不希望被数字所累。

如果只是单纯追求数字增长,精力只放到数字增长上,客户体验就不会进一步领先,我希望最终领先的是产品体验。给客户带来最多的价值,我在内部宣讲也提到这个观点。

宇婷:微盛更大的重点放在哪里?

杨明:我希望内部团队更专注产品体验、用户感知和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以及用户对我们的好评,我们的内部文化体系。

TO B这件事持续高速增长未必是最理想的,这就好比地里的庄稼,一年三季的稻子肯定不如一年一季的好吃。

我希望能在不同的阶段控制好节奏。现在我们在“练内功”——做好产品,然后把客户的价值放大,让客户感受更好。

这里的核心逻辑是什么?TO B并不像TO C,服务闭环很容易完成,甚至可以先推出产品,持续迭代。

TO B面对的是一个组织,从采购侧、使用侧再到服务侧,企业的行为相对于个人行为决策周期更长。我希望产品在运营侧、销售侧都能有更好的感知。这要求我们在产品阶段就要去调研需求。

现在我每周都会去拜访去访谈大概五六个一线的客户。去分析用户使用的产品,这是我的改变。

宇婷:拜访客户的时候,你会聊些什么?

杨明:聊天的内容主要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户在使用服务时用了哪些产品?哪些方面感受是良好的?哪些功能点是需要完善的?我们整个服务体系哪些流程是快的或是慢的?下一步有什么新需求?

我现在也会经常坐在客户电脑面前操作,去看实际的业务场景,比如老板下了什么KPI, KPI如何结合软件完成,用户反馈如何。我会经常进一些客户群甚至客户的客户群里,这家企业正在使用我们的软件,同时也有自己的客户群,到客户群里去观察了解实际情况。

这是我今年比较大的一个转变。

宇婷: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是让你印象深刻的?

杨明: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琢磨清楚这是普遍的还是偶然的现象。有时候把握不准,产品部门就会去收集需求,售后团队、CS客户、成功团队也会一起反映需求。如果这几个需求是一致的,我们会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作为CEO,我个人收集的需求只是一部分,我个人的想法和其他部门收集的需求要互相印证。这是一个很深的感受。

另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我们自己也使用企业微信和企微管家的产品,实现自我成长,这是一种最佳实践。

对于我们这种类型的科技企业,我们要怎么用企业微信?怎么用得好?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使用企业微信,会让我们对产品有更深的理解,对产品有更深的感受,更清晰得输出方法论,助力客户。

这是我们领先的核心原因。公司一线BD、市场都在使用自己的产品,大家熟悉这个产品,去向客户传递产品理念的时候也会非常自信。

举个例子,我们的客户是怎么找到我们的呢?微盛全员启用企业微信,每天都发朋友圈。我们在企业微信上有2万多个群,总计有超过百万的B端微信好友。我们每天都发朋友圈,我们的客户会看到我们用企业微信发布的朋友圈,员工ID会带@微盛·企业管家的后缀。

用户能感觉到这些信息来自官方工作人员,而且这个人不会中途离开。当客户感同身受,就会想自己尝试。

第二,我们会在群里用企业微信直播。这些直播可以直接点击进去看。客户可以在群里接受信息。客户会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去完成用户增长?

第三,在介绍产品服务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企业微信的用户,我们会非常自信。我可以现身说法,直接操作演示真实案例,甚至会分享竞品和行业的其他做法。

微盛在这个赛道上拥有最多的付费客户,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最长的客户使用时间,我的方法论和数据支撑会更完善。

03

All in企业微信的放弃与获得

宇婷: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All in企业微信?

杨明:2019年,我们就开始All in。

前面几年,公司员工配备手机硬件成本很高。当时我从公司层面去督促,推动所有人强制使用企业微信。我还会观察后台的数据,用类似于命令的方式去强推。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发工作任务到个人微信上,可能回复很慢。发企业微信,大家立马秒回。

宇婷:2019年,我们的产品怎样走上企业微信这条路的?

杨明:前几年,整家公司是做基于整个微信生态的SaaS。比如基于公众号和小程序做商城类、餐饮类的SaaS,在微信生态内帮商家连接消费者。

这几年累积了团队以及不同行业的经验。公司进一步扩大,争取到了更多的渠道合作。

2015年底到2019年,这三四年的时间是一个累积的时间。

真正和企业微信打通其实是在2018年年底,但只是最低的打通。2019年年底,企业微信真正将链接能力升级,当时大家都在关注它是否会更加好用。

我的判断是——即使在有限的打通中,这个变化也能带来足够的价值。

虽然在很多开放能力上,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不一样,甚至区别还很大。但我觉得,每家公司(我们的客户)因改变习惯产生的收益远大于改变带来的不适时——也就是说尽管要付出学习成本,但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客户就会尝试改变。

宇婷:当时为什么要让整个公司管理All in企业微信呢?

杨明:一是为了解决现实痛点。我们要和一个客户沟通,我想去认识他,不是因为我和他见了面。而是因为我和他进行了微信聊天和朋友圈互动。这些内容原来无法继承,但现在企业微信可以继承。这是一种新的认知,我觉得这件事能降低公司运营的成本,解决公司的痛点。

第二,我觉得企业微信赛道会很好,我也要去体验。如果我不体验,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宇婷:为什么你要All in呢? 你可以选择同时和不同的大平台合作。

杨明:之所以选择在统一生态内布局产品,原因是过去几年,从公众号到小程序业务,再到微信,微盛没有离开整个微信生态圈。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做客户服务、客户链接,微信是个基础设施,是国民应用。微信就像是美国的Facebook+Google+邮件等,是个强大的基础设施。在这件事情上,我熟悉这个生态。

另外,我认为专注才能做得更好。有一些公司也会去做一些其他生态的东西。但我觉得专注于一件事会让我们垂直,并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宇婷: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企业微信已经有足够大的空间值得一家创业公司去投入?

杨明:我觉得现在才刚开始,才刚刚开始。

基于微信生态的企业服务,我个人认为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非常大的增长。

宇婷:你是怎么理解企业微信的底层产品逻辑的?

杨明: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如果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话,做这件事情能解决客户的痛点。

其次,企业微信有自己的产品理念,比如说“人即服务”。我们希望未来是人来做服务,而不是机器去做服务。未来在企业微信的背后,是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跟用户对话,去服务用户。

举个例子,在产品细节上企业微信可以自动对冲突的工作日程进行提醒,以此来提升效率。

宇婷:你能诠释一下All in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杨明:我觉得首先是内部宣传,所有人围绕一个目标。

其含义是我们要认真做这件事儿,大家要投入最多的精力思考这件事。研发、销售、市场运营都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这里,不留余地,没有退路。

我们在内部必须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提All in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内部宣传诉求。

宇婷:在提出All in之后,内部会有人不同意吗?会有人觉得这是有风险的事情吗?

杨明:肯定。

也会有人一开始不理解,但是开了多次会议以后就理解了,逐渐达成共识。

我们在使用企业微信的过程中给自己产生了价值,这是大家能够看到的最有利证明。

如何在这个生态中,用全新的解决方法让客户感知更好,这是清晰的。

使用企业微信给我们自己带来价值,解决了管理问题,全员在线化效率大幅度提升,这件事儿每天都在内部发生。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是All in的选择很快被整个团队接纳和执行的原因。

宇婷:专注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杨明:其实我比较追求极致。

一件事情,如果我希望能把它做到最好。

但这件事从不同的维度来看也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我们在做赛道方面是专注的,但是我们不只是在做SaaS,我们还做服务,这也是多元化的。

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这件事是必须专注的,但业务形态上又是多元化的。

04

高速迭代下的挑战与兴奋

宇婷:如何用一句话来定义微盛这家公司?

杨明:我们内部定位是基于企业微信帮助商家做好客户服务和增长。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企业微信,第二是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服务客户,以前说的是做好客户运营。这中间有一个迭代,因为我们觉得客户不应该是运营的,而是应该服务的。

微信的定位是基于企业微信帮企业更好的服务用户,在服务中实现增长。

宇婷:微盛在组织力上是怎样迭代的?

杨明:在组织力背后,我认为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所有人都在为这个价值观而努力。

当我们内部与客户出现诉求冲突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这意味着永远要优先来处理客户的需求,这就是客户第一。

第二,和客户交流的时候,是不是能以客户更喜欢的方式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客户需要更多的培训,但超出了我们的标准服务范围。只要是对客户有帮助,我们就会去做。

基于这一点,很多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创业公司的制度不可能很完善,但大家基于一种价值观做事情,很多东西就有了判断标准。

当协同出现挑战时,我们要思考哪一种处理方式是对客户最有价值的。

宇婷:团队快速扩张到600人,你怎么样让600人保持同一种价值观?

杨明:其实这件事从面试时就开始了,甚至是在面试之前就开始了。

我们有的员工是来自于友商,有的来自于社群。大家会从社群里看到我们服务客户的态度,加之又认可我们所在的赛道,人才就会找过来,这个时候其实人才已经认可了公司的价值观。

我们市场部的负责人以前就是一个用户,他当初找了很多公司,只有我们给他的回复是最及时的,他觉得我们挺专业有意思的,后来就加入我们了。

宇婷:未来一年,你有什么预期吗?

杨明:第一,就是我的产品要做到最好。

我们要明显从产品的厚度和体验两个维度做到行业领先。第二是我们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要达到最高。这是我的两个预期,也是一年内我们最核心的追求。

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客户第一,要为客户带来价值,让我们的企业客户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在帮客户带来价值的时候,赚钱的目标也会相应兑现,或者自然而然增长。

我们的内部考核也是这样,通过满意度、客户活跃度,帮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考核数字利润。

宇婷:在提升产品体验和客户体验上,你下了很大的决心?

杨明:我们每天在讲“客户”这件事。一开始我觉得大家只是这么一说,但是后来我想想这件事还真得就这么干。当客户打电话给你说这个产品体验很好,我们会非常开心。

当客户说你们的人员很专业,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的时候,那种开心可以让你睡觉睡得很舒服,很踏实。

宇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有这种意识的?

杨明: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之前就存在,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宇婷:怎么理解你“产品的厚度”?

杨明:产品的厚度就是满足更多场景,满足更多的行业场景,也包括在某个行业里进行深入。

宇婷:在不同的投资逻辑下,红杉和腾讯分别看中我们怎样的优势?

杨明:我觉得,站在我的个人角度来猜测:投资机构共同的逻辑之一是我们的产品的确解决了客户问题,服务了非常多的客户,市场反馈比较好,也比较领先。

总结来看,都是以价值为核心。腾讯和我们在交流过程中,会去深入体验我们的产品,去观察我们服务的客户质量,做客户调研。

宇婷:什么样的资本是你心里认为的好的TO B投资人?

杨明:我个人觉得要对这个行业有深入了解,理解行业,理解创业团队,能站在创业团队的角度来思考。相对追求长期,而不只是看眼前。帮助创业团队实实在在做一些助力的事情。当然品牌也很关键。

宇婷:你会给自己心里设定一个目标,比如上市之类的吗?

杨明:要设立新的目标的话一定是服务更多的客户,最好的服务客户。

IPO是一个自然的结果。IPO可以让一个企业更加规范化,也能带来更多的品牌宣传,推动财务合规等。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可能也是绝大部分创业者在追求的事情。

但是如果只盯着上市,盯着财务指标,我觉得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还是希望能让数十万家企业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并给他们带来价值。

宇婷:有超过十万家客户体验过你们的产品,是一种什么感觉?

杨明:我的产品,我的服务能得到这些客户的认可,这也就印证了我们的思路是对的。

第二是感觉压力很大。

你会发现客户越多,数据也会更多,你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人员去满足需求和场景,压力会增大。客户越多,压力一定是越大的,这也意味着你的协同架构挑战会更大。

宇婷: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你能不断地证明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的,在一个长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正反馈。

杨明: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产生了正向的、想要的结果,这件事的感受还是非常好的。

让用户的活跃度更高,连接到更多的客户或者服务得更好,提高企业客户的感受,这样就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宇婷:你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杨明:其实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兴奋点,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一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中国以前是没有这条赛道的,没人做过这件事,我们现在就是在做开创性的东西。这是最大的挑战。

我们在做一个新的事情。

宇婷:微盛与腾讯在合作时,保持着怎样的关系?

杨明:微盛和腾讯是一种共生的合作关系。腾讯现在转向TO B和产业互联网,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句话不是只说说,而是真正落实到很多具体的行为上。例如资本助力,能力赋能,很多人员的支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我感受到的。

宇婷:你认为企业微信生态也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杨明:对,企业微信刚刚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和服务的客户数,包括我们的团队都是刚开始,我是这么觉得的。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