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力”会成为企业服务软件能力分水岭吗?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50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2020年是企业数字化“流量”暴增的一年,而2021年则是寻求企业数字化“留量”的一年。
新冠疫情肆虐,造成了线下供应链受阻,让传统的、竞争的、只关注自身利益的生存方式得以动摇。而为了生存,企业开始转变思维,通过拥抱数字化的形式,重构组织与运行。为企业服务软件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当然,不是说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就代表可以取得丰富成果。毕竟任何合作的设想都是美好,而现实是骨感的。
根据市面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在企业拥抱数字化的深入过程中,因为用户习惯等方面问题,企业服务软件逐渐浮现效果未达预期、客户留存难的现象,迫使企业服务软件其在追逐“流量”的同时,亦要关注“留量”。
那么企业服务软件如何保证自己在开拓更多肥沃土地的同时,也能在现有的土地基础上,种出更高优质庄稼呢?
这里先卖个关子,等下再给出观点。
01
以往是数字化“流量”
暴增的时代
数字化是一个热词,却不是一个新词。在早些年间,就有无数人提出相关概念与实施方式,只不过真正形成广泛影响的时期是在2020年。
至于为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两个关键因素的出现。
首先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因素。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造成一定的线下封锁,迫使人们只能转向线上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从上网者变成在网上生活。如此一来,伴随着消费端大规模聚集在线上,需求市场的位置也形成转移。
企业们为了保证生存、发展,面对繁荣发展的线上和沉寂衰落的线下做选择时,只能主动或被动地调转输出口,到线上去抓住消费需求。因此产生了大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其次是商业环境变化的因素。要知道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市场化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将毛利不断被挤压,倒逼企业不断去追求降本增效。
于是企业们在面临消费环境复杂多变、商业生态、商业模式需要重塑的场景下,他们开始期望,业务在线化能为新业务场景的搭建及创新提供能力支持:期望数据资产发挥商业价值,完成降本增效的目的。而向数字化转型刚好满足了这点。
企业进行数字化,本质上就是重构商业化的结构体系,让数据去驱动决策、让需求去引导决策,实现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争”,以最小耗比获得最高效的成绩。
因此,在两重因素影响之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举,形成转型热潮也是理所当然。只不过是在2020年那个特殊的环境下集中爆发,让人们感知到数字化“流量”暴增而已。
当然,随着数字化“流量”暴增,企业服务软件也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
毕竟企业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引进企业服务软件是必然要实施的行为。企业服务软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整个数字化的应用层,是能看到具体信息反馈的存在。
就像一部智能手机,云计算充当起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作用,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服务。企业服务软件则代替APP,具象化企业的数字化方式。
所以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企业们也开始重视起企业服务软件。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市场,注册企业超过4000万家。可以预料,随着全面数字化社会建设,未来这些企业都是要进行数字化的,企业服务软件行业也会有长远的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报告》,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相较2018年增长了48.7%。未来,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2022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看得出来,随着企业不断深入数字化,带来的“流量”效应将会激发中国企业服务软件的市场规模,形成极其广阔的蓝海市场。
02
当下是数字化
寻找“留量”的阶段
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总是骨感。不可否认数字化“流量”暴增给企业服务软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无论是融资额、用户增长、销售市场,企业服务软件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火热。
不过机遇终究是机遇,把握不住是无法转换为成果的,所以在当下要争取“流量”的同时,也关注“留量”。
就像当下,虽然数字化大浪袭来,推动了诸多企业服务软件的获客,但是也能经常发现市面上会出现一些企业服务软件遗失大量旧客的声音,这对其长久发展很是不利。
要知道,企业服务软件主要分为SaaS和传统本地部署软件。前者以“租”的形式进行营收,后者则是一锤子的买卖。
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人们对软件的互联化、协同化、敏捷化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在当下及以后的企业服务软件形式主要是以SaaS为主。
SaaS的运营模式是以租赁为主,讲究长期收益。可是现在这些企业服务软件存在大量的旧客流失问题,活活的将其租赁生意,做成一锤子买卖,简直与自寻死路无异。
当然,这也不能全将责任推到企业服务软件身上,毕竟从中国的客户群体来说,他们对当下企业服务软件认知较少,并且依旧存在老一代的经营行为,遗留下来的思考惯性,让他们与企业服务软件所提倡的行为方式,显得格格不入。
况且国内企业信息化尚不成熟,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是小微级别,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即使是进入规范化阶段的企业,只要生意还没有因为效率问题而受影响,信息化在当下不是“刚需”。
加上受之前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处于暂停甚至是回退状态,进一步阻碍了企业服务需求的释放。因此企业服务软件面临用户习惯、留存难的挑战也实属正常。
存在挑战,就要直面挑战,总不能因为不好做就不去做。就像当年的数字支付一样,一开始也是举步维艰。但现在不也是遍布应用于国内各个角落。
企业服务软件也要多对自我进行总结、复盘。看看面对用户习惯,自己是否给予了足够市场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分析“留存难”,是不是因为未能达到用户心理的使用预期,自己对行业理解不够深刻等等。
总之作为数字化方案的供应商、服务商,企业服务软件需要不断从自身上找原因,从而寻找出解决“留量”的办法。
03
“连接力”
是解决“流量”和“留量”的最佳方案
其实,同时解决企业服务软件有关“流量”和“留量”的问题并不难,甚至简单到可以用三个字来笼统概括,它就是“连接力”。
具体来看,此前的互联网时代,连接先后发生在用户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但是从流通环节到用户环节的“第一公里”,也就是企业自身,却从未被连接过。这也导致在服务企业的环节中,总会出现一些认知差。
现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企业服务软件将企业自身也连接到互联网之中,从而将传统的企业组织与互通原则被全面颠覆了。
于是在理想状态下,信息可以无限畅通且直接流通,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让企业凝聚成为一个亲密无间的有机整体,组织内部再也不分彼此,组织外部也畅通无阻。不再顾虑“流量”和“留量”的问题。
所以为了将“流量”和“留量”的问题弱化甚至解决掉,就必须加强信息的流通效果,而这就是所谓的“连接力”。
那么如何去塑造“连接力”呢?答案就是“以人为本、人即服务”。
4月27日,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企业微信联合举办的“数字化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表示:“组织工作的机制,本质上就是通过成员共识,驱动价值创造。因此需要将‘人’与人关系数字化,才能加速共识效率,提升组织效能。”
其中将“人”与人关系数字化,就是在塑造“连接力”。因此,企业微信的发展方向是“人”,将人与“人”关系数字化,以“连接力”加速共识效率,提升组织效能。同时,“连接力”对于场景的重构也具有极强的正向作用——连接力产生节点,节点越多,生产力越高。
目前市面上具备强大“连接力”的产品,表现都不错。就拿企业微信来说,它通过与微信生态打通、通过敏捷开发不断迭代的方式,来匹配市场需求,实现了信息无限畅通且直接流通的状态,打造出自身强大的“连接力”。
完美日记这家新晋的美妆企业,就通过和企业微信合作,与每位愿意与企业沟通的消费者建立联系,根据用户需求,通过直播场景、游戏场景、咨询场景去触达,围绕消费者打造服务体系。
完美日记联合创始人吕建华表示:“与企业微信合作,我们开始对用户进行长生命周期的管理,而企业微信就变成我们一个巨大的池子,能帮助我们更体贴细致的服务用户。”
还有中国交建,他们通过企业微信联通150多个国家超过16万员工,“一键登录”500多个系统。从而打通了组织内部的业务孤岛、信息孤岛,通过线上协作的方式,提升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
类似上述的案例多不胜数。他们都在证明企业微信强大的“连接力”,证明企业通过使用企业微信,或是提升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或是将外部的流量盘活,又或是打通供应链上下流,从而帮助其完成降本增效的目标。
目前企业微信已经成功地串联起产业上下游,为开发商、服务商、SaaS提供商构建桥梁;同时,针对企业与外部生态的衔接,企业微信又将内部员工、消费者、供应商连接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用户和顾客的价值孪生。
当下企业微信数字化管理方面获得无数群众、专家、企业的认可。产品上的企业与组织数已经超过了550万,活跃用户超过了1.3亿,服务微信的人数也超过了4亿。
黄铁鸣表示:“企业微信未来保持一个高速迭代,通过不断的改善和丰满自己的产品去支持这些需求。”通过与微信生态的连接,企业微信将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毋庸置疑,随着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企业服务软件将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但这些价值,只会属于那些被市场认可的企业服务软件商所获得,而“连接力”,则会成为其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