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东的云”到“产业的云”

2022-04-19 03:34:57  浏览:343  作者:管理员
  • 从“京东的云”到“产业的云”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43


【货源详情】


毫无疑问,云计算是近二十年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之一。2006年,亚马逊第一次将其弹性算力作为云服务售卖,标志着云计算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诞生。而如今,云计算已成长为万亿级的市场和生态。

最近,云计算更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云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过了纠结是否上云的“科普”阶段,现在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上哪家云,如何借云深入数字化的问题。这一方面意味着市场的全面打开,云计算的应用天地一片广阔,另一方面也把市场竞争推向了新阶段——决定云厂商服务能力的关键,将不再是价格和规模,而是其对产业理解的深度。

这对于国内的云厂商来说是个挑战。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还是京东云、华为云,它们或多或少都脱胎于大公司,公司在优势业务上的成绩虽然给大家提供了底气,但同时也会形成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能力圈,如何真正深入产业成为云计算新阶段的赛点——这也给了京东云一个加速奔跑、后来居上的契机。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追踪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规模升至6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其中,京东云IaaS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第五,在头部厂商中增速排名前三,跻身国内云计算头部梯队。

01

脱胎京东

在云计算领域,与AWS、谷歌云、微软、IBM、阿里云等相比,京东云属于“后起之秀”。在众多云中,对于如何定义京东云,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表示,京东云首先是京东的云,离不开京东“原生家庭”的背景,带着很深的京东的烙印。

跟很多云厂商类似,京东云也是从自身需求切入,进而延伸出解决方案的故事。头部互联网企业,面对快速增长的用户,以及海量的交易,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

2020年,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创下新的纪录。

2020年,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再次创造了新的纪录。

在一次次创记录的背后,是京东全球亿级消费者和百万级商家间的交流和交易,以及海量的订单和包裹流转。据了解,从2016年正式商用以来,618、11.11等电商大战就成为京东云的“练兵场”,也是一种“压力测试”。

当然,京东云如今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京东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十几年来,京东依托自营零售、自营物流发展起家,不断拓展到健康、金融业务等领域,并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目前,零售方面,京东云每天支持京东零售超过500万SKU自营商品的运转,4亿多消费者;物流方面,京东物流目前已实现900个仓库的现货率维持在95%以上,库存周转周期降至33.3天,仅低于运营效率著称的Costco的30天,但Costco仅有数千SKU,与京东500万以上SKU不具有可比性。

支撑高效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是京东在技术方面的一次次的技术突破。从电商初期的追求系统完整性,到电商爆发时布局虚拟化、分布式计算,这都为京东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012年开始,京东推出面对消费者新的服务,这要求对系统的迭代速度加快,容器化、微服务等技术成为新的突破点,这也是近年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2016年京东开启全球化,陆续在印尼、泰国、印度、欧洲等市场等市场进行布局,混合云的研发再次被提上日程。

京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成熟场可以考虑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而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等电商发展比较初级的市场,可以考虑复制京东模式。

随后的2016年,京东在印尼和泰国上线了自建电商平台,同时搭载一套完整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

不过,这次京东云并没有选择到国外建机房和IDC,而是选择了开放的混合云的架构。如何进行跨多云的结构管理,平衡好多朵云之间的负载,成为京东云当时最大的课题。

仔细回顾后发现,京东云的每个“动作”,都紧贴京东主营业务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京东云成为全球容器化最彻底的云平台之一,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全球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支撑万亿级电商交易,实现京东618购物节订单100%云上完成、京东物流和京东健康全量上云。

历经京东618、11.11、春晚等万亿级流量洪峰考验,京东云服务多个视频、媒体、在线教育、游戏等客户,服务最高可用性保证达99.995%。

02

深入产业

在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核心逻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规模效应,主要是通过先发优势和巨额补贴来实现;另一个是客户粘性,主要是向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层(软件即服务)延伸实现。

从目前来看,前期云计算市场,主要是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但因为云计算硬件资源是高度同质化的,并无太强的客户粘性,市场竞争变成了价格战。

据了解,亚马逊AWS曾连续三年每年降价12次,目前降价次数已经超过80次;自2014年起,阿里云每年至少降价10次,年降幅达到30%左右。

不过,这一趋势可能要改变。随着游戏和泛互联网行业已经大量“上云”,未来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高礼强认为,与云计算第一阶段主要是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对云资源的消耗不同,第二阶段将强调对产业的理解和帮助客户转型升级。未来云厂商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在于产品技术层面,另一方面在于客户需求。

与很多大厂做平台生意不同,京东自诞生起就带有产业的基因,通过采销模式,连接了供需两端,可以同时触达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目前,京东不仅已经全品类覆盖,拥有超过500万SKU,更重要的是清晰地理解背后产业的Know-how(行业诀窍)。这也让京东已经形成了极其深刻的产业烙印。

脱胎于京东的京东云,自然而然也继承了这种基因,这是成为它与其他云厂商最大的不同。可以这么说,京东云是最懂产业的那朵云,打造的是云服务到产业协同的业务模式。

一个京东云为零售行业赋能的例子是山东得益乳业。得益乳业多年来一直专注低温新鲜乳品,目前已成长为中国第四大低温奶企业。但它跟多数传统企业一样,都面临着因为无法沉淀消费者数据,所以并不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的问题。

作为合作方的京东,因为牛奶是居民消费的大类,早已做了充分的布局,甚至还搭建了专供牛奶使用的仓库和配送体系。

基于对牛奶行业的理解,京东云帮助得益乳业构建起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中台,可以不断沉淀消费者数据,然后实现对消费习惯和偏好的理解,有利于进行精准营销和提升消费者服务满意度。

除此之外,京东云通过C2M反向定制解决方案,推动得益乳业产品的升级优化,更加精细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据了解,得益乳业基于京东云的数据能力和AI算法能力,推出“享呵就喝”低温风味发酵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物流行业。达达集团是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旗下有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核心业务平台。平时,达达快送需要高效处理来自京东到家、京东商城、真功夫、沃尔玛等各类平台和商家的订单,同时承载来自京东物流落地配订单。

因为定位“即时”平台,所以对运送效率有非常高的要求。跨平台、多场景的业务,又增加了达达快送系统后台的压力。特别是618、11.11订单峰值激增,达达的平台智能订单分发系统和运力供需调控系统受到极大挑战。

京东云在把握客户IT系统架构需求后,与达达共同打造了跨平台电商与物流跨云双活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架构,达达可以将算力和存储需求全部迁移至云上,从而实现计算资源高弹性、成本压缩与业务稳定。据了解,达达在2020年11.11期间,成功支撑千万日峰值单量的处理,总体业务保持平稳流畅。

从长远来看,云计算市场的比拼,才刚刚开始。云计算的客户也从最初的互联网企业,一步步向传统行业进行渗透。同时,云计算也从IT基础设施进化,向助力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京东云作为扎根产业的那朵云,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