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走进角落里的中国
-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318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2014年,有一部在全国引起热议的纪录片叫《乡村里的中国》,片中,一位种苹果的老农民感慨「土地不养人」,鼓励农村娃们都要走出去,颇为意味深长。
「土地不养人」的原因是这一年苹果大丰收,而消费者胃口有限,反倒全都卖不上价。少部分苹果以低价被小卡车拉走,更多的苹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农民们缺乏指导、各自为战,种什么全凭经验,一拥而上往往过剩,又缺乏品牌,没有产业上的话语权,因而总是遭到中间商压价。
农民总在风暴中无奈地打转,刚有一点起色,来年很快就会被自然气候和市场波动给耗光。始终离规模化产业化距离甚远。
传统模式带来的怪圈,是中国农业的缩影。
从2014年开始,阿里扎根乡村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构建起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下苦功夫试图找到科技改造农业全链路的方法论。5月 17日,2021阿里巴巴乡村致富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3037亿元,稳居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7年过去,阿里的数字化助农之路走得如何?是否能以此找到中国传统农业可靠的「破圈」路径?
01
农产品品牌进击之路
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四五年前,我们购买农产品的选择并不多,耳熟能详的无非就是东北大米、红富士苹果等,可以说,这是品种,但不是品牌。
不过,形势在起变化,今天如果在电商平台中搜索脐橙,就能出现赣江脐橙、秭归脐橙、奉节脐橙等多个品牌,而且销量都不低。
地域性的单品开始频频产生爆款,类似迹象已蔚然成风。
以中国最大电商平台的数据来参考,2020年,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阿里巴巴平台交易总额超过41亿元,交易总单数首次突破5000万单;按2018-2020年累计销售额排名,辽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大连海参、安吉白茶、烟台大樱桃、信阳毛尖、安化黑茶、盘锦大米、中宁枸杞跻身线上十大农业品牌。
成功的共同点,都在于这些农产品实现了全面「触网」。
但仅仅是触网吗?五常大米,为我们理解这种变化提供了切口。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舌尖上的中国》曾把筋道软糯的五常大米誉为「中国最好的稻米」,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五常大米鱼龙混杂,很容易就买到假货。
「假冒伪劣不仅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这些品质不好的假货在市场上销售流通,会损害五常大米的品牌声誉,带来恶性循环」,北京慧眼食珍科技公司一直负责五常大米的运营和销售,其董事长李卫伟这样向周天财经表示。
解决之道,第一步是开设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
旗舰店,很多电商平台都有,是品牌化的第一步,但旗舰店只解决了流量问题,仍然没有打消消费者顾虑。
为此,慧眼食珍科技公司和阿里会同五常市政府,联手构建起了五常大米「三确一检一码」溯源服务平台。简单来说,这套系统就是通过对种植地进行联网监控来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以严格的质量检测、溯源防伪码确保大米品质,从源头到销售打造出一个透明的闭环系统,解决「五常大米」品牌冒用问题。
除此之外,去年4 月,阿里时隔11年后宣布重启「春雷计划」,在技术、运营、销售等方面兴农助农。在2020年 5月的天猫春耕节上,五常副市长张建春在淘宝直播间插下了第一棵五常大米的秧苗,借助直播手段,消费者目睹了五常大米如何实现「株距八寸、行距尺二」,从而确保稻米受到均匀灌溉与光照,提高品质。
品牌塑造的成效明显,在2020年,仅阿里一家电商平台上的五常大米销售量就增长了2 倍以上,五常大米通过店群化运营,总体收入达到了2 亿元。
这对于消费者和农民来说都是好消息——
在消费者层面,曾经被誉为中国最贵的五常大米实现可溯源,市场噪音被排除在外,消费者不再花冤枉钱。
而对于粮农来说,种植热情也被激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售卖,意味着更好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溢价意味着利润,利润带来产业化的可能。
「2016年五常大米刚在天猫开店的时候,水稻交易的价格还是1.3元/斤,现在品牌打出去了,已经能达到3 元/斤,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种得更好,也就卖得更好,其实已经达到了正循环状态」,李卫伟说道。
五常大米的顺利品牌化,撕开了一个中国农业突围的口子,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效应。
实际上,消费者的关注正在让更多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据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朱霞在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上的介绍,海南火山荔枝通过天猫的聚划算和薇娅的直播,一个晚上就能卖5 万单,而坚持只采摘成熟果实的福返芒果即使卖到30块钱1 斤,也有极高的复购率。
「在天猫美食生鲜的消费者洞察中,能看到关注‘品质’ ‘原材料’的消 费者占比73% 以上,可以说,只有品牌化才能带来好货、卖出好价格。」朱霞说道。
02
链路改造从哪里切入?
在五常大米的故事里可以发现,关键点仍落在品质上。
众所周知,农业有非常长的产业链条和生产周期,一碗米饭上桌至少要四个月生长周期,还有数道加工、制作、销售流程。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实现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就要真正深入介入农业生产的全流程,从田间地头到流通环节,都要改造。
如何介入?经济学家杨承训在《高端生态农业论》曾提到「科技支撑是高端农业的一大特征,必须运用‘第一生产力’变为具体的第一动力,由产业链上升为创新链、循环圈。」
科技龙头企业们开始把自己的能力输出出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领域,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及销售进行升级改造。
据专家测算,中国农户储粮、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 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
而当数字技术渗透到生产、加工乃至分拣、包装这样的细枝末节,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这些本来由农民买单的产值损耗也将得到缓解。
显然,技术介入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但由于中国小农户众多、分散,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产品大流通之间仍存在矛盾。技术之下更需农业基础设施解决农产品运输、效率问题。
阿里巴巴副总裁李少华就曾被记者问道,阿里升级农业种植端是否意味着重点转向了高科技。对此,李少华否定道:「做农业是慢的,是春华秋实的,不是快餐式的。我们选择进入农业源头端、农业升级的深水区,就是希望把最没被数字化的"人、地、品、种"全部数字化,因此会继续加大对数字农业新基建的投入。」
因此,从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在互联网行业中率先深入农业「最先一公里」,持续重投入建设冷链、物流、加工等基础设施,据周天财经了解,目前阿里已经建成了五大数字化产地仓,菜鸟物流共配项目也落地到1000多个县域,构建出一张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科技带来品质,品质形成品牌的循环,正在逐渐成型。
周天财经选取理塘县为例,发现在科技渗入农业之后,该县农业面貌开始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曾经这里的粮食作物是一年一熟的青稞、冬小麦、小麦、马铃薯,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当消费者洞察开始指导农业选品生产后,康呷村基地经过数字化改造,6600亩土地出产的黄瓜、萝卜、夏季草莓直供盒马,目前每亩产值可达8300元,包产包销的新模式,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提升。
跑通一种农产品,一个地区,可以迅速在全国复制、普及,推广开来。目前,阿里正陆续在全国建设1000个像理塘这样的数字农业基地。
03
阿里为何重仓农业?
阿里重仓农业,打的是一套组合拳。
科技上,有成熟的阿里云作为农业数据后台;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菜鸟解决农业生产源头的物流难题;终端销售上,天猫、淘宝作为全国最大电商平台可以销售、推广农产品,甚至能垂直到盒马上完成从源头到消费者的体系化经营。
除此之外,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通过云计算、卫星遥感,IOT等技术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实打实地解决了农村信贷最后一公里难题,缩小城乡金融差距。
根据阿里最新发布的财报,截至2021年 3月 31日止的12个月内,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8.11亿;2021年 3月,移动月活跃用户达9.25亿,借助平台,农产品可以触达全国范围的消费者。
这种渗透进全产业链的生态优势,直接决定了其可以深度改造农业的基础设施,最终助力中国传统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743万农业经营户,其中,398万规模农业经营户,仅占1.92%。而从美国农业部数据来看,2017年规模大于50英亩的农场占全部农场的比例达58.1%。
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其人口总量的1%,不过二百多万人。但得益其机械化程度高、农场经营规模大的优势,美国的粮食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自给自足的同时农作物出口量世界第一。
在流通特点上,美国80% 的农产品采用产地直销模式,大农场直接供应给产地批发商或者零售终端。流通环节少,运输过程中损耗也低,「规模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一览无余。可以这样讲,农民在美国是一种「职业」,在中国却仍是一种「身份」和「阶层标签」。
也因此,中国农业亟需这种产业升级的「组合拳」。
对于企业来说,做农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由于农业产业链长,且带有天然的弱质性,想要彻底进入改变其延续千年来拽耙扶犁的传统其实非常困难。其次,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对保鲜储藏要求高,除此之外还要有对自然灾害、以及农产品极具变化的市场价格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做农业很难也很苦。重仓农业,投入高,赔本概率大,且无法赚快钱成了一种行业共识。
所以,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做农业约等于做公益。
但越是难度大,就越需要科技龙头企业的介入。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中国科技公司相对于国外的科技巨头,更能深入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人的理想主义,从来不是「一个产业已经是怎么样,再来顺势发财」,而是「一个产业应该成为怎么样,反推我能做点什么,再来从零开始搭建基础设施」。
以阿里为例,从担保交易开始的移动支付,到云计算、企业服务,再到区块链产品,其实也是在延续着这种做事风格。在5 月17日的乡村致富大会上,阿里推出了涵盖14个助力乡村项目的「热土计划」,其中包括,阿里将投入专项资金,加大包括智慧育种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科研投入。
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明确表示:「阿里将持续以扎扎实实的投入,给乡村带去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正如《亚洲大趋势: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未来》书中的分析:农业产出的增加非常重要,这会导致经济体内的储蓄率随之增加,而政府就可以利用这些储蓄为工业投资提供资助了。一个贫穷国家要成为富裕国家,发展初期进行农业变革就成为必经之路。
汉书中的「农伤则国贫」,反过来就是:农旺则国强。
大国的崛起需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当政府、科技企业和地方能人的高度合作,让品牌和科技进入农业,中国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方能看到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