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也怕巷子深?IP是不同于品牌的认知符号

2021-01-15 18:03:17  浏览:700  作者:管理员
  • 好酒也怕巷子深?IP是不同于品牌的认知符号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700


【货源详情】


好酒也怕巷子深?IP是不同于品牌的认知符号 品牌是20世纪的认知符号,IP是21世纪的认知符号。品牌是工业文明商业的成果,IP是信息文明商业的开端。

从品牌到IP,文明的飞跃,商业生态的进化,商业认知手段的变化。

媒介,影响营销的最大变量

“二胡”李正表示,媒体是影响营销的单一最大变量。这是深刻的洞察。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论证这个判断。

首先,媒体是信息。

媒体是信息。这是著名媒体专家麦克卢汉的观点。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是媒体是人类的扩张。人通过媒体向世界延伸认知世界。几年前,我判断手机是人类的“第六机关”。

但是麦克卢汉说的媒体不仅是媒体,还包括语言、文字、机器、电子产品等人类造物。人们就是通过这个媒体感知世界,获取信息。

第二,信息是认知。

认知是如何形成的?核心是处理信息,即信息的过程。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处理过程。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力、语言等。人脑接受外部输入的信息,经过头部的加工,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处理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第三,认识是营销。

营销(Marketing)是原始词汇,而不是汉语,因此营销交流中经常发生误解,如营销和销售、销售的比较使用。

战略及管理专家习老师在专著《连接》中把营销分为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个功能。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对营销的简洁明确的定义。

三个主要功能的核心是认知。交易是认知的结果,关系有助于降低认知成本。因此,可以将理解简化为营销、认知、认知和营销。

媒体是信息,信息是认知,认知是营销。三句话连接起来,媒体成为影响营销的最大单一变量。

媒介的变迁

据麦克卢汉的看法,人类技术进步的创造物都是作为媒体来扩展人类的存在。语言、文字、道路、数字、服装、住房、货币、手表、印刷术、交通工具、照片、电报、打字机、电话、留声机、电影、收音机、电视、武器等都是媒体。

但是,这些媒体并不都是有效的商业或媒体。从商业价值来看,人类交流主流媒体的演化大致如下。

语言文字印刷技术电子媒体(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媒体(PC电脑、手机、智能终端、自媒体)物联网媒体。

综上所述,在文明迭代过程中,媒体的变化可以概括为:

农业社会的媒介:语言、文字、印刷术。

工业社会的媒体:电子媒体,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

信息社会的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物联网媒体、PC网络、移动互联网。载体包括家庭终端、移动终端(如汽车终端)、手持终端(如智能手机)。其表现形式是应用程序、小程序等。

认知模式的变迁

在文明时代,一个媒体一定会成为商业传播的主流载体。因此,语言、大众媒体(全国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分别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主流商业媒体,该媒体形成的认知模式分别是口碑、品牌、IP。

1.农业社会认知模式:体验语言口碑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的认知模式是直接体验,从体验中获取认知信息。

产生语言,经历口头传播,形成口碑。口碑不是直接体验,而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语言传播,是根据信任背书获得的间接信息。

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因为口碑传播“好酒”的好名声。

产业社会认知模式:大众媒体广告品牌

开始学习营销的时候,教科书说,担心好酒和胡同会变深。这是对农业社会主流认知模式的否定。

工业社会、技术进步和城市化带来了大众媒体的兴盛。在商业认知中,报纸、广播、电视分别代表三个阶段的大众媒体。

报纸的广泛商业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大众媒体的第一个高潮是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信发明后,代表宝洁公司的肥皂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广告,开启了“大众媒体广告品牌”时代,宝洁肥皂也成为第一个大众媒体广告推出的品牌,电子媒体黄金时间节目也被称为“电视剧”

20世纪60年代,电视取代广播成为大众最大的大众媒体,商业认识的主战场也随之转移到电视上。

广告主在大众媒体上投放持续的广告,形成了大众商业认识。这种认知结果现在被广泛称为品牌。

信息社会认知模式:自媒体内容IP

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出现,大众媒体失势了。商业认识的主战场转移到了自媒体。

大众媒体上继续播放同样的广告内容,品牌形象得到了加强。但是在媒体上大众媒体的广告内容很难广泛传播。因为自媒体的传播和接收人也是传播者,所以传播内容大不相同。以自主传播的内容形成的商业认识现在被称为IP。

ign: center;">口碑、品牌与IP

口碑是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品牌是基于大众媒体的传播,IP是口碑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这似乎是一个轮回,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

三种传播媒介,都是当时环境下传播效率最高的媒介,分别是语言、大众媒体和自媒体。

无论哪种认知模式,发挥商业价值,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传播达到足够的密度。

对于口碑而言,传播密度就是众口铄金;对于广告而言,传播密度就是“地毯式轰炸”;对于内容裂变而言,传播密度就是“集体围观,瞬间击穿”。

传播密度从哪里来?口碑是消费体验的满意度;品牌是广告费堆积的传播覆盖率;IP是人设和内容的裂变能力。

传播达到多大的密度才有商业价值?有点类似荷花定律。第29天还只开一半,但第30天一到,荷花满塘。

传播密度只要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达到临界点之前是净投入,达到临界点后是净产出。

临界点在哪里?可以试出来,也可以参照其它企业的样本。但一定要注意,临界点是不断变化。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

认知强度与认知效率是一对矛盾。体验的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广告的认知强度低,但认知效率高。体验、口碑、广告、内容传播,四种认知模式,认知强度和认知效率的排列顺序如下:

认知强度:体验>口碑>内容>广告;认知效率:体验<口碑<内容<广告。

品牌传播,优先选择了认知效率,认知强度通过不断重复强化。这是效率优先。

内容传播,只要引爆,认知效率非常高,认知强度又优于广告,而且只要内容有调性,投放费用还比较少,因而成为现在的首选。

媒介组合

大众媒体出现后,广告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体验、口碑仍在。

互联网自媒体出现后,自媒体虽然成为主要商业媒介,但广告仍在。

更有趣的是,过去传播效率很低的媒介,如体验、口碑,与互联网媒介结合,形成媒介组合后,如体验+自媒体,不仅认知强度高,而且认知效率也很高。

媒介组合,除了体验、口碑、大众媒体、自媒体(社会化媒体)外,我还把现代组织(如渠道)、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虚拟组织视为商业传播媒介。这些媒介的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多种组合认知模式。列表如下:

在上述媒介组合中,我特别介绍三种:

1.种草,又称安利。有分享、推荐的意思。

怎么理解种草这种认知行为?我认为是网上口碑。以前,口碑是借助人际关系链传播,虽然认知强度高,但认知效率低,所以,工业社会没有成为主流认知模式。但是,当口碑遇到自媒体时,当口碑遇到虚拟组织时,口碑的认知效率大大提高了。

我一直认为,社群是线下关系在线上的放大和延伸。个人的消费偏好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推荐,既有认知强度,又有认知效率。

2.KOC体验+自媒体。

体验是最强的认知模式,但效率也最低,单位费用也非常高。但是,对于高价值或高附加值产品,无论广告还是内容,都难以传递高端产品更丰富的内涵,而体验恰恰能够做得到,更不要说现在的体验已经进化到沉浸式体验了。

当体验的强认知,遇到KOC的强关系,以及自媒体的强传播,三者结合,就形成了“KOC+ 体验+自媒体”的组合认知模式。如果上述组合再匹配云店,交易便利化,那么,就成为高端产品完美的认知、交易和关系模式。

3.渠道组织力+直播。

很长时间以来,线下(渠道)一直站在线上(互联网)的对立面。但是,依托人链的直播系统,可以把整个渠道系统动员起来,通过直播的方式聚集在直播屏。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渠道流量,远比电商购买的流量有价值。

慕思床垫3月份的渠道直播首秀,董明珠“6·18”的102亿渠道直播业绩,吴晓波第2场直播与TATA木门的“渠道拉练”,都展示了场景直播+渠道引流+老板(网红)变现组合认知模式的威力。

注:文/刘春雄,文章来源: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88货源网立场。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