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互联网不需要“春天”

2021-05-09 21:46:05  浏览:482  作者:管理员
  • 上海互联网不需要“春天”

  • 【商户信息】

  • 类目:电商运营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82


【货源详情】


上海互联网不需要“春天”2013年,梁建章临危受命、宣布回归,彼时一直位居在线旅游老大位置的携程,被一群后起之秀打得找不着北,这让原本安心去斯坦福念经济学博士的他不得不火速回国。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盛大衰落的预兆已经越来越明显。年初从财报可见,盛大游戏被畅游超越,首次跌出我国游戏行业的前三阵营。

这是上海互联网先驱企业的动荡之年,尽管两年后,携程已从危机中逃脱,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整合孕育出新的阅文集团,但上海逐渐远离互联网商业竞争的中心。

当然,上海仍不乏新的创业者。2015年前后,李斌聚集了一群顶级投资人联合成立了蔚来,而黄峥选择在此地创建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他们和后来的小红书、趣头条等新秀一同组成了现在上海互联网的版图。

但相对应地,上海也恰好集结了国内最具争议的一群互联网公司,他们频繁徘徊于舆论和监管的风口浪尖,似乎也让上海争夺互联网阵地充满着不确定性。

上海精英的“五环外”烦恼

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普遍进入一个多事之秋。

3·15晚会前夕,小红书被爆出“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时隔数月,小红书从安卓应用市场下架,至今仍未恢复。

蔚来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上海建厂计划因政策问题流产,而后车辆自燃、被迫召回,如今公司又陷入裁员风波,李斌甚至通过易车私有化,为蔚来输血。

还有趣头条这一刷新互联网公司上市记录的独角兽,未老已先衰。近期公司内部遭遇大批人事变动,而背后正是趣头条尴尬的增长状况,抛开亏损不谈,最关键的是用户数据下降,其日均用户使用时长连续两个季度下跌,日活与月活用户增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或许不是巧合,当上海互联网的创业精英们把产品的用户根基从一二线的白领阶层,转移到三四线开外的下沉用户群体,就决定了这些明星公司的争议性以及现在的处境。不只是拼多多、趣头条这两大下沉市场的巨头,小红书的下架某种程度上也和此有关。

根据2018年易观千帆小红书用户使用设备品牌分布,其中IOS用户占比高达64.99%,可以推断出中高层消费用户在小红书占比较大。但Android用户占比与2017年相比持续上升,可见,小红书在用户使用设备上显现市场下沉,开始向三、四线城市用户渗透发展。

用户门槛降低,让平台对内容把控的难度升级,进而内容造假、涉黄以及炫耀之风等一系列风险都开始暴露,由此小红书才招致监管。

上海此前大致兴起过两拨颇为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第一拨以携程、盛大、土豆为代表,第二拨以大众点评的张涛和饿了么的张旭豪为代表。但是盛大衰退,取而代之的正是BAT,大众点评、饿了么被收购,新崛起的正是TMD,这些巨头打败或吞并上海本土的互联网公司,造成了上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语。

而与前两者不同,如今推动上海重新进入互联网经济视野的拼多多们,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他们不再为上海或其它一二线城市精英阶层打造,也越来越缺乏上海本地的经济特色。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摆脱上海互联网公司徒留遗憾的宿命。

当前,这些新秀们多数陷入困境或许就是一种预兆。

互联网与上海难“来电”

一个互联网公司改变一座城,这指的是阿里和杭州,而上海正好与之相反,互联网并没有深入到本地的经济结构中。

单以数据来看,2008年杭州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为46%,差不多同一时间,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50%。十年过去,2018年杭州第三产业比重上涨到64%,这和互联网产业及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尽管上海的这一数字高达72%,可是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结构依旧没有太大改变。

我们可以看一下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税收排名前100位企业名单,前百强企业中,金融企业有47家,前50强中,金融企业有32家,前10强中,金融企业有7家。

互联网重塑杭州,不仅仅是促使其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杭州的城市气质,使之从一个制造业城市转变为新兴科技城市,但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在最新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北京第9、上海第19,曾几何时,北京和上海已拉开了差距。

上海互联网经济的落后,直观表现在互联网巨头的缺失,如今拼多多、蔚来、B站、小红书等明星创业公司崛起,倒是让外界看到了些许互联网经济生长的机遇。不过他们对当地信息技术服务或是第三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终究有限,一方面,B站、小红书、趣头条等to C产品,他们的目标群体、商业模式或变现途径和地域经济其实没有太大的关联。

另一方面,拼多多虽然成为电商第三极,可无论在商户端还是消费端,上海都没有与之匹配的商业主体。这也决定了拼多多纵使未来产业链成熟,但由于上海的地域局限,可能也无法如同阿里之于杭州一样,带动当地的生产或消费。

上海是高端制造的集结地,而拼多多契合的是国内相对较为分散的产业带和大量中小制造工厂,主要帮助做代工贴牌生产的大量中端产能,对接巨大的国内市场;在农产品领域,拼多多必然也要与我国较分散的、小规模耕作的农业现状配合,在平台上,其水果品类商户30-40%为果农,而上海只是农产品的销售地。

至于消费端,更不必赘述。

而且上海最新涌入的互联网公司虽然较多,可拼多多、B站、小红书还有原有的携程、分众传媒等企业,他们之间几乎很少产生商业联系,甚至可以说,上海整个互联网经济都没有形成合力。如果无法打破这种局面,上海互联网企业数量再多也难以达成经济质变。

上海需要互联网吗?

这些年,外界批评上海没有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它城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正在追赶或超越上海,这侧面显得上海有些不进则退了。但仔细想想上海真的需要互联网吗?其现有经济体系的成熟度可能已经达到最高,互联网真的能撬动上海的产业结构,给其带来新的经济腾飞吗?

在上海,外资企业以约占上海2%的企业数量,贡献着全市20%的就业、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和65%的进出口总值。而金融市场今年上半年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它依然在以超高的增长速度拉动着上海全市的生产总值。

对上海来讲,金融贸易和高端制造才是城市经济的核心,互联网顶多算是锦上添花。所以,我们看到著名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真正涉及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少之又少,而绝大部分入驻企业是医疗、航天工业、半导体芯片、精密仪器制造等尖端技术的公司。

而且一个颇为现实的事实是,即使上海倾尽全力打造互联网新阵地,也未必有运气再碰到一个马云和阿里巴巴,互联网超级巨头的成长时代已经过去。

不过虽说上海强势的外企和发达的金融业,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可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仍然孕育了一批具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或许不能像平台型公司那样迅速扩张壮大,但未来产业互联网浪潮之下,上海在整个互联网商业格局的地位可能会大为提升。

比如人工智能,上海目前拥有超过1000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企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了3000家。再比如半导体芯片,早在2016年,上海半导体产值破人民币千亿元,约占全国大陆半导体产值的23%,是我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基地。

这都要归功于上海的制造业根基。

基于上海的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已经崛起,而这场造车风口已经把大半个互联网巨头都牵扯进来。马斯克在将特斯拉的超级新能源汽车工厂定位于上海后,他说:“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非常震撼,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案例,我从未在其他任何地方见证过这样的发展”。而特斯拉超级工厂80公里之外的虹桥,坐落着威马汽车的总部,另外还有蔚来。

上海或许诞生不了台面上风光无限的超级平台级公司,可隐没在风光背后仍有更多的关键性企业。

纵观这十年,究竟是上海错过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错过了上海,无从分辨,但幸运的是,上海已经在改变,这对于我国未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次数:152150 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