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八大生鲜电商品牌发展现状如何
-
-
类目:微商怎么做
-
联系人:
-
微信号:
-
Q Q 号:
-
手机号:
-
浏览量:
406
【商户信息】
【货源详情】
生鲜电商的发展前景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近两年加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八大生鲜电商品牌发展现状如何?让我们来看看。
尼尔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约500亿元,预计2018年将超过15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50%。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对新鲜食物的需求会更强烈。企鹅智库在2015年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有24.5%的人在网上购买了生鲜食品,48.1%的人没有购买,但有兴趣尝试。合计总消费意愿超过70%。
2012年生鲜电商元年之后,资本对生鲜电商倾注了各种热情,各种生鲜电商补贴或促销大大刺激了用户渗透率的提升。综上所述,只要需求存在,质量、价格、服务、体验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然而,最近频繁的破产事件让命悬一线的生鲜电商行业开始了残酷的洗牌之旅。资金跳跃式、区域布局过度、品控失灵、物流失控等原因促使大量生鲜电商公司短命,但不少企业频频发声。
原生生活创始人表示,2018年生鲜电商爆发,原生生活有望在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实德先在广州高调做节,推动广州核心区日交易量9000单,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此外,田甜果园和郭毅生鲜也表示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并启动上市计划。
据业内人士分析,生鲜电商行业目前已进入最危险的洗牌淘汰阶段,大量资本玩家将陷入瓶颈。然而,许多玩家认为,2018年将是生鲜电商扭亏为盈的黄金时期。事实上,受政策环境、用户渗透率提升、模式确定、标准化提升、仓储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2018年是生鲜电商全产业链走向成熟的起点。
1、易果生鲜:只有自建冷链才能更好的体验?
作为生鲜电商的元老之一,郭毅生鲜在资本市场上最大的卖点就是其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冷库。他是国内建立了自己冷链体系的比较完整的生鲜电商品牌之一,从仓库端到客户端,在全网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订单,那么如何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呢?
JD.COM模式的成功为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开了一个坏头。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家在创业时就开始计划如何投资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他们期待自建的物流网络带来更好的体验,并经常得到资本的认可。
然而,生鲜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供应链系统没有太大的优化空间。相反,如何提高生产和营销的效率,从而减少产品的损失是最关键的问题。
另外,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品,所以用户对其价格比较敏感。提高产销效率,降低中间成本,是同事们的关键问题。
物流的问题已经解决,如何平衡库存、价格、SKU和损耗成为最大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很多B2C平台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出现品种单一、亏损过大、售价过高等问题。即使是引以为傲的冷链系统也会成为沉重的成本。
因此,生鲜电商是否只有通过自建冷链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值得探讨。生鲜销售全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本来生活:to B还是to C?
创始团队最初来自南方报业部,媒体出身的创始团队在媒体行业有先天优势。此外,媒体人本身对概念也很敏感。2012年,他们靠消费楚石坚为生,并迅速在当时刚刚繁荣起来的B2C生鲜电商市场站稳脚跟。然而,随着噱头的终结,生鲜电商始终需要回归产品和服务。虽然“刘涛”和“泛苹果”这两个有着相同消费大咖啡理念的品牌,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2014年,面对新鲜O2O的冲击,原本C端的生活逐渐崩塌。今年出现了商品大量滞销、亏损巨大、融资不利等负面消息。
2015年,本住成立了本国房,转型为B商。2015年,在首都对新鲜O2O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突然出现了无数新鲜O2O平台。通过供应中小生鲜平台和传统的个体水果摊贩,生活的整体业绩在今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伴随着这种成长,我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国内生鲜电商的第一阵营。然而,随着大量小规模生鲜电商平台的倒闭,原本的生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失去中小生鲜电商平台重要客户。线下市场份额占比大的连锁品牌和尚超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个别水果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如何在实体行业站稳脚跟去B商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此外,随着国内保鲜电商的发展和保鲜电商消费习惯的成熟,越来越多强大的竞争对手瓜分食品市场,原本的生活前景变得模糊。
2016年初,原生活宣布销售额突破60亿。在这个看似不错的结果之后,出现了很多危机,有多少来自B端,有多少来自C端。B端市场从2015年的疯狂到2016年的冷淡后,我们该怎么办?C端,面对如此多强调配送时效和服务体验的O2O对手,传统B2C平台支撑的原有生活将如何破局,稳定江湖地位?
等着瞧吧。
3、每日优鲜:良好的背景能否诞生良好的企业?
联想起源,腾讯投资,好的企业能在好的背景下诞生吗?
从建国第一
一天开始就被指责模式抄袭的每日优鲜,依赖着腾讯与浙商创投强大的资本输出,迅速扩张。每日优鲜通过城市分选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蔬菜水果、海鲜肉禽、牛奶零食全品类食品2小时送达的配送服务。
而这么多SKU,2小时送货上门,如何解决库存与损耗问题成了最大的痛点。
每日优鲜是国内第一家宣布盈利的生鲜电商公司,而局部盈利与规模化盈利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每日优鲜同样面临着用户黏度不够的情况。
而一味的追求配送的速度,建立社区配送中心,带来的高物流成本,是否带来的是价格的虚高?
2小时送货上门——其实对于大部分的用户来说,家到市场的距离不过20分钟。
如何更高效、更优质、更实惠的黏住用户?
或许解决了这些问题,每日优鲜才会找到出路。
4、食得鲜:是一次创新还是一次概念炒作?
近期在生鲜行业炒得火热的食得鲜,提出了生鲜+智能互联网这个概念,并在生鲜电商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硬件。
其实食得鲜的经营方式和每日优鲜非常相似,成立的时间比每日优鲜更早,唯一不同的是,这间诞生在广州的生鲜黑马,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一直都在认真地积累用户。
与一开始就在供应链上烧钱的其他电商平台不同,食得鲜的供应链主要是和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食得鲜更加注重的是用户的基数与服务的体验,所以最后一公里采用的是自建物流。
倒推的模式在生鲜行业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合理的,先通过优质低价的产品与服务换取储值会员用户,建立一定的用户池,而通过用户池优化供应链获得更低的来货成本反哺用户,这样不仅仅大大降低了因为仓储而带来的损耗,同时可以让用户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
食得鲜在配送层面上用的是自建物流,配送的方式和每日优鲜非常相似,而高密度的会员用户积累以及消费时段的统一,带来的是更低的配送成本。
从他们公开的数据上看,食得鲜10个配送员可以完成3000——4000单,这个数据是天猫超市的2倍左右。
而其用机器人与智能硬件进入用户企业与家庭的做法,在行业里都是非常创新的,这让人想到了乐视与小米,这可以帮助其深度的黏住与开发用户。
但是,这到底是一次创新,还是一次炒作,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5、沱沱公社:社群经济还能坚持多久?
自有农场,有机,送货上门,会员制——坨坨公社的几个关键词。
这间打着有机概念的公司,将自产自销的蔬菜整个体系基本上发挥到了极致。
一万个会员,年销售额破亿,可以野蛮生长的背后也面对着无数的质疑——有机标准如何认证?是否以次充好?如何满足扩张……
更大的问题就是,自产自销,如何满足消费者在生鲜消费层面多样性的需求。
过去一年,坨坨公社尝试走出北京,进入上海,而在上海耕耘了半年之后,不得不因为亏损而放弃。
6、食行生鲜:降低成本还是画蛇添足?
这个和速递易找不到规模化盈利模式的快递柜如出一辙的柜子,作为易果生鲜在生鲜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整个生鲜市场并不乏跟随者与模仿者。
线上下单——定时配送至保鲜柜,但是,生鲜电商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一套保险柜价值接近6万元,而这样的投入,一次只能容纳40—60单,如何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如何破局,亟待解决。
每个行业都是危机与生机并存,而生鲜行业,更是希望之光与绝望之火在交织舞动。最后的胜者,总是属于最具市场感知力和前瞻眼光的进步者。行业的升级,让我们一起期待。
7、天天果园:转型,转往何方?
从阿里阵营转投京东旗下,生鲜B2C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商品牌之一,曾经的天猫生鲜类目第一,天天果园的过去辉煌太多,但是这些辉煌并没有帮助天天果园在后面的转型中,占稳先机。
依靠传统的B2C业务明显无法做好用户体验,所以天天果园在过去两年努力谋求转型,依托京东全力搭建冷链体系以外,增加SKU,并在北上广深尝试依托体验店布局转型O2O,但是对于完全没有线下经验的天天果园来说,这次尝试确实太冒险,最后也以失败收场,而且闹得沸沸扬扬。
同样是从B2C起家,起步更晚的本来生活已经成功转型,但是天天果园,还在转型路上拼命挣扎——但是转型,转往何方?
8、爱鲜蜂:除了物流以外,可以带来什么?
从大张旗鼓的扩张到沸沸扬扬的裁员,爱鲜蜂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
依托社区生鲜便利店与小型超市,自建物流,1小时送货上门——这看似顺理成章的商业模式,背后面临的是——盈利无望。
自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公司很多,从新美大,到京东到家,但是这个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到底哪些行业在需要,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失败的美团早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客单价本来就不高的早餐,如何可以消化高额的配送成本?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在早餐之外额外添加的配送费?
爱鲜蜂在和新美大与京东到家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因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对于新美大与京东到家的战略意义大过于模式上的意义,所以烧钱不是问题,而对于初创的爱鲜蜂,找不到盈利希望的烧钱无异于走进了死胡同。
爱鲜蜂是否应该思考,除了物流之外,还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
以上就是国内八大生鲜电商品牌发展现状的相关内容,小编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