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供应链转向信任链
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作者曾描述了这样一段构想: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取代……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会更少地拥有东西,更多地与别人分享。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蹦出一个词:共享经济。
以最为典型的打车APP为例,Uber最开始做的是什么,是将闲置的车位开放给顺路的用户。
但这种模式越到后面,越会陷入一种“存量竞争”,即共享的概念被淡化,反而共享出行变成了“租赁”的逻辑,很多司机将其作为“职业”,并重新回归了“中心化”的平台属性,平台在其中扮演了“二房东”的角色。
而 “共享价值”的诉求是:平台不再是核心,用户才是。
例如在商品零售领域,我却看到了一条清晰的演变逻辑,即平台角色正在“淡化”,平台内的用户之间正在创造出某种共生性,过往的“供应链”正在内化为“信任链”,创造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人、货、场”的逻辑。
在供应链领域有一句经典的概括: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竞争。
但在全链条来看,没有哪一家企业的供应链是一条笔直的供应链,也不是所有的环节都能做到独占的,不少环节还是竞争对手之间互占的,最终演变为对“公域资源”的竞价:
产品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视标王”,权威媒体形成信任背书,辅以强大的铺货效率,推动区域品牌的跨区域发展;
商超时代:最早的用户流量集中在百货商店、专卖店、夫妻便利店等,中期用户流量集中在商超,后期集中在购物中心,它们是用户流量入口,也打响了“渠道为王”的口号;
平台时代:平台电商成为线上入口,但本质还是用户流量的生意,它要赚流量的钱——流量为王,要掌控用户流量主权,盈利本质是收取流量费。
这三个时代都聚焦于“货”,面向的是用户的明确的需求,它是存量的争夺,信任度建立在平台之上——广告塑造品牌(心智中心化)/渠道影响购买决策(线下中心化)/中心化流量采买(用户流量中心化)。
本质上,无论是心智还是渠道中心化,本质都是在卖流量,都要经过中心化,并通过竞价机制分配用户流量,以强运营推动流量漏斗。
以上的模式有个底层逻辑:“人”有明确的“货”的需求,然后到对应的“场”购买,这是线性的消费决策。
但在消费行为碎片化、场景化的情况下,更多的增量的空间出现在“半确定性”的随机场景中,它是非线性的,这块巨大的增量市场,但它往往不会按照线性路径去走,无法用“平台中心化”的逻辑去解决,而是在内容场景中去实现。
因此,高势能内容场景,是消费增量大浪潮的核心。
而短视频、直播的内容场景,将人、事、物带到了我们面前,文字有了表情、声音和动作,视觉、听觉的提升,增强了情感和共鸣的传递,它代表的消费体验是物质的丰富感、内心的满足感。
正如快手电商负责人笑古在2021快手电商引力大会所分享的:
①快手直播和短视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8.8亿,直播电商GMV在社会零售中占比2020年为10%,约1万亿左右;
②在2021年,预计达到2万亿;2025年,预测渗透率可以达到24%,规模约为6万亿;
③在直播和短视频的内容场景中,消费50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50%。
从人群规模、整体电商渗透率到消费意愿,直播电商正在支撑起强大的增量市场。
同时,在经过以低价和商品驱动的货架逻辑的直播电商1.0时代后,我看到快手基于“短视频+算法+经济”布局快手电商直播2.0,以“信任关系+有趣内容”构建起“人”与“主播”的粘性关系,以高质量的私域流量带来长期的价值和互利的效益。
平台在其中的角色更像是做好“信任基建”,做好公域和良性规则,主播不断创造真实的人设和内容,将开放的公域流量沉淀为私域资产,建立起长期心智。
快手电商直播的存在感,不在于“控制和分配”,更不是“流量采买的入口”,而是维护“信任链”,每个环节的信任度串起来,其它一切的商业与技术活动都是以此为基础。
在大会上,快手也表明会对欺诈、刷单和喊骂等行为,给予更严格的处罚。
例如在快手平台上,有位主播以“徒步西藏”为由开启直播分享,但在被曝光是由汽车牵引后,平台快速地给与了封号的最高处罚,这便是平台对于“信任资产”的维护,也是对拥有真实人设和内容的主播最大的公平。
02
为什么是快手?
对于快手电商直播2.0,很多人都会将其视为快手创收的三驾马车,并着重聚焦于2020年度快手电商实现的3812亿的GMV,以及其539.5%的年同比增速。
但我认为要区分一个概念:GMV是结果,还是目的?
如果只看增长数据,你会陷入其中混淆二者,但在大会现场,快手反复强调:GMV的增长只是结果,背后的目的是快手切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对于GMV的算法,快手电商直播2.0创建了新的共识:
GMV=uv x内容消费时长x 单位市场订单转化率x 客单价 × 复购频次
其中内容消费市场代表着内容质量,而转化率和复购频次则是持续的信任,内容和信任,成为了贯穿其中的主线,而不是平台和流量采买。
理解了这个逻辑,我再来分析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是快手?”
正如巴菲特的雪球理论而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终的是发现那条很长、很湿的坡。
在本文的语境中,“长”对应的是“规模”,“湿”对应的是“粘性”。
在规模层面,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2.646亿,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77亿,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87.3分钟,已然建立起入口级场景。
在粘性层面,快手平台实现了90亿对的关注数,快手电商平均复购率超过65%,超2300位内容创作者实现创收。
规模好理解,粘性却需要有具体的案例支撑。
例如被称为“滋补一哥”的参爷,过去半年是爆发生长的半年。
2020年9月13日他第一次在快手上直播带货至今,已经积累了300多万粉丝,最多一个月销售额高达2200万。
复盘参爷的快速成长,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
1、品类选择上聚焦于“非标品”的滋补品类;
参爷选入的滋补品类,是天然的非标品,正如程一笑所强调的,非标品在快手电商直播平台更有优势,这让主播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发挥出最大价值。
如何进一步定义非标品?我认为是它是决策效率低、店铺忠诚度高、价格敏感度低的品类。
例如书就是标品,消费决策很明确,基本搜索一下就下单了;而滋补品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它的决策效率低,需要反复看滋补功效说明以及对比多家才能下单,有效果后又会提升对店铺/主播的忠诚度,价格敏感度也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标不等于白牌。它是有着“强个性化”属性的品类,它既包含品牌服饰、国货美妆等,也包含小众、小规模的一些产品,例如翡翠玉石。
非标品需要基于主播的信任度能促成购买行为,进而让信任资产得以快速实现。
非标其实不等于白牌,而更想你们说的是,是一种品类。比如有品牌的服装,
2、用有趣的内容打造真实的人设,形成信任圈层;
在人设构建上,参爷强调的是真实和真诚。
除了在棚内直播外,参爷也实地去临朐卖柿饼,蓬莱捞海参,最远是去长白山挖人参,将最真实的产品场景呈现给粉丝。
而在价格定位上,参爷一直在做质优价廉的产品,不同于多渠道加价率推高产品定倍率,参爷深入到产品源头,希望粉丝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不错的产品。
这种极具粘性的人设,也让参爷与粉丝之间形成了家人关系,不断有粉丝寄来手绘画、抱枕和小食等礼物。
正如参爷所感慨的,“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卖货的,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
而这一切都要回归到快手平台的价值观,如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所言,“快手非常在乎所有人的感受,包括那些被忽视的绝大多数人”。
例如在起步阶段,快手平台给予了他流量扶持,他因此获得更多曝光量,平台也会同步一些活动资源给他,还会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引导。
公域流量的扶持是起手式,而后经由“极致信任+预期”推动公域流量沿着“关注→喜欢→转化→信任→复购”的信任闭环,最终沉淀为高粘性的私域用户。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电商闭环”,这是偏私域、偏社交、强粘性和真实的“老铁氛围”,是快手平台的底色,而非是平台的“意志”。
03
快手加速2.0进程
2021快手电商引力大会的另一大主题,便是“商家全周期红利计划”,快手从降门槛、放红利两个维度,加速快手电商直播2.0进程。
尤其在当前流量越来越贵,很多垂类的、优质的主播需要冲上更高的体量,而在另一面,私域的搭建是“慢热”,需要长期的内容沉淀,才能够显现出来,快手电商通过公域和私域的联动,来带动各个成长阶段的主播“向上生长”。
而随着更多拥有真实人设的主播出现,并覆盖更多的垂直领域,同样也让用户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构建“私域的顶流”,其中就有以参爷、blings香水以及盛京商业等一批优质主播、品牌和服务商为代表的案例。
正如前面讲到的,红利计划不是奔着GMV去的,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是“普惠价值”的胜利。
同样对于快手平台而言,用户数不是第一性指标,而是内容供给者,大大小小的博主,看内容社区是否持续,就看它的供给生态健不健康,他们的影响力大不大,他们能不能赚到钱。
这也是快手电商直播2.0的初衷。
04
快手的温度
商业效率的本质,是信任,过往这种信任是集中化的,从传统媒体、渠道品牌到平台机制,但快手电商直播将信任下放到“人”,快手出发点不是平台占有什么,而是不如大家一起拥有,顺便再做点什么。
这决定了快手电商直播2.0的最大特点。
在货架模式中,强调“人、货、场”对比关系时,虽然也会传递“人”为中心,但还是平台将货物与人所在的场景进行匹配,例如通过LBS确定用户场景,再匹配对应的货物……
这里面起支配作用的还是“平台”。
而快手电商直播则将主导权下放给主播,消费者是基于对主播的信任,来满足即时的需求。
这个场景并不陌生,在最早期的小商品时代,店家本就和消费者生活在一个社区/村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熟人关系——“街坊邻里,童叟无欺”,这是具有温度的、朴素的“人间烟火”。
即使对于品牌而言,快手电商也力推从“店播”到“自播”的转变。
因为消费者与品牌账号互动,往往是为了解答产品疑惑,它还是针对有明确消费需求的场景。
而品牌通过矩阵式搭建拥有丰富人设的“个人自播”,消费者与真实的个人产生互动,以强互动来建立信任关系,继而延伸到“半确定性”的消费场景中,购买行为成为了互动关系的一部分。
放在快手电商直播的语境中,即保留了这种温度,也实现了规模化,通过持续维护平台内的信任关系,重构10亿人的消费决策,更好地满足6万亿的增量市场,同时消除地域区隔,实现低线消费者的消费平权:
用以往同样的成本购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
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一样的产品
更快地体验到创新品类的产品。
而在消费端需求之外,“快手好物联盟”也建立起品牌商品供应链联盟,降低主播的电商化门槛,为主播达人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的同时,也了推动柔性供应链的升级,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诉求,实现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匹配,改善供应链结构。
从过往的“商品+公域”到“内容+私域”,快手电商直播2.0正在用另一种形式,推动以信任机制重构“交易”。
上一篇 淘宝特价版要在微信里画一个圈
下一篇 当年轻人开始拼命戒抖音
免责声明:本站所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会员依法应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请注意可能的风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