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创业焦虑症 中国的互联网模式大部分都是在复制走在潮流最前沿的美国同行,但最近似乎给世界贡献了一个新概念:“互联网思维”,其意义并没有明确说明,但却是颠覆传统的创新武器。比如雷军说,他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取得了成功。
有人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和机遇来指导、处理、创新和工作的思想。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呢?总的来说就是分权、民主、顾客至上、免费等等。这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
应该说,“互联网思维”所涵盖的一切都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的颠覆。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企业和商家合伙向消费者倾销产品和服务,虽然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循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销售和沟通环节不再重要。企业会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是反消费者,有消费者主权。企业必须以更便宜的方式、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客户就是上帝”不仅仅是一个终端服务的概念,更是一个设计、生产、销售整个链条的原则。
在中国,阿里巴巴(淘宝)和小米成功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销售成本高。图书出版和金融业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尤其是数据型金融业,由于传统银行服务效率低、成本高,最容易被互联网颠覆。这种颠覆在国内如此激烈,是因为传统模式效率很低,成本太高,产品和服务缺乏以人为本。在美国,由于传统行业本身效率更高,提供的服务更好,所以很多行业没有经历过像中国这样严重的冲击。
但目前国内也有一种被人附身的现象,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占便宜,用这个概念或者所谓的创意来吸引投资,梦想一夜暴富。“创业焦虑”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社会疾病,年轻人都在梦想着自己创业的想法。
这和美国大不相同。美国人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或模式,或者改变旧的生态。然而,中国企业家不是创新者。他们渴望将互联网思维嫁接到传统行业,然后占领行业和客户资源,吸引投资,上市圈钱。这是做“爆发户”的梦想,成功等于财富,不等于创造。
事实上,即使通过去除中间环节,以贴近用户的方式进行创新,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只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产品的成功,这种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比如小米手机的成功在于营销,但相比苹果和三星,他的手机在创新上没有竞争力。当华为复制这种营销模式,把产品做得更好的时候,小米很容易被超越。
所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更像是中国式成功学习的一章。他们生意成功,发了大财。他们吵着要成功的秘诀,然后一群人把这些成功的研究卖了。他们鼓励人们致富,通过捷径致富,制造创业门槛很低的假象,让一部分人疯狂。
中国互联网大佬继续进入金融、电信等传统行业,而谷歌则将其主要资源投入机器人研究。Ellen Masco不仅搞电动车和可回收火箭,还搞超级铁路。这是两个层面的较量。中国的“互联网思维”包含了赚钱梦、学习成功等社会核心,而美国人则继续创造性地学习。他们在考虑改变世界,而不是过土豪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会员依法应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请注意可能的风险安全!